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毛泽东诗词鉴赏《清平乐 六盘山》》,欢迎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一九五六年六月
(上片描绘西北高原动人的秋景,回顾长征,表达了红军夺取长征最后胜利、奔赴抗日前线的革命豪情。)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一、注释
1、六盘山:位于宁夏南部,甘肃东部,是陇山山脉的主峰,海拔2928米。南北走向,长约240公里,是陕北和陇中两高原之界山。山路曲折盘旋,上下约60公里,经过盘道六重方能到达峰顶,所以叫六盘山。 2、望断:望着,直到看不见。 3、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4、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
5、六盘山: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县西南,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险窄的山路要盘旋多重才能到达峰顶。毛泽东在一九三五年九月中旬率领中央红军进入甘肃省南部,十月上旬,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打垮了敌人的骑兵部队,胜利地越过六盘山。 6、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 7、漫卷:任意吹卷。
8、长缨:本指长绳,这里指革命武装。 9、在手,在共产党领导下。 10、缚住:擒住。
11、苍龙:《后汉书·张纯传》注:“苍龙,太岁也。”古代方士以太岁所在为凶方,因称太岁为凶神恶煞。苍龙:此处借指蒋介石的反动派,不是日本人,因为当前全副精神要对付的是蒋不是日。
(下片通过插上六盘山高峰的红旗,抒发了红军胜利的自豪和喜悦的心情,表达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必胜。)
二、题解
《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词。毛泽东在长征途中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抒发了他“长缨在手”定当“缚住苍龙”的革命豪情。
三、写作背景
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进入了最后阶段。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红军从四川西北的巴西出发,进入甘南,攻克了川甘陕边区有名的天险腊子口,越过岷山,突破了敌人的渭水封锁线,进占岷县、通渭。10月初,经甘肃东部回民区,连续突破了会宁、静宁之间及平凉、固原之间的封锁线,击败了敌人4个骑兵团的追击。为了摆脱从平凉、固原大路上追来的敌人,继续东进。 10月7日,在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便一鼓作气登上了六盘山。山上长满绿草,进山有较宽的路,山很高,红军走到黄昏,就翻过了六盘山峰,在山的东面休息。次日晨又出发,长征的终点——陕北根据地——抗日前线便近在眼前了。10月21日,粉碎了敌人的“追剿”,终于胜利到达陕甘宁边区,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气魄雄浑、音调铿锵的《清平乐·六盘山》,便写在此时。
四、词作翻译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远望南飞的大雁,已经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 六盘山上雄峰挺拔高耸,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将革命之武装紧握手中,要到哪一天才会将那狂暴如龙的国民党反动派捆缚?
五、作品赏析
词的前两句“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描绘了一幅塞上清秋,高空阔远,白云淡淡的西北画卷,蕴含了毛泽东对红军走过的地方的绵绵思念。“高天”、“淡云”是静态的客观事物,它们点出了写作的时间、空间和天睛气爽的氛围,表现了作为三军统帅,历经艰险后胜利在望的喜悦心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南飞雁”既是动态的客观意象,也是诗人主观选择的象征意象。但毛主席这首词一反“大雁”代表的乡愁、忧虑的象征,“师古人之象而异其意”,巧妙地赋于了“南飞雁”以革命的情感色彩和“信使”的使命,让它捎书传信到南方根据地,向乡亲们报告红军长征胜利的喜讯,又代表自己向中央根据地的老百姓,游击队战士及支援过红军的各族人民表示深切慰问和感谢。另外,“望断”的“断”字音调响亮,读起来的节奏富有顿挫之感和生动神韵,更能表现”望眼欲穿”的情景,流露毛泽东对根据地人民和革命同志深厚而真挚的情感。
词的二、三两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是毛泽东红军离开中央苏区走过万里征途的回顾,抒发了不到抗日前线绝不罢休的壮志决心。“屈指“二字举重若轻,表现了“万水于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英雄气概。“屈指”句也是上承“望断”而来,“望断”是望得远.多远呢?“屈指行程二万”。“不到长城北好汉” ,旨在抒写和表现坚持抗日的决心。毛泽东在这里用“长城”这个意象,即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又有其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千年前,秦始皇举全国之力,修造了万里长城,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颗骄傲的明珠。日本侵华战争后,人们对长城的情感更是融入了抗日救亡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家国情怀。毛泽东运用长城一词,正是为了激励全民族抗战的坚定信念,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和灵魂,赋予经久不衰的历史和现实的生命力。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两句承上启下,寓情于景。“高峰”是客观的自然静物,而红旗则是被赋予了主观思想的客观动景,动静结合,高峰因插上了红旗而更加雄伟,
红旗因插上了高峰而更加有力,表现了红军革命胜利的喜悦和必胜的自豪心情。火红的军旗插上雄伟的六盘山之巅,在秋风中迎风猎猎,潇洒地飘扬。它是人民革命的强大力量的象征,是社会主义革命必将获得胜利的象征。高峰与红旗相互交融,和谐共存,境界雄浑辽阔而深远,富有英雄的气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84fcd75be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