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班绘本《换一换》(柴淑珍)》,欢迎阅读!
中班绘本《换一换》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不同动物有不同叫声,并乐意模仿。 2、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话。
3、能愉快的参与情景表演游戏,感受故事的趣味。 活动准备:
PPT 小动物的图片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 学一学
1、出示各种动物图片,幼儿看一看并说一说都是谁,它们是怎样叫的? 2、教师示范:"小鸡是鸡叽叽叽的叫着",幼儿学习老师的句式说一说。 二、看PPT,引出故事主题
1、出示封面图,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
请幼儿认一认封面上的字"换一换",小鸡到底要换什么呢?
2、看PPT,分段欣赏绘本,了解故事内容,学说句型并乐意模仿小鸡变换的叫声 (1)欣赏第一幅画
师:"小朋友们看,上面有谁啊?小鸡在和鸡妈妈说:我出去玩啦!叽叽,于是小鸡便叽叽的上路了。"
(2)欣赏第二、三幅图,乐意模仿小鸡变换的叫声。
师:"你们看它遇到了谁呀?小老鼠怎么叫的呢?小鸡对小老鼠说:小老鼠,换一换叫声好吗?小鸡和小老鼠交换了叫声,那小鸡现在怎么叫了呀?小鸡便吱吱的上路了" (3)欣赏第四、五幅图,感受句型"XX,换一换叫声好吗?"
师:"你们看它又遇到谁了呀?小猪怎么叫的呢?小鸡对小猪又说了同一句话:小猪,换一换叫声好吗?(让幼儿一起尝试说一说)小鸡和小猪交换了叫声,那现在小鸡怎么叫了呢?小鸡哼哼的上路了。" (4)欣赏第六幅图
师:"一路上小鸡又碰到了朋友,你们看它又遇到谁了呀?小青蛙怎么叫的呢?" 三、游戏一:换声音
1、教师扮小鸡,一幼儿扮青蛙,进行游戏。 2、请两名幼儿分别扮两只小动物,进行游戏。 游戏二:换名字
1、教师和一名幼儿进行游戏。 2、幼儿两两合作进行游戏。 3、请3名幼儿尝试换名字的游戏。 四、看PPT,教师分段讲故事后半部分
1、小鸡和三位朋友都换了叫声,他还会遇到谁呢?
2、大猫想干什么?小鸡怎么做?(通过观察图片,大胆的想象与猜测,想出各种办法。) 3、看幻灯最后一页:发生什么事情了妈妈为什么会觉得奇怪? 活动反思:
幼儿在接触故事《换一换》过程中,始终是兴奋的、愉悦的、收获的。这些都体现在对找寻动物的热情中;模拟动物的叫声中;屏息倾听故事中;以及游戏中流畅的语言里。这次活动之所以让幼儿在阅读中获得了愉悦,增强了对动物的认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作品内容的磁场性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有与同伴交换玩具等物品的体验,所以对作品所描述的故事情节并不陌生,似乎就是他们平时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所以,幼儿乐于接受,易于接受;同时作品中交换的居然是动物间的叫声,这让大家耳目一新,充满新奇感;更为重要的是小鸡在与动物交换叫声中所遇到的差点给老猫吃掉的惊险经历,更让作品增添了无限的幽默与情趣。所有这些,都对幼儿的眼球产生了强烈的磁场。使幼儿始终对活动有着强烈的兴趣。 2、作品语言的重复性
在故事中,小鸡与动物交换叫声时,一直用轻轻的、礼貌的声音与同伴商量:"××,我跟你换一换叫声,好吗?",就是这么一句重复的问话,让小班幼儿极其感兴趣,当他们听了2-3次对话后,已经很顺利的在老师的讲述中轻声地跟着对话。在游戏中,也都能熟练的运用这句问话,与同伴交换叫声,既愉悦了身心,又发展了语言。 3、环节过渡的自然性
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过渡都做到了自然、水到渠成。比如,在出示故事之前,首先用找的方法,找到躲藏在花园里的小动物;接着自然而然地让幼儿学学小动物叫声;再紧接着,由"叽叽"小鸡的叫声引出作品的主人公,一环紧扣一环,在幼儿正沉浸在模仿小动物叫声的兴奋、激动时,又引出小鸡"换一换"的故事,将幼儿刚才热烈的情绪暂时冷静下来,进入到倾听故事的阶段,再接着理解小鸡吓走猫、吓愣鸡妈妈的原因。最后又让幼儿扮演小动物呼唤叫声,让幼儿在游戏中对话、模仿叫声,拓升了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同时也让幼儿在体验阅读的愉悦中结束活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86e098f2b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