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亚历山大大帝》帝国雄鹰的腾飞和陨落》,欢迎阅读!
《亚历山大大帝》帝国雄鹰的腾飞和陨落
亚历山大大帝以惊人的军事天赋、非凡的野心谋略、蹄铁战阵下征服的广袤疆域,名垂千古,万世传颂。公元前356年,亚历山大出生于希腊北方山国马其顿,少年时拜亚里士多德为师,渴望探索前人足迹未至的神秘领域,梦想将全世界的蛮荒地带一统在光辉平等的希腊精神之下。20岁那年,父亲腓力二世遇刺身亡,亚历山大继位,先是平定希腊城邦叛乱,接着打通叙利亚和腓尼基,占领港口,后进入埃及被尊为法老,又通过数次交锋瓦解波斯大军,然后向南开始对印度的征服,降服波鲁斯大君。多年征战生涯,他的足迹遍及
22000英里,巅峰时期统治的国土超过200万平方英里。但在他以33岁之龄辞世后,庞大的帝国一夕间分崩瓦解。他的名字像一颗流星,在历史的长卷上转瞬即逝,却留下一簇夺目的光芒,足以跨越漫长的光阴,承载着其影响力波及当下和遥远的将来。
在历代学者的记叙中,我们了解到亚历山大大帝是一个身负远大理想的伟岸形象,英俊健硕、自信雄辩,行事光明磊落,富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他身先士卒,对部下慷慨仁慈,与他们同甘共苦;他用兵如神,战场上身先士卒,百战百胜;除了极高的军事才能,亚历山大还拥有不俗的政治天赋、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在思想上,他更是超越了自己的导师亚里士多德,对对手表现出敬意,善待他们的家眷,尊重并尽量保存被征服者的宗教和文化,力排众议主张平等看待其他民族,鼓励民族间通婚,并且以身作则;他每到一地,就让当地儿童接受希腊教育,在沿途建立起多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亚历山大的征服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文化第一次碰撞和交流,将古希腊的文明之火带入东方,对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当今世界的版图和格局,均产生了难以磨灭的深远影响。同时,这位号称最接近神的帝王也像凡人一样,无法逃脱人性中的黑暗面,暴躁、偏执、迷信、自傲、好大喜功和喜怒无常等弱点也在史书中时有记载。亚历山大的人格中充满了矛盾和神秘的多重交织,使得这位名震古今的伟大征服者,成为电影艺术的绝佳素材。 亚历山大大帝在高拉米加战役中彻底击败波斯帝国,这场战役在电影中长达半个小时 亚历山大大帝(右)和他的父母
导演选角失算?
令人意外的是,在2004年版《亚历山大大帝》之前,讲述亚历山大生平的电影仅有一部,上映于1956年,由理查德?伯顿主演。20世纪50年代正是好莱坞史诗片的井喷期,而且当时伯顿尚未成名,因此这部旧版《亚历山大大帝》彻底淹没在同质化的汪洋中。该片结束于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对他余生的最后几年略而不谈,众所周知,那几年才是他人生最浓墨重彩的时刻,因此从艺术上看也遗憾不少。正是因为对该片的不满,使得从小就对希腊历史痴迷的奥利佛?斯通决定,在将近半个世纪之后将之重拍。他请到撰写过亚历山大畅销传记的牛津学者做顾问,试图全盘复现那段岁月的原貌,比如片中马其顿人的凯尔特口音与希腊人的英国口音大相径庭,很多观众抱以嗤笑,却并不明白这正是出于对历史的高度尊重。
值得一提的是,斯通原本属意的亚历山大人选是汤姆?克鲁斯,而他的同性恋人赫菲斯提安一角则属于布拉德?皮特,但这两位型男均谢绝演出,令粉丝期待中《夜访吸血鬼》10年后他们再度同台成了泡影。最后扮演亚历山大的是当
时人气直升的小生科林?法瑞尔,有评论家指出,斯通的选角失算,因为法瑞尔缺少成就大业者的浩然霸气,却有几分年轻人的鲁莽冲动;但与此同时,法瑞尔英武的眉宇间暗藏一抹偏执病态的阴云,为亚历山大诡谲的性格增加了说服力,其暴躁癫狂的表演也应合了斯通为他安排的宿命。 一出高度严谨的传记
奥利佛?斯通的电影以阴谋论著称,但《亚历山大大帝》没有他以往的质疑颠覆和惊世骇俗,一切以还原历史为准绳,使得影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出高度严谨的传记。熟悉古希腊历史的观众可以发现,片中许多细节几乎是在图解作家普鲁塔克的《亚历山大大帝传》,诸如亚历山大驯服烈马布塞菲勒斯的手段,对麾下士兵名字和战绩的如数家珍等等。虽然加入了不少对历史的重新诠释,诸如将腓力二世之死归于他的妻子,亚历山大是被属下合谋所害等,但一切都建立在合理的猜测之上,并没有《刺杀肯尼迪》那样离经叛道的天马行空。也许出于对这个题材的钟爱,斯通不忍心将一曲金戈铁马的英雄史诗矮化为一则古装背景雕饰的戏剧化野史,所以他选择了按照主流方式来讲述。同时他也并不想炮制《角斗士》那样的充满戏剧化爱恨情仇和激烈斩杀的视觉大片,而是真切地想重塑心目中的那个传奇帝王。 东征中的亚历山大大帝和他的部将们 因此,影片虽然细节精准,又拥有饱满的情绪力量,与历史频道所拍摄的纪录片截然不同。很明显,斯通选择将亚历山大当作正面英雄来塑造,片中多次表现他善待战俘,体恤下士,尊重多民族文化,却没有出现一次屠城――这可是亚历山大征战中绕不过的华彩章节。片中翔实交代了亚历山大的感情线索,颇有点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观众不难从中感受得出,通过母亲对他半神身份的不断强调,以及对狄俄尼索斯、赫拉克勒斯、阿喀琉斯等神话英雄的景仰,激发了少年亚历山大超越自我、向神靠拢的冲动与雄心。他开疆拓域的执着不休,正是源于对自身完美与超脱的追求,以求与神齐名。斯通镜头下的亚历山大,是一个渴望成为神的凡人,他功勋鼎盛之年的英年早逝,更为他的人生蒙上了一层神话色彩。斯通采取冷静的历史观,用客观的视点完成了对亚历山大的崇拜。片中的旁白来自亚历山大旧将托勒密,他不时提到神话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也暗合了这一层表述。不过作为一名叙述者,托勒密的地位稍显尴尬,了解亚历山大的观众嫌他?嗦,不谙历史者又觉得太过轻描淡写,语焉不详。 超过三小时的影片只有两段战争场面,显见导演意不在炮制视觉冲击,但这两段各具特色,都是冷兵器战役中的典范。历史上,亚历山大与波斯大军多次交锋,影片将它们浓缩为开篇不久后的一场鏖战。片中对马其顿方阵的考据十分到位,基本与史书吻合,马其顿军队以步兵方阵和机动骑兵相配合,亚历山大从侧翼包抄直取大流士三世,一举赢得胜利,镜头借助鹰的视角来统览战场全局的恢宏和惨烈,具有强烈的临场写实感;后一场征战印度则带有浓厚的超现实意味,深入秘境的希腊人眼中,猴子、大象都形同怪物,连绵的雨季犹如天灾,亚历山大受伤倒地时,画面突然转成地狱般通红浓烈,大军遭受重创,被迫折返,宝驹捐躯,恋人身受重伤并在返回巴比伦后不治而亡,相继吹响了亚历山大生命走向终结的悲哀号角。这两场战斗,前一场胜利昭示着雄鹰的腾飞,后一场挫败则预示雄鹰的陨落,那标志着一个庞大帝国的终点,也造就了亚历山大千古不坠的声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a130fbaccbff121dc368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