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汉日语中不易被否定的形容词》,欢迎阅读!
摘 要:汉语和日语中的形容词能不能被否定都与形容词所表语义的主观性相关,主观性越强,越不可及,越不能成为否定对象。状态形容词的语用功能是描写,因此一般不以否定形式出现;性质形容词的语用功能是判断,与状态形容词相对,性质形容词在某个语义域内,因此作为预先假设进行否定的可能性比较大。同时形容词的判断有一定的基准,以基准进行断定一般结果是以肯定形式表述,但在某种肯定结果说话人不认同的情况下,如“暖气不热”等例句中,便可以以此为预先假设进行否定。
关键词:形容词;否定;主观
汉语和日语分属不同语言类型,两种语言的形容词虽然在形态、句法特征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如日语的形容词都有形态、词尾变化,即通常所说的“活用”;汉语的形容词没有形态、词尾变化,但句法上的差异不影响形容词作为指示“人或事物的性质和状态”这一基本语义以及在功能上的相同点。汉语形容词和日语形容词在语义上基本上可以找到对应的词语 ,本文以汉语和日语中不易被否定形容词为分析对象,首相概括出哪些形容词不易被否定然后分析其原因。
一、不易被否定的形容词的分类 (一)汉语不易被否定的形容词
汉语中形容词能否否定与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的分类构成对应。就是说,性质形容词一般可以否定,而状态形容词一般不能被否定。张国宪(2006:75-76)解释了这种现象,认为与“量”相关,“在言语活动中,既然说话人已经选择了一个已被程度量固化的状态词,也就意味着对这个状态形容词本身所携带的程度量级的肯定,假如再轻易否定,将违反‘适量准则’”。石毓智(2001)也从“量”的角度解释形容词能否否定的问题,认为定量的不能否定,非定量的可以否定 。我们在北京大学ccl语料库检索到下面的例句。 1、这些桌椅不知用何种材料制成,像石头又不冰冷,像塑料却坚硬如钢。 2、徐义德的手扶在上面,并不冰凉,感到身上的开司米大衣有点热了。
3、但可惜那时的群众眼睛好像并不雪亮,楞是常常把“义士”当“流氓”来取笑,惹得他老先生叹惋不已。
4、虽然今天己交五月下旬,但北京城的前半晌并不炎热,微微的南风清爽宜人。 从以上几例也可以看出,如果语境中存在预先假设的话状态形容词也可以否定,而且为了凸显这些预先假设,否定词前面常常加用“并”、“又”等具有凸显预设功能的词语。 (二)日语中不易被否定的形容词
日语中也有一部分形容词很少用于否定形式,如:小高い、小暗い、うらさびしい、物悲しい、?近い等,我们可以把它们称作a类;它们与汉语中所说的状态形容词有很多相似处,词汇本身都携带着程度量级。还有如:かぐわしい、かんばしい、かまびすしい、かしましい、うるわしい、すさまじい、おどろおどろしい等,我们可以我们可以把它们称作b类,这一类词的共同语义特点是表“极端义”,它们与上面说的“窄量幅”形容词有很多相似之处。再有如:しどけない、あどけない、ぞっとしない、だらしない等,我们可以把它们称作c类,这一类词形式本身就包含否定部分,因此很少再用于否定。汉语中没有相同类型的形容词,因此在此我们只分析日语中的a类和b类。 日语中一部分形容词如“やさしい、ずるい、大きい、小さい”等属于绝对性质形容词,像“うれしい、痛い、うるさい、眩しい”等属于绝对状态形容词。但是表自然现象的形容词,则具有双重性,既可以示出状态,也可以指示性质。在示出状态的时候,叙述的是说话人的经验事实;而指示性质的时候,叙述的是人的经验的一般化的概括。所谓状态是在时间限制的条件下扑捉现象和经验,性质是在摆脱时间的限制、并在排除主体的经验前提下,作为一般的特征而成立的。分析一个用于描写自然现象的形容词时,只能在充分理解状态和性
质这两个范畴的特性的基础之上去理解句子。因为无论是作为表状态还是表性质都无特殊的表现手段,所以也就无法从句子的句法结构和形态学的形式上加以区分。如果是受时间制约的特性即是状态,如果是将一个表现在时间之外的特性作为状态的命题就只能是性质了。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日语中很难用某一类形容词不易被否定加以概括,但语境中很难提供预先肯定假设的形容词都是很难被否定的,下面我们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二、原因分析 朱德熙(1956)从句法和语义方面概括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张国宪(2006:15)又进一步在语用上对形容词加以概括:“‘性质’、‘状态’和‘变化’无论实现怎样的语言形式化,意象与语用意义的系联通常不会改变,即{性质:断定}、{状态:描绘}、{变化:陈述}的固有系联仍然存在。”日语形容词的意象与语用意义的关联也可以概括为:性质表断定;状态表描绘。
在人们的认知世界中,有一个“常态”的世界,这个常态世界是人们交际的基础,交际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并以此为预先的肯定预先假设进行的,就是说,交际的内容通常情况下应该是“异常”、“失常”、“反常”等等“非常”情况。否定句在言语实际中远远少于肯定句的原因在于,肯定句的预先的肯定预先假设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常态”情况,而否定句的肯定预先假设除极少数之外,都是非“常态”情况。
我们上面分析了在话语中肯定句占大多数的原因之一是以常态情况为预先的肯定假设,常态是最为人们广泛了解具有普遍性的已知信息,具有不证自明的特性,因此在思维处理上最简单,可及性最强,作为预先的肯定假设传递新信息,最容易为听话人接受。比如,“暖气不热”与“暖气不大”,听话人接受前者更容易,因为“暖气”在采暖期“热”是常态的情况,“不热”就是以这一常态情况作为肯定预先假设的,一般来说,“不热”就是新信息;而“不大”则是以应该或者可能“大”这一异常情况为预先的肯定假设的,如果听话人没有这一已知信息,就难以接受新信息“不大”。从常态到非常态是一个连续统,程度越高,说话人的主观性越强,思维的处理越复杂,需要的语境越具体,可及性越弱,因此,作为预先的肯定假设的可能性也越小。下面从(5a)到(5d),描绘的越具体,主观性越强,越具独特性――非常态性,对于听话人来说,可及性越弱,作为预先的肯定预先假设接受新信息的可能性越小。 5、a.这是一个苹果。 b.这是一个大苹果。
c.这是一个红红的大苹果。
d.这是一个红红的令人垂涎的大苹果。 所以作为否定句的(6a)到(6d)中,(6d)的可接受性最差。但是我们认为(6d)的难以接受并不是句法、语义的原因,而是语用的原因,就是说它的难以接受是因为听话人很难具有相应的肯定信息作为预先假设造成的。 6、a.这不是一个苹果。 b.这不是一个大苹果。
c.这不是一个红红的大苹果。
d.这不是一个红红的令人垂涎的大苹果。
张国宪(2006)在解释状态形容词的语义时,引用刘勰在对状态形容词的功用的说明时指出,状态形容词绘景状物的客观性,同时指出了说话人绘景状物过程中的主观体验,即与心而徘徊。用状态形容词描绘的是对眼前的具体场景的主观的形象化的感受,而否定就必须以这种感受为肯定预先假设,听话人无障碍接受否定信息的先决条件是有“这种感受”。而我们上面已经分析了,这种感受的可及性很小,以此作为预先的肯定假设来传递新信息的可能性也很小,所以,状态形容词很少用于否定。但是,我们上面举例说明了状态形容词并不是不能用于否定,在一定语境中,只要有足够的已知信息作为肯定预先假设就可以用于否定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a78334226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