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

2022-04-18 22:09: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欢迎阅读!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
《桃花源记》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时期诗人,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记,古代一种文体。多用来记载事物,有的作者会在记载事物的同时发表一些议论或感慨。“记”往往是记叙文。 二、字词积累

1、古今异义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如:阡陌交通 今义:指运输业等)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如:芳草鲜美 今义:食物的味道好)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不足 (古义:不值得,如:不足为外人道也 今义:不充足,不满)

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男人的配

偶)

无论 (古义:更不用说,如:无论魏晋 今义:表示条件的关联词)

2、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如:便要还家。 具通俱,详尽;如:具答之。 3、同义词

1)悉:悉如外人 2)皆:皆叹惋 3)咸:咸来问讯 4)并:并怡然自乐 5) 具:具答之 沿着1)缘:缘溪行 2)扶:便扶向路 邀请1)要:便要还家 2)延:余人各复延至其 4、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5、一词多义

舍(1)动词,丢弃,如:便舍船。(2)名词,房屋,如:屋舍俨然。 寻(1)动词,寻找,如:寻向所志。(2)副词,不久,如:寻病终。

志(1)动词,做记号,如:处处志之。(2)名词,记号,如:寻向所志。(3)名词,志向,如:睿素无北伐之志

6、成语豁然开朗 世外桃源怡然自得 无人问津 落英缤纷 鸡犬相闻 三、重点句子翻译

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互相听到。 ⑵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老人和孩子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⑶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村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⑷不足为外人道也。译: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率领妻子儿女和同县人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译: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惋惜。 四、课文内容理解

1主旨: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打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2、段落分析

第一部分(1)写渔人无意间发现桃花源入口。

第二部分(2-3)第二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发现桃花源中人们生活美满;第三段写桃花源中的人热情接待渔人。

第三部分(4)写渔人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别的人也没能找到桃花源。 五、阅读课文第二、三段,回答以下问题。 1、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怎样的美景? 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

优美的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幸福的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2、渔人来到桃花源,村子里的人如何对待渔人的?这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反映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社会风气。

3、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不复出”? 说明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也反映了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对外界的战乱抱“厌而远之”的态度。

4、桃花源人与渔人交谈后,为什么“皆叹惋”?

桃源人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 5、在本文中作者怎样描写了自己所向往的社会

在本文中,作者以渔人游踪为线索,以有详有略、曲折回环的写法简洁凝练、通俗流畅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幸福美好社会

6、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不存在的“世外桃源” 作者虚构一个与黑暗的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世界,寄托着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 7“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答:“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8、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

9、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10、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 11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 12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一、环境方面(优美)

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

13、(1)表现桃林美景的句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表现桃花源环境的句子: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表现桃花源人们生活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909250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