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东铁路对哈尔滨的影响》,欢迎阅读!
中东铁路对哈尔滨的影响
摘要:1896年《中俄密约》签订。中俄两国决定修筑中东铁路,哈尔滨地处东北地区中部,松花江边,松嫩平原东南,因其地理位置优越,被选为铁路营建的基地。1903年7月,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因为中东铁路的建造,国内外大量移民涌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哈投资办厂等,中西方文化再次交汇。中东铁路改变的哈尔滨的历史,成就了一个城市的辉煌,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东铁路是西方列强为了控制掠夺和侵略中国而修建,是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产物。
关键词:中东铁路 哈尔滨 影响 一. 中东铁路修建的历史背景
沙俄原是一个欧洲国家,与亚洲东部的中国相距遥远,并不接壤。十六世纪下半叶,经过欧亚交界的乌拉尔山,开始向东扩张。到十七世纪四十年代,沙俄的侵略势力已伸入中国的黑龙江流域。 从十九世纪中叶起,在短短的半个世纪里,沙俄先后强迫当时的中国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入俄国版图。在以后的年代里,沙俄凭借其军事实力,伙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继续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扩张。富饶的中国东北遂为沙俄垂涎。
沙俄为了增强其对外扩张的实力,进一步侵略和占领中国东北和朝鲜,并与当时也觊觎这两地的日本对抗,于1891年2月决定修筑西伯利亚铁路。它把修筑这条铁路一事宣布为“世界性事件”,把这条未来的铁路看作是“加强俄国太平洋舰队的工具”,使俄国能“控制太平洋水域的一切国际商业活动”。同年6月,西伯利亚铁路破土动工。到1894 年,该路已修到后贝加尔地区。按原计划,往东的铁路将沿石勒喀河和黑龙江北岸曲折前行,至伯力后再沿乌苏里江东岸向南直达海参崴。但是,一心想侵占中国东北领土的沙俄,却想把西伯利亚铁路取一直线,横穿东北,达海参崴。这样不仅可以缩短距离,而且施工也容易,但最重要的是,它能把中国的东北控制在自己的手里。这时沙俄便借口原地段地形复杂,气候寒冷,要求中国借地供俄国在中国领土上筑路。
甲午一战,中国被日本打败,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当时,清政府中有人主张改革甲午战争前推行的“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而采取与外国结盟的政策。当时主张与俄国结盟,因为它曾经“帮助”中国迫使日本退还辽东半岛。清廷也认为,只要俄国能帮助中国“攻倭胁倭”,中国则愿与俄签订密约,结成联盟。俄国以防日为借口,从中国窃取了修路特权,解决了西伯利亚铁路东段的建造问题,进一步把势力延伸近了中国东北,夺去了各项经济政治、军事特权。铁路沿线殖民化,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二. 中东铁路对哈尔滨的影响
中东铁路的开通,带来了哈尔滨城市的繁荣,但是,中东铁路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繁荣,还包括政治、文化等影响。在中国,没有哪个城市的成长,比哈尔滨更深刻的受到铁路的影响。有一度,哈尔滨的外国人口比率甚至超过了中国人。尤其是俄侨,甚至高达20多万。 (一) 对哈尔滨行政区划的影响
在1896,中东铁路开始建设前,哈尔滨只是一个很小的村屯,当地的村民以酿白酒出名或在松花江打渔为生,隶属吉林将军管辖。随后哈尔滨慢慢发展成为一个城镇。中东铁路开工之后,利用《中俄密约》得到的圈地特权,沙俄借口
维持铁路的需要,建造医院、工厂、学校、商店、教堂、住宅区等设施,大量霸占土地,沙俄的野蛮掠夺,使大量哈尔滨周围地区被并入哈尔滨。中东铁路建成后哈尔滨被分成了四块独立的行政区:松花江南岸由沙俄把持的哈尔滨自治市、隶属吉林省的滨江县、松花江北岸黑龙江省管辖的松浦市管理处、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属哈尔滨市。哈尔滨的经济行政管理由上述四个机关分别独立行使。 二、对哈尔滨人口的影响
中东铁路开建以前,哈尔滨当时的人口是非常少,只是形成了一些村屯,人口不过三五千人。铁路开件事,大量的俄国铁路技术工人,工程师等涌入哈尔滨。同时为了保障铁路的建造和运行、满足工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建设大量的工厂、商店、医院等配套的城市设施。从山东、河北等地招徕的数以万计的中国工人也成为了哈尔滨人口的组成部分。1903年,铁路全线同城,交通趋于便利,吸引了更多的俄国人进入哈尔滨,相比战乱频繁的关内,哈尔滨的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因此也吸引了许多关内人民“出关”谋生。1905年日俄战争后,俄国战败,俄国独霸哈尔滨日内的局势被打破,根据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中东铁路向世界列强开放,来自欧洲、美洲、亚洲的货物汇集哈尔滨,使哈尔滨成为东北最大的贸易城市。世界各国的商人、企业家、冒险家汇集于此。 三、对哈尔滨城市建筑的影响
哈尔滨的建筑特点是具有欧式风格、充满异国情调。有些建筑风格在中国其他城市几乎很难建东的。这种欧洲建筑风格的形成,首先要归功于中东铁路的完工,外来的俄罗斯建筑文化对哈尔滨的影响。
1989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大批的俄国建筑师,工人涌入哈尔滨他们将欧洲的文化建筑艺术引入了哈尔滨。哈尔滨现存的早期建筑,出来极少数中国古典建筑及日本三十年代的折中主义建筑外,绝大多数是欧式建筑,这种独具匠心的建筑风格,构成了哈尔滨建筑的一大特色,器重,俄国人修建的教堂为哈尔滨留下了鲜明的历史印记。如最具有代表性的圣索菲亚教堂。
四、对哈尔滨经济的影响
1898年前,哈尔滨还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地区,中东铁路的修建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1898年中东铁路开始建造,1903年铁路全线通车,哈尔滨北连出海港海参崴,南街旅顺大脸等中国重要城市、西通莫斯科和欧洲各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北部的商业中心。欧、亚、美洲的商品通过哈尔滨输入中国东北,东北大豆、小麦、面粉通过哈尔滨转送到欧亚美洲。通过转口买一,哈尔滨当地的工商业获得迅速发展,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如酿酒、面粉加工、制油等等。
五、对哈尔滨文化的影响
哈尔滨的教堂大部分是俄侨所建的东正教堂。哈尔滨东正教堂的建造是和中东铁路的建造相呼应的。为满足铁路工人、护路军和哈尔滨俄侨的信仰需求,东正教堂在铁路沿线相继建立。哈尔滨成为东北地区东正教堂最集中的地方。教堂文化是哈尔滨城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教堂为哈尔滨带来了西方的建筑风格、西方音乐、绘画等艺术,还开启了哈尔滨近代的慈善事业:孤儿院、医院、救济所纷纷建立。
在教育方面,1898年,俄国人在哈尔滨开办了第一所小学,这是哈尔滨第一所洋学堂,随后又有俄国人开办的中学和大学。在哈尔滨,有不少教俄语的老教师就是从俄国人开办的学校毕业的。值得提及的是1920年创建的哈尔滨工业学校,即现在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该校当时曾是中俄工程师的摇篮。许多科技名人都是从这里毕业的。俄国人公开办过69所中学和若干工、农、商、师、医、
法、音等专科学校。这些俄国人开办的学校,无疑为哈尔滨的现代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使哈尔滨在20年代迅速成为整个东北地区的文化中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aef535508a1284ac85043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