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例子

2023-02-11 20:30: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例子》,欢迎阅读!
孟子,大丈夫,例子,所说
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例子



《孟子》智慧名言故事:何为大丈夫

【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滕文公下》

【要义】 淫,扰乱心意。移,改变节操。屈,挫折志向。大丈夫,指有独立自主人格和有作为的男子汉。

战国中期,各大诸侯国为扩大实力,称霸诸侯,都纷纷拉找别的国家和重视对外的策略和联合。这样,在外交和军事上产生了合纵、连横运动。合纵就是许多弱国联合起来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就是由强国拉找一些弱国来进攻另外一些弱国。各国诸侯竞相任用一些随机应变、善于揣摩、能言善辩、纵横捭阖的智能、善谋之士,在外交、军事上展开了激烈的明争暗斗。这些纵横之士,揣摩国君的心理,投其所好,唯命是从,提出奇策异谋,有时能够左右政坛风云,能使诸侯国转危为安,化亡为存。当时,公孙衍主张合纵,张仪主张连横。他们鼓吹依靠纵横策略,大则可以称霸诸侯,小则可以安定国家。纵横家的计谋、策略虽产生了重要作用,但他们突出强调外力,过分夸大了计谋策略的作用。

学习纵横之术的景春,十分崇尚公孙衍、张仪的煊赫功业。有一天,他对孟子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发怒时,劝说诸侯相互攻伐而使诸侯恐惧;安静下来,天下便会太平无事。”孟子反诘说:“这种人怎能被称做大丈夫呢?”孟子的诘问,充满了对公孙衍、张仪的鄙夷之情。接着,孟子又引述《礼》的规定,揭露了纵横家的实质。他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阿谀苟容,窃取权势,唯诸侯之命是从,遵循妾妇顺从的原则,怎能是大丈夫的作为呢?孟子接着说:“居心仁爱,是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循规守礼,是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笃行守义,是走着天下最光明的道路。得志的时候,就与百姓共同遵循大道前进;不得志的时候,就独自坚持、实行自己的原则、理想。”孟子进一步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至理名言。就是说,富贵不能扰乱我的心意,贫贱不能改变我的节操,威武不能挫折我的志向,这种坚持仁义之道、保持独立自主人格的人,才叫做大丈夫。

孟子阐述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表现了他对个体精神价值的认识。这一大丈夫精神,显示了一种藐视权贵的浩然正气和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自主人格。这既是孟子坚守仁义节操的自我写照,又是对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坚守正义、刚直不阿、英勇奋斗等优良传统的一定概括和总结孟子高扬的大丈夫气概,成为鼓舞人们为正义而英勇奋斗的精神力量,对后代许多刚直不阿、忠贞不渝的志士仁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故事】

这里讲的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战国后期,魏、楚、齐各大国一个个地衰落下去了,惟独经过赵武灵王改革后的赵国,还有相当的力量,成为秦的惟一动敌,于是秦把进攻的矛头指向赵国。兼并战争进入了秦、赵大战的阶段。

战国后期赵国的强大,还与大将廉颇和丞相蔺相如的忠诚相处、共同治国有很大的关系。里就从蔺相如的完璧归赵谈起。

赵惠文王得到了世上稀有的楚国“和氏璧”。关于“和氏壁”的来历,《韩非子.和氏璧》记载说,从前有个楚国人,名叫卞和,在荆山(今湖北南漳西)得到了一块玉矿石,献给楚厉王,厉王命令玉工检验,玉工说是石头,楚厉王认为卞和欺骗他,判处他刖刑,砍掉了他的左脚。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卞和又去献壁,武王令玉工鉴定,玉工又说是一块石头,武王又砍掉了他的右脚。武王死,楚文王继位,卞和不敢再献,抱着玉矿石在荆山脚下痛哭了整整三天三夜,眼泪淌尽了,流出了鲜血。楚文王听到这个消息,派人去询问他痛哭的缘故,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啊!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呢?”卞和回答:“我不是因为被砍掉脚悲伤。我悲伤的是明明是块珍奇的玉,却说它是石头;明明是忠诚的人,却说他是骗子,这是我悲伤的缘故啊!”文王于是把玉矿石交给玉工雕琢,果然是一块宝璧,这块璧就称为“和氏璧”。

周赧王三十二年(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拿出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赵惠文王就跟大臣们商量。想要答应秦国,又怕上当:如果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大伙儿计议了半天,还不能决定到底应当怎么办。赵惠文王问谁能当使者到秦国去,大臣们都低着头不开口。

当时有个宦官对赵王说:“我有个门客叫蔺相如,他是个挺有见识的谋士。我想,叫他上秦国去倒还合适。”赵惠文王把蔺相如召上来,问道:“秦王拿十五座城来换取赵国的‘和氏璧’,先生认为是答应好,还是不答应好?”蔺相如说:“秦国强,咱们弱,不能不答应。”赵惠文王接着又说:“要是把‘和氏璧’送了去,得不着城,怎么办呢?”蔺相如说:“秦国拿出十五座城来换一块玉璧,这个价钱总算够高的了。赵国要是不答应,错在赵国,大王把‘和氏璧’送了去,要是秦国不交出城来,那么错在秦国了。臣认为,宁可叫秦国承担这个错误,我们可不能不讲道理。”赵惠文王说:“先生能上秦国去一趟吗?”蔺相如说:“要是没有可派的人,那我就去一趟。秦国交了城,我就把‘和氏璧’留在秦国;要不然,我一定‘完璧归赵’。”赵惠文王就任蔺相如为大夫,派他前往秦国。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咸阳。秦昭襄王听说赵国送“和氏璧”来了,挺得意地坐在朝堂上让使者去见他。蔺相如恭恭敬敬地把“和氏璧”献了上去。秦昭裹王接过来看了看,十分高兴。他把“和氏璧”递给左右,让大伙儿传着看,又交给后宫的美人儿瞧了一回。大臣们一齐欢呼,都给秦昭襄王庆贺。蔺相如一个人冷冷清清地站在朝堂上等着,等了老大半天,也不见秦昭襄王提起交换城的事。他想“秦王果然不是真心实意地拿城来交换。可是玉璧已经到了别人手里,怎么能再拿回来呢?”他急中生智,上前对秦昭襄王说:“这块玉璧看着虽说挺好,可是有点儿小毛病,别人不容易瞧出来,让我指给大王瞧一瞧。”秦昭襄王就叫手下的人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

蔺相如拿着“和氏壁”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朝堂上的大柱子,瞪着眼睛,十分生气地对秦昭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9fc338853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