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其一)》教案

2022-11-15 11:14: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秋词(其一)》教案》,欢迎阅读!
其一,教案
《秋词(其一)》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诗人独特的“喜秋”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3、背诵、默写全诗。 教学重点】

1.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教学难点】

领悟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反复诵读吟咏,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可结合运用比较法理解课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四季作为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在一年中给了我们四种截然不同的四时感受,有春天的明媚,夏天的热烈,冬天的空灵。请同学们说说看,你眼中的秋是什么样的?

每个人对秋都有独特的感受,下面让我们去读一读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的秋。

(二)研读诗文 1.作家作品简介:

(请同学们把搜集到的有关知识述说出来,然后总结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中山人。贞元七年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百”。他的仿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刘梦得文集》40卷。

2. 朗读: 1)齐读诗歌

2)播放示范朗读

3)教师指点:前一句可读得低沉,后三句应一句比一句高昂。根据断句,学生再齐读。

3.精析鉴赏——品意象

这首诗的首句中不是“寂寥”吗?为何大家的感情这么高亢呢?

明确:“寂寥”是古人的,作者不是这么想的,作者的秋是“胜春朝”的,是如鹤般排云上的。

1)古人写秋常见的意象:落叶、悲鸿、衰草、枯木、银霜。 例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张翰《思吴江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甫《登高》)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2)刘禹锡的秋天意象:晴空,鹤,云,碧霄

4.精析鉴赏——绘画面

请同学们根据这些意象,发挥想象,描绘诗歌第三四句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明确: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推开云层,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1)这是一幅何等的秋高气爽的画面,又是何高昂的气势和情怀!如此说来,这首诗似乎应该是在诗人人生得意之时创作的。但是事实是: 展示《秋词》的创作背景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2)让我们带着对作者的认识,再来看第三四句。小组讨论: 思考一:“排”意为推开,刘禹锡推开的是什么?迎来的是什么? 思考二:“鹤”是什么的化身? 明确:

一个“排”字,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不屈的化身。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表达了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这种反差,悲伤中的乐观,更显豪情。 5. 精析鉴赏——悟诗情

他虽被贬谪,但却不悲观消沉,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

(三)迁移拓展

1.试比较刘禹锡的两首《秋词》在立意、写法上的异同点:

秋词(其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98761b3cd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c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