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概说

2022-10-03 12:02: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概说》,欢迎阅读!
概说,城市建设,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概说



城市在中国古代的意义是:统治者进行统治的据点;是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集中体现区域。

中国古代城市在空间布局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基本要素:1·统治机构区。2·手工业区和商业区。3·居民区。而从时间角度上划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城市初生期。2·里坊制确立期。3·里坊制极盛期。4·开放式街市期,对研究建筑历史来说,应该依照时间划分作为总的线索,下来我们就分别讲述这四个时期。

一·城市初生期(原始社会晚期、夏、商、周) 社会背景

社会生产力提高,结果使社会贫富分化加剧,阶级出现对立。氏族和部落之间的战争,促使了以防御为主体的城市建设活动兴盛,由于城市的各个要素并不完善,所以我们把这个时期成为城市初生期。

建筑特点:

由于经济和技术不发达,城垣基本上是用夯土制成;城市中的居民按照氏族关系居住,除了从事手工业还从事农业劳动;城市的功能区域没有组织,在城市中散乱分布,功能区域之间有大量的空白区域;因为人口少,城市规模较小。

代表作品:

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的建筑群遗址,宫殿区占地约12万平方米,手工业区和居民区占9平方公里,手工业区主要是青铜器作坊、陶器和骨器作坊。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玉器、漆器和酒器的高档器皿,说明在这里曾经有过较发达的商品交换和手工业生产这可能是夏朝的都城之一——斟鄩。

商代的郑州商城、偃师的商城、安阳的殷墟和湖北盘龙商城,也是有特点的初生期城市代表。

二·里坊制确立期(春秋~汉) 社会背景

从春秋时期开始,铁器得到广泛的应用社会生产力快速提高;地方势力崛起,全国上下基本上已经确立了封建主义社会体制,再加上城邦割据,使得各地均有都城建立,城市建设进入高潮时期;此时期的人口也有所增加,城市规模较以前有所扩大,各个割据势力之间的联盟和资源流通,促进了封建工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城邦的统治者为了确保城市安全和保障全城有秩序的运作,新的城市管理和布置模式产生。

建筑特点:

城市统一规划、布局,统治者把城市分割成若干功能区:居住区称为“里”商业区和手工业区称为“市”,此时期的市是定期开放和关闭的。统治者的宫殿和衙署则建立在“宫城区”

“里”“市”和宫城区分别筑有高墙,设立大门。城市里实行宵禁制度“里”由吏卒管理,“市”由市令管理

城市基本的布局程多样性,主要有两种形式:环抱式(大城套小城)、并列式。

战国的《考工记》有最早的城市布局的记录: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天。可是与所形容的城市面貌相近的只有曲阜的鲁故都。

代表建筑


环抱式的建筑有,山东曲阜的鲁故都和吴王阖闾故城。并列式的建筑有,易县燕下都故城、西汉长安城和东汉洛阳城。

三·里坊制极盛期(三国~唐) 社会背景

此时期为封建社会的高峰期,封建专制加强,造成了里坊制的城市格局盛行。 建筑特点:

城市平面呈长方形,全城作棋盘状分割,“里”和“市”被规划在每个方格中,“里”在北魏以后改称“坊”

代表建筑

三国时期魏都城——邺和唐长安城。 四·开放式街市期(宋以后) 社会背景

唐末期中国的经济中心南移,江南一带的夜市屡禁不止,城市生活和经济发展同里坊制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到了宋代为了促进商业发展,官府取消了宵禁和里坊制,城市布局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城市的一些街区仍然习惯性的沿用“里”“坊”的旧称。

代表建筑 北宋的汴梁。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以功能为依据,从选址、防御、规划、绿化、防火和排水这六点进行说明。

一·选址

中国古人对都城的选址非常重视,一方面重视周围的山和土地,更重要的是对水环境的选择。

首先要保证饮用水;另外要保证苑囿用水和漕运用水。 历史例证: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派伍子胥“相土尝水”,后来建造了阖闾大城。 隋文帝因为汉长安城的地下水咸卤(矿物质含量过高),而大兴土木建造大兴城。 为了方便水路运输,汉代长安修建郑渠(西起上林苑,东到黄河),隋、唐修运渠(西起光运谭,经广运河-渭河-黄河-汴河到江南),元开凿通惠河与南北大运河相接,明永乐年疏通大运河。

二·防御 功能:

古代都城为了保护统治者的安全,城市都有城郭设置。城郭的职能不同,“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城是保卫君王的;郭是看守人民的。

形式:

前面的章节已经讲到城市布局有两种形式,并列式和环抱式,环抱式的格局在保护统治者方面更为有利,汉代以后并列式的布局基本没有了。比较著名的并列式除了前面讲到的易县燕下都故城、西汉长安城和东汉洛阳城以外还有齐临淄、赵邯郸和韩故都。

名称:

唐代把城、郭分别称为罗城和子城,清代则称为紫禁城、内城和外城。一般京城设有三道城墙,明代有四道城墙,普通的府城设两道城墙。

建筑法:

夏商时期出现了版筑夯土城墙,但是夯土容易受到雨水冲水,经常需要维护。唐以后渐渐使用砖包夯土墙。明代砖的工艺提高、产量增加砖包的形式得到普及。


城门的门洞结构,早期使用的是木过梁,宋以后砖石拱形结构成熟,城门多采用砖拱门洞。水乡城市依靠河运,则设有水城门。

为了加强城门的防御能力,重要城市设立两道城门,称为“瓮城”。城墙每隔一定距离还设立突出结构,是为了能在敌人攻城时从侧面进攻敌人,称为敌台或“马面”。还有作指挥场所用的城楼、敌楼,作抵御炮矢用的,垛口、雉堞、女墙。

三·规划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主要从道路和娱乐场所两个方面讲。

我国古代的道路系统主要采取以南北方向为主的方格网络布局,这种布局方式适用于土地平整的地区,地理环境复杂的城市都依照地形布置道路。道路的铺设在宋以前都是土路,宋以后砖石路面渐渐多起来,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城市的娱乐场所:南北朝到唐代佛教文化盛行,寺庙成为市民主要的游玩场所,佛寺中的佛像、浮屠和壁画等都是参观对象。汉代以后,很多风俗文化形成,在各种风俗的影响下,人们的娱乐活动增加,如踏青、重阳登高、春游等,名胜、园林、名山大川均称为游览地。例如:唐长安城南的曲江、宋东京汴梁的私家园林,《清明上河图》就是描绘的清明时节,宋人郊外春游的盛况。两宋时期的都城的娱乐场所还有戏场,也叫瓦肆,通常也表演杂耍、讲书等。到了金元时期,戏台建筑普及,被各地广泛运用。

四·绿化

我国古代对绿化很重视,从汉开始,都城均已种植行道树。其特点分为南北,北方树种主要是槐树和榆树,南方种植槐树和柳树,管理部门是京兆尹或京兆府。

历史例证:

唐长安城,注重中轴线上的御街的绿化布置,路中间设御沟,引水灌注。 隋东都洛阳:御道宽300米,长9里,两旁种植樱花石榴。

宋东京:御沟中种植荷花,岸边种桃李梨杏,春夏季节色彩绚丽。 五·防火

随着城市建筑密度增高,城市的防火问题也渐显突出。

南北朝以后,大的城市设鼓楼、谯楼,作保时和报警用。从元大都开始,城市居中地区都建造高大的钟楼和鼓楼。

六·排水

汉长安城已经采用陶制和砖砌的排水设施。唐长安则采用明沟排水。宋东京汴梁城内有四条水道穿越而过。明北京设有沟渠排水,并且有专门的部门管理修缮。清代北京也有专门管理排水,但是只管内城和旗人居住区域,外城的普通老百姓居住区不作安排。【碧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8cb4969561252d380eb6e2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