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应该这样读概括

2022-05-06 02:12: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应该这样读概括》,欢迎阅读!
唐诗,概括,应该,这样
本书作者叶嘉莹,现为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她致力于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与推广,在海内外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享有盛名。 这本书是她研究诗歌的讲稿,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追根溯源,走进诗歌。包括诗歌的源流,评判诗歌好坏的标准,诗歌的四声与平仄。第二部分是知人论诗,以诗解人。讲述了杜甫、李白、白居易、王维、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杜牧等唐代杰出诗人生平和诗歌特点,还分析了他们重要的诗歌篇章。

第一部分是追根溯源,走进诗歌。在《唐诗的源流》一篇中,嘉莹先生详细介绍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到以屈原、宋玉作品为主的《楚辞》,尤其是楚辞,以叶嘉莹先生的说法,《离骚》理想的追寻、殉身无悔的意志、美人香草的喻托的特点对后代诗人的影响。随后汉朝出现了“汉乐府”,可以配合音乐进行歌唱,出现了反映现实的杂言体。乐府诗对后世五言诗形成有很大影响。直到建安时期,五言诗完全成熟。 嘉莹先生认为从魏晋到南北朝,古体到律体转变,对偶和声律从形式上开始固定,开始有意为之,并且日趋精密。平仄格律最终到唐朝臻于成熟。例如曹植渴望赴边疆为国建功立业写下的诗,相同的风格特点就在唐朝很多边塞诗中体现。而魏晋时期清谈玄理,崇尚老庄,醉心山林,到了唐朝王维孟浩然就继承了这种写山水泉林的传统。

在《评判诗歌好坏的标准》一篇中,嘉莹先生的观点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真正的好诗表现出来的是内心真正的感动,而不是夸张虚伪的谎话。所以嘉莹先生认为是否“情动于中”是最重要的标准。只有诗人凭借他细腻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力,以此才能实现读者内心的摇动。 在《诗歌的四声与平仄》一篇中,嘉莹先生反复强调诗歌平仄和韵律的重要性。但特别举了一个例子,《古诗十九首》当中“行行重行行”,五个字都是平声,但这种单调的声音,与行人渐远,反而产生了令人感动的力量,这种自然之美没有规律可循。汉语语调到唐朝以后就有了他的规律,到了中晚唐时期,诗歌创作成熟,不仅形式严谨,内容发挥也更加自由。但格律诗有着严格的规定,对比古诗押韵相对宽松,可以换韵。唐诗和诗余歌曲不同,歌曲可以随着韵“随曲谐适”所以诗在吟诵韵字和声调就尤为重要。

第二部分是知人论诗,以诗解人。嘉莹先生有两个核心观点贯穿与整本书:一是衡量中文化不仅要有微观认识还得有宏观认识;二是诗的感发,诗人是如何将外在事物寄之以内心之情。 杜审言是初唐近体诗完成的一个重要作者,用律谨严的杜审言,“诗是吾家事”对偶复杂化是一个趋势,这种家学对杜甫也有很大影响。在这篇里面,嘉莹先生主要介绍了“酬和”诗的层次,一是同一形式;二不只是同一形式,还同一韵目;第三层甚至是同一韵字。 诗也是历史的产物,朝代历史的上升期和衰落期写诗的气象也是不同的。嘉莹先生又列举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来讲述字词对整首诗“诗眼”

的重要性。

王勃则是在工整之中寻突破。先是讲述了王勃的生平,年少多才却早夭。特别分析了王勃骈文出色,尤其是一篇《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传诵与世。但嘉莹先生认为王勃艺术性极高,但是感发的生命不够。还赏析了另一首《宋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作为千古友人告别之绝唱。这两句我们不知道诵读和写给同学好友无数遍。在赏读王勃《别薛华》一诗,发现了一句让我无比喜爱的诗句: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我们最早了解到骆宾王是他那首启蒙诗《咏鹅》。后来在《镜花缘》中,通过徐敬业,又了解到他写过一篇《代李敬业讨武曌檄》。少即有才的骆宾王一首《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嘉莹先生分析中指出,如果你身边都是争夺权利之人,你说你无心如此,无人会相信的。 “才名阔天地”的陈子昂得罪武则天侄子,辞官回乡,后来还以莫须有的罪名入狱,最后死在狱中。陈子昂提出复古,认为汉魏有风骨,作者解释,在具体作品中,“风”是一种感发的力量,这是她对“风”字比较现代化的解释。而“骨”是真切实在的东西,还有就是很多的组织结构,内容到句法、章法。 陈子昂最为经典的《登幽州台歌》以散文的句法,“双式”“杂言”给人以直接、鲜锐的感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们现在思考我们从哪里来,到


哪里去。一想到宇宙之无穷,人生之短暂,便难过不已,和陈子昂未尝不是一样的心境呢? 和雅清淡的张九龄在擢进士后,又继续考试到了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地位。后来遭受李林甫排挤,被罢免了宰相,做了荆州长史。作者在书中写到,张九龄开启了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清逸的作风。而他的《望月怀远》被认为是“五律中《离骚》”,当中的名句便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诗中隐士孟浩然传记记载简单,早年一直在鹿门山过着隐居生活。他自然旷放,“骨貌淑清,风神散朗”(王士源语,对他非常欣赏,后来收集整理孟浩然诗歌。)因为他做文章“文不为仕,伫兴而作,故或迟”,正因为如此,写文章不追求那些时髦的追随风尚,就像当下不追求热点,有感而写,所以都是真诚作品。这样对于一般人看来,他显得太放诞了。 但无论是李白还是王士源都认为他不是故作姿态,而是天然的浪漫。李白也曾喜爱孟夫子评价他“高山安可仰,徒次挹清芬”。 孟浩然到了四十岁突然想着做官,嘉莹先生分析了其中原因,包括“家贫亲老”可能是孟浩然求仕的原因之一,他因养家才出来求仕,自己挨冻受饿不要紧,不忍心让自己的父母同自己一起。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玄宗继位,开元年间政治清明,如果皇帝重用贤士,是求隐还是求仕呢? 隐和求仕和政治背景都有着很大关系,但不幸的是,他后来求仕不得,落魄不已。杜甫在《遣兴五首·吾怜孟浩然》中写到“吾怜孟浩然,裋褐即长夜。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清江空旧鱼,春雨馀甘蔗。每望东南云,令人几悲吒。”怜惜他晚年时披着粗布衣,守住漫漫长夜,对此表示悲哀。 王维字摩诘,合起来就是维摩诘,维摩诘是佛在世时的居士。佛教思维对底层影响了王维的创作。作者提到魏晋六朝人写山水诗,过渡到哲理;唐朝人写山水过度到感情。而王维都不过渡,把本没有生命的山水写出生命来。他既有画家对色彩、光影的细微的观察,又有音乐家对声音敏锐的感受。他虽然一直做着官,但心有归隐之志,禅悟入诗。 接下来讲到,想落天外的“谪仙”李白。贺知章读过李白诗文后称:“子谪仙人也!”尤其是作者将李白和苏东坡对比,她认为李白,仙而人者。苏东坡,人而仙者。李白是一个不受约束的天才,但一直无法突破尘网,而苏东坡凭借几分仙气,解脱人生的痛苦。 李白的愁都是用酒来销,痛饮狂歌是李白的人生常态。纵观李白的一生和诗歌,可以发现他的理想就是建功立业,然后飘然而去。杜甫评价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此篇列举了《长相思》、《行路难》等作品,表达李白是如何将悲哀、思忆都变得飞扬、美丽的。 史上记录王昌龄生平事迹的很少,他在安史之乱时期被杀。作者认为王昌龄在性格上比较狂放,不拘小节可能是主要原因。王昌龄七言绝句写的最好,曾被称为“诗家天子”,作者将此篇标题名为《七绝圣手王昌龄》。作者还介绍了王昌龄的“宫怨”之词以及边塞诗。最能代表边塞诗“气象”的就是王昌龄。 一方面记述了边塞景物的开阔博大,一方面来自于那种振奋的精神和胜利的信心。嘉莹先生认为王昌龄的诗可以让你在内心一直感发,“好像一块石头投在水利,一圈一圈水波荡漾到很远很远。”至今,我还顺口背诵出“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样的经典句子。诗以“气骨”胜的高适很长时期在社会下层,深知老百姓生活的艰苦。他的边塞诗,充满了将士们的报国情怀气概和思乡情深。嘉莹先生评价,王昌龄诗以言情胜,高适诗以用意胜,岑参诗以写景胜。也就是她评价的奇才奇气数岑参吧。 杜甫和李白一样,也是天才,但他是博大、健全、深厚的天才。赞美杜甫,最大的成就在于集大成,沉郁顿挫、仁民爱物。嘉莹先生以孟子说:“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为引,认为杜甫能够把五言七言、古体诗都写的好,也因为他生活在集大成的时代。他又深入生活,关心大众,写出《三吏》、《三别》。 他感怀国家兴衰,写出《春望》、《乐游园歌》、《哀江头》。嘉莹先生说,只有把杜甫诗歌打成一片来看,才能够真正体会其感情的深厚,才能对他有更多的了解。杜甫自我评价,“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种对佳句的执着,也是与内心感发配合起来才能实现的。 下一位介绍的是韦应物,他的五字诗高古、超逸。相比柳宗元则完全不同,柳宗元的山水寂寞心,尤其是体现在他在永州十年、柳州,写下了他的寓言性文章,如《黔之驴》《临江之麋》,还有传记类《种树郭橐驼传》、《捕蛇者说》等等,反映了民间疾苦,又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嘉莹先生重点分析了柳宗元的《八愚诗》以及《溪居》,“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表面是自己为寂寞开脱,也写下了他的寂寞。 自伤且自励、怀古叹今刘禹锡,写下《乌衣巷》,而作者认为,他把盛衰武昌表现地非常形象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历史变迁,斗转星移,一切都改变了。该篇嘉莹先生还列举了刘禹锡另一首《石头城》也是写的物是人非的感受,在抒怀中体现了他严密的笔法。 苏东坡认为韩愈“文起八代之衰”,给了他很高的评价,韩愈得之于杜甫修辞方面。叶嘉莹先生详细的解读了韩愈《山石》,描写和遣词造句都非常


恰当。 白居易和元稹,合成元白,一生挚友。“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白居易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真切感受到好诗永远是感发,是对情感的表达。嘉莹先生还对白居易最为代表的是《长恨歌》进行了深入解读,但评价中规中矩。 “笔补造化”的旷世奇才李贺,因为父亲姓名李晋肃,“晋”音同“进”李贺避讳就不能参加进士考试他只活了二十几岁,但开创了诗歌没人达到的境界。李贺的诗歌,在于瑰丽、出奇,他将自己比作骏马,所写咏马的诗有几十首,这些诗都有着浓郁的身世之感。 对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李商隐,嘉莹先生称,“先天的心性、禀赋和后天的后天的环境、遭遇,造成了李商隐的这种风格一个是他在感情方面的怅惘哀伤,一个是他在表现方面的迷离恍惚。”李商隐在党政之争中,李商隐因为在恩师和岳父之间的误会,得不到谅解,带着很深的幽怨,他的诗都是委婉的表达,这也是形成他诗风的原因。 书中还列举了《锦瑟》,一般也称为《无题》。嘉莹先生用了几种角度来分析,其中一种是理解为悼亡诗。李商隐两人结婚时是二十五岁,泰帝让素女弹瑟,发出声音太悲哀,泰帝就命令把瑟五十弦破为二十五弦。才有“一弦一柱思华年”。“沧海月明珠有泪”形容妻子明眸,“蓝田日暖玉生烟”形容妻子的姿色。后面一句“庄生晓梦迷蝴蝶,”引用中不禁让人联想庄子妻子死了,他鼓盆而歌的事。如果简单评价李商隐的诗,我认为很多都都可以当做谜语来猜。 最后赏析的是豪里之中见真淳的杜牧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在写历史兴衰中,《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历史反思又有《泊秦淮》“商

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历史感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9cf8ea86c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e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