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课文解读《短歌行》

2023-04-10 21:38:3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统编教材课文解读《短歌行》》,欢迎阅读!
短歌行,统编,课文,解读,教材
7.短歌行

《短歌行》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篇。它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全诗可分为八章,每章四句。

第一、二章借歌和酒道出对时光消逝的感慨。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就是一个“愁”字。这里诗人一方面是在抒发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另一方面也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贤才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容易消失,岁月已经流逝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他那里施展抱负。因此,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固然表明诗人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唯有通过这样的调子才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贤才的心扉。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

接着第三、四章情味更加缠绵深长。“青青”二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诗人在这里引用《子衿》的诗句,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原诗中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酮音?”诗人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十分真诚,确具有感人的力量。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这首《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诗人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治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诗人引用了《诗经》中的语句来表明心志。“但为君故”这个“君”字,本来在《诗经》中可能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就是曹操慕求的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第五、六章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并表示要待贤以礼,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旋律”的复现和变奏。第五章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二章的八句;第六章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三、四章的八句。表面看来,第五、六章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意味。再从诗歌表达的主题来看,这八句不是简单重复,而是进一步强调、深化了题旨。

最后两章是全诗关键所在。第七章是形成全诗气氛的关键,也是全诗艺术感染力最强的地方,第八章则是了解诗人主观思想的关键。第七章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和理解的多义。首先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在诸雄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诗人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诗人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些人的关心和同情。同时,由于汉末大乱,北方人口大量迁移,本诗的“乌鹊南飞……何枝可依”等句,除了可能含有像在诗人另一首乐府诗《却东西门行》中所表现的征夫怀乡之感,表示诗人在南征北讨、不能定居的生活中一时的厌烦以外,也可能含有慨叹人民流离迁徙的情感。读者不仅能从此章中感受到诗人渴求贤才的心情,而且还能够从中感觉到当时社会的氛围。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确切地点明了此诗的主题。“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绝不会有“人满之患”之嫌。“周公吐哺”的典故突出地表现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

本诗艺术特色有三:


第一,合理引用和化用。比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诗句,将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变成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又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也是引用《诗经》诗句,其意在表达诗人期待贤者的热诚。再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化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周公事,诗人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建业的雄心。

第二,妙用比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将贤者喻为高空的明月,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让人生“忧”。又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中乌鹊难以择枝的情景喻贤才无所依托。还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贤才越多越好。

第三,巧用欲扬先抑手法。诗作以消极地感叹时光易逝,忧自己功业未建开头,最后折转,抒发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抑扬低昂,反复咏叹,大大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99bd6bfa6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d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