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欢迎阅读!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第五节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复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的爆发;大战的性质;欧洲战场三个阶段战局的演变;大战的结果。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并分析德奥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条约等资料,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提高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基础知识点拨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与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根源和实质: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又引起它们之间实力的消长变化。矛盾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2)三对基本矛盾:
法德矛盾:由历史上的普法战争结局发展来的,法国失去西欧、中欧的霸主地位,报仇雪恨;德国深恐法国东山再起,极力扩军备战;
俄奥矛盾:主要由争夺巴尔干半岛引起的;
英德矛盾:由争夺欧洲市场、海上霸权尤其是世界殖民地而激化。英德矛盾带有世界性,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2、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三国同盟:
1879年,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奥同盟缔结,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1882年,与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的意大利加入,缔结成德、意、奥三国同盟,又具有了反法的性质。三国同盟正式建立。三国同盟的核心是德国,其矛头指向俄国和法国。 (2)三国协约:
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共同对付三国同盟。此后,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这也是迈向三国协约的第一步。
1904年和1907年,英国调整与法、俄的关系,分别签订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三国协约建立。至此,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图示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大战的爆发和性质:
(1)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是大战的导火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相继参战,大战爆发。1914年11月,日本以“英日同盟”为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1915年,意大利考虑到利益关系,加入到协约国方面作战。至此,作战双方为,同盟国一方:德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协约国一方:英、法、俄和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
(2)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掠夺性、非正义的。塞尔维亚从事的战争具有的正义的民族解放的性质,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从战争的全局来看,无论是起因、作战双方的目标还是酝酿的过程都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列宁选集》第二卷,第577页) 2、大战的进程。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大战的主要战场是欧洲战场,主要战线是英、法、比军队同德军对抗的西线和俄军同奥、德军队对抗的东线,其中西线的战争具有决定性作用。大战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14年):德军首先发动西线进攻,在马恩河战役和俄军东线进攻后,德军速决战计划破产,西线的交战双方转入阵地战。
(2)第二阶段(1915-1916年):交战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决定性的一年。经历了西线的凡尔登战、索姆河战役、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和海上的日德兰海战后,大战的战赂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3)第三阶段(1917-1918年):1917年,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大战结束。 3、大战的影响。
(1)大战历时四年,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
(2)帝国主义列强力量的消长: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摧毁了俄、德、奥,削弱了英、法、意,封建的奥斯曼帝国也告解体(欧洲的衰落);美国、日本的实力增长。
(3)战争引起了一系列革命:俄国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4)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出现:19世纪的国际格同是欧洲列强统治世界,欧洲一直是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战后随着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国际关系中心舞台由欧洲向其两侧转移,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严重动摇。 重点难点问题
1、如何认识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另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英国、法国的经济水平从第一、二位跌到第三、四位,美国和德国的经济水平上升到第一、二位。英、法、俄等老牌殖民强盗把世界领土基本瓜分完毕,而德国的经济实力雄厚,可它得到的殖民地很少,与它的经济水平不相适应,因此德国等要抢占殖民地,这就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近代化的道路是不尽相同的。英、法、美是通过激烈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才步入近代化的。它们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残余打击和消灭的比较彻底。经济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的程度较高。它们对内实行政治民主,对外实行传统的扩张主义政策。另一类型是俄、德、日等国,在没有经过疾风暴雨的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情况下,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近代化道路的。这些国家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使这些国家的经济起步较晚。在政治上实行专制主义高压政策,在对外关系上继承军国主义扩张传统。 (3)殖民地的占有上,英法较多,而德国较少。 2、一战最后阶段的四件大事
(1)美国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1914年战争开始时,美国持中立态度,以嫌取交战国的钱财。但是美国的利益与英法联系得比较密切,加之德国潜艇战十分残忍.使美国商船蒙受重大损失,美国反而加大了对英国物资和武器的供应。德国见到美国打着中立国的幌子大力支援英国,使潜艇战术无法困死英国,便宣布实行“无限制潜水艇战”,对所有驶往敌国的舰只和商船(包括中立国)一概袭击,使美国商船蒙受更大损失。加上大战已接近尾声,俄国又爆发了二月革命,美国为了夺取大战胜利果实,以德国实行“无限制潜水艇战”为借口,于1917年4月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2)俄国爆发革命和退出世界大战。这场战争给俄国人民造成深重的苦难,干百万人死于疆场,耗尽了援国的资源,使大批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19l7年春,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革命后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战,进一步加重了俄国人民的痛苦。19l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了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布退出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这是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的一个最突出事例。
(3)中国被拖入战争。1917年,日本为了控制中国,以借款为条件要求段棋瑞准于中国参战,段棋瑶为了扩大自己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965750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