【#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名人名言之漂泊者的望乡》,欢迎阅读!
漂泊者的望乡
王 倩 任教于西安市铁一中,所带学生高考成绩优秀。郑州铁路局骨干教师,西安市教学能手。2005年获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与研究”课题成果展示会观摩课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全国、省市区级一等奖;参与编写《唐诗鉴赏辞典》(中学版)、《“新课程”读本》等书;参加国家“十五”“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并获奖。
年末,春意已动,中国大地上又会出现蔚为壮观的大迁徙,几万万人像千万条河流蜿蜒流向各自的故乡,干涸枯萎的的村庄蓄满了喜悦,柔情荡漾。
如果此时不能归乡,那该是何等的恓惶?几百年前的倪瓒在长久的漂泊中,一定是怀着寂寞寥落、孤独渴望,写下了这首《怀归》诗。
倪瓒是一个彻底的游子,他的漂泊有三重意义:一、他是身体上的流浪者,离开故乡,寄身苍茫湖海,爱洁成癖、目无下尘的云林子潇洒地卸下尘世的一切负累,从在少年时给予他温暖又在成年后带给他丧亲之痛的故乡出走;二、在绘画的世界里,他做一个失去时间的漫游者,正如朱良志所言:“云林的画很多与时间有关,或白天或夜晚,或暮春或深秋,或风华绰约或萧瑟凋零,他在题识中一般会有所交代。但无论是暮春、盛夏还是阳秋等,云林都将其处理为清冷的世界,他的作品似乎只有寒色:树树皆寒林,汀渚多冷水,远山总萧瑟。”(《南画十六观》)他在时间之外寻找超越性的真实,故其画境“不古不今,不生不灭,不爱不嗔,不粘不滞”;三、他亦是精神的漂泊者,他在《蘧庐诗》里有“天地一蘧庐,生死犹旦暮”的人生领悟,异族的统治、家道中落后的世态炎凉、世俗中的尘壤粪秽,都使他“关注日见生死忙,人生多牵系的处境”,他力图精神上超越这等处境,他走向可以洗濯一切尘垢污秽的烟水处,从此不再有“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的困扰,散发弄扁舟,而自己就像天地间漂游的不系之舟,他的精神生命永远无法在现世现实中安顿,永远独自俯仰天地,永远独立于空茫之中。
这样一个断绝俗念的永远的游子,在享受不受羁绊的自由与超越时间的自在时,也不得不面对孤独。他如何消解无可回避的内心创痛与孤独?那个被他留在身后的故乡成了最温暖的安慰,他心灵之眼频频回望,望向那可冥想而终不能回的故乡。
1369年,距其离世只有5年,倪瓒的怀乡思归之心越来越切,这首《怀归》便是他垂暮之年望向故乡的深情一瞥。
曾经,从这方烟水到那一方烟水,客居他乡渐渐成了他熟悉的生活。不是说“人生如寄”么?他在长长的江湖岁月里大概深味这“寄”的滋味,也更了然于这样的人生真相。他游离于世情变幻之外,很容易忘了时间。但也许就在某一个时刻,他临水而照,如镜的水映出他的苍颜白发,每一根新添的白发和每一道渐深的皱纹都在提醒他,这样轻盈如羽毛的日子该停下来了,人该像叶子一样回到来处。然而,离家的时间在一点一点擦除有关故乡的记忆,他努力回忆,故乡的容颜却也越来越远,越来越不真切了。怀归的心情有时急切而热烈,但还回得去原先的故乡吗?经过朝代更迭,故乡是不是早就面目全非?每次怀乡的心绪涌来,最后全都化成了雾一般的惆怅、迷惘。
不能归乡,身在何处?当倪瓒从恍惚中回过神来,省视自己眼前的生活境况,倒颇感慰藉。筑屋于松间,风入长松,松声悠长;月照松间,松下清影,可供幽赏。此间俗人行踪难至,不为尘杂所侵扰,女萝幽幽冷冷的绿缠绕在松林枝柯间,松下茅舍也染上了幽柔的绿。饶是他寄身他乡,也必使周遭雅洁无尘。水上三尺篷舟自不必说,便是他栖身的茅屋简陋而自有清韵。而绿萝茅舍似乎成了他排遣怅恨的爱物,在其《寄养正》诗里亦云:“老境侵寻真有感,故园隔绝更兴嗟。女萝绿遍牵茅屋,乌桩红明映落霞。”意味与《怀归》首联完全相合,“怀归惘然”与“女萝茅屋”恰可对照来看,只是《怀归》诗句锤炼得更为简净。
怀归牵引着他的心思,向记忆深处漫溯:东风和暖,日光柔亮,阳春一日一日铺满大地,春色越来越秾丽,最盛时便是夭桃艳李、红白争艳之时。倪瓒笔下画意一派萧疏荒冷,郑元祐曾说“倪郎作画若斫冰”,这个清洁为人、性情冷僻的倪云林不愿在画中点染绮艳春色,但敏感如他,几缕春风,如许烟柳桃绡李雾,就能引逗与人亲近的兴致,一二至亲或两三好友,如倜傥的李白所言“会桃花之芳园,序天倫之乐事”,众人歌咏不绝,雅言清谈,幽赏未已,“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三杯酒后陶然,神魂俱醺,清风吹襟,洒然入怀,更有盈盈桃瓣李蕊纷纷飘落,落在杯中,落在发上,欢饮对谈的温柔愉悦也是“拂了一身还满”。那是属于过去的、不可复现的快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b23bbc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