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仁之人范仲淹

2022-10-13 03:03: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仁之人范仲淹》,欢迎阅读!
范仲淹,大仁,之人
大仁之人范仲淹 弥渡县职教中心 李杰光

庆历四年,滕子京被贬到巴陵,经过一年的治理,人民安居乐业,于是重修岳阳楼,并请范仲淹作文以记之。

这在当时本是一件极为寻常的事情,但写作文的这个人却有着一颗不寻常的心,于是乎一篇千古佳作就这样诞生了,一位真仁人大丈夫也为后人所铭记。

那么这个人是谁,他为什么能千古流芳呢?先让我们来一起看看他的《岳阳楼记》说了什么。“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又何尝不是范仲淹之心呢?范仲淹,字希文。因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亲被生活所逼而改嫁长山朱氏,故又名朱说。范仲淹的童年,生活十分的贫困。但他并没有被生活所打倒,反而学习认真刻苦,对处于水深火热的人民群众,充满了同情。大中祥符八年,范仲淹苦读及第,开始了他充满传奇的一生。

踏入官场,这是多少人一生梦寐以求的事情,因为大多数人进入官场,离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也就不远了。但是,范仲淹并没有像普通人一样向往纸醉金迷的生活。他不醉心于权力,不沉迷于美色,不贪恋于钱财。心里装的只有国家和百姓,总是希望能尽自己的最后一份力量,让国家富强,让百姓幸福。于是在泰州西溪范公堤矗立而出;于苏州以“修围、浚河、置闸”为主治水,泽被后世;义无反顾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主张实行新政;当边关燃起战火,外寇铁蹄践踏华夏之地时,又毅然决然走向西北前线,担任边防主帅,保一方安宁。他也是血肉之躯,他也有割舍不下的爱人亲人。但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他没有过一丝丝犹豫。在他的苦心经营下,边关得以重宁,多少百姓免于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如果仅此,我们只能说范仲淹是一个好官,似乎还谈不上“仁人”。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当时的情况。范仲淹秉公直言,屡次劝说皇上,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好友晏殊替他担心,劝他做人圆滑一点,他反倒一身正气,一篇《上资政晏侍郎书》,正气凛然。“侍奉皇上当危言危行,绝不逊言逊行。、阿谀奉承,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范仲淹不但这样说,也这样做了。景佑三年,再想吕夷简把持朝政,培植党羽,任用亲信。满朝文武,或闭口不言,或曲意逢迎。又是范仲淹站了出来,不畏强权,不计得失,不顾安危。只求所作所为有益于国家,造福于百姓。虽为此一贬再贬,脸上何曾有过惧色,心中何曾有过退缩。好友梅尧臣不忍看到他的遭遇,作文《灵乌赋》劝他少说话,少管事。“结尔舌兮铃尔喙,尔饮喙兮尔自遂。同翱翔兮八九子,勿噪啼兮勿俾倪,往来城头无尔累。”

朋友劝了,家人可能也责怪了。范仲淹自己又何尝不想过平静的生活呢?但他的心里,放不下国家,放不下百姓。他一闭上眼睛,满脑子就是那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百姓。于是也作《灵乌赋》回梅尧臣。“······警于未形,恐于未炽。知我者谓吉之先,不知我者谓凶之类。故告之反灾于身,不告之则稔祸于人。主思或忘,我怀靡臧。虽死而告,为凶之防。亦由桑妖于庭,惧而修德,俾王之兴,稚怪于鼎,惧而修德,俾王之盛。天听甚逊,人言曷病。彼稀声之凤皇,亦见讥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凤岂以讥而不灵,


麟岂以伤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短短八字,惊天泣地,范仲淹的高风亮节一览无余。

呜呼,范公希文仙逝已经很久了,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却永世流传。当今社会,国富民强,不少官员逐渐忘记了当初的理想,不以造福人民为己任。他们或贪图安逸,为官不为;或崇尚权力,胡乱非为;或迷恋金钱,贪污腐败。今引范公希文之故事,望人人以此自勉,都围绕在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周围,力争在各个领域忠诚、干净、担当,共谱和谐社会新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97b677e02d276a201292e4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