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倡导印度人的传统价值观》,欢迎阅读!
倡导印度人的传统价值观2006-11-23 11:25:19
印度坚持民族传统与文化,首先表现在极力倡导传统的价值观。印度的传统价值观形成了有印度特色的家庭文化,这一文化突出老人在家庭的地位,排斥婚前和婚外性行为。直到现在,老人在家庭里仍处于受尊敬的地位。塔塔、爱萨等几乎所有的私人财团,一般情况下都是年长者担任董事长,弟弟担任副董事长,下一代人担任分公司老总。几代同堂、合族而居的现象仍比较普遍。印度几乎没有离婚的,官方严厉打击嫖娼卖淫,高档酒店里没有卖淫现象,我认识的大款权贵们没有"包二奶"的,媒体上也没有"泡妞"、"包二奶"这样的词。理发、按摩男女分开,男人只能进为男性开的理发店、按摩房,理发师、按摩师都是男的,为女人美容、按摩的则都是女性。印度除果阿(类似我国澳门)外没有赌场,没有洗脚屋、歌厅,没有卡拉OK厅,进舞厅必须男女双双成对,否则人家怀疑你居心不良而不让你进去。
印度人的传统价值观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是背道而驰的。如果说西方流行罪感文化,认为人生来是有罪的,每个礼拜要到教堂去赎罪;中国流行乐感文化,相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煮牛宰羊且为乐","莫使金樽空对月";那么印度则流行苦感文化,认为人越受苦,精神越升华,离神就越近,来世也就越幸福。因而,印度历史上产生了自觉放弃王子地位,行乞数年,出家为僧的佛祖;产生了自动放弃太子高位,当苦行僧数年,任蚂蚁在身上横行的耆那教创始人大雄;产生了终生吃素,只穿自己纺的布,坚决拒绝出任总统及其他一切高位的印度国父甘地。正因为印度倡导苦感文化,所以,即使在现代也不断有人加入到苦行僧的行列中。苦行僧中,很多人上有高堂父母,下有妻室儿女。他们当中,既有贫穷百姓,也有地主资本家,甚至有达官显贵。在传统文化影响下,一些教徒忽然大彻大悟,离弃家庭,抛弃一切物质上的享受和欲望,坠入追求解脱心灵负担的虚幻境地。有的苦行僧进入山高林密、水秀穴深之处,双目微合,盘膝静坐;有的持杖托钵,云游四方;有的甚至衣不蔽体,蓬头垢面。更有极端者,不以默然祷告为修炼之本,而是故意放纵皮肉之苦:有的坐在蚂蚁窝旁,任蚂蚁在身上漫游;有的坐在鹅卵石上,任日晒雨淋;有的干脆反璞归真--身着"天衣",一丝不挂;有的一日一餐,或一周一餐。自然,所有苦行僧都只能吃素。还有一些苦行僧修炼瑜伽,或赤足在刀尖上跳舞,或在炭火上慢步行走。苦行僧代代继承和发展了瑜伽之术,瑜伽成了苦行的代名词。苦行僧和瑜伽术集中体现了印度人的传统文化和宗教情怀。许多教徒到大庙拜神,即使相隔数百上千里,有车不坐,故意吃苦,坚持步行,有些人要步行数月之久。
印度人演奏传统乐器总是坐在地上施舍被印度传统文化誉为最重要的美德,行善积德是印度各种宗教的共同思想。在印度历史上,皇帝乐善好施是实行德政、品德高尚最重要的表现。在已发现的印度孔雀王朝时代的铭文碑刻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关于布施的记载,布施者有王侯将相,也有平民百姓。在其他时期的材料中,关于布施的记载也比比皆是。直到今天,施舍并且不求回报仍然是印度人最主要的共识和理念,仍被作为最重要的美德为社会所提倡,媒体上经常看到关于印度富人向寺庙、向穷人、向社会施舍的报道。不少印度富人乐于行善,主动施舍。例如,2003年,印度撒哈拉集团董事长罗易的长子举行婚礼时,为101对无钱办婚礼的新人举办了集体婚礼,并赠给他们20万卢比的支票。第三天,小儿子也举行订婚仪式。又向14万穷人免费发放了食品。
在印度报刊上经常可以读到印度富人向扶贫项目捐款,向扫盲事业捐款,向艾滋病人、麻风病人捐款等消息。特别是印度不少高校是私立的,学费并不太贵(外国学生攻读硕士学位的学费、食宿费总共6000美元),完全靠学费学校根本办不下去,钱从哪里来呢?来自于社会的捐款。公立大学,特别是像新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这样著名的公立大学,学生几乎不用
交费,学校管食宿,一年学费、吃住加在一块儿,只合人民币1600元左右。公立大学的钱从哪里来呢?主要也来自社会的捐款。印度最大的私人财团"塔塔集团"形成了赞助慈善事业的机制,印度首富普莱姆基一个人赞助办了100所学校。详见前文。
在传统价值观影响下,印度形成的社会赞助公益教化事业的机制,还表现在观众观看戏剧、歌舞,参观公园、画展、科技馆等,基本上免费。以孟买为例,近20个剧场经常演出,却没有一家对外售票,只有免费发票的地方。观众要做的只是排队领票。这些演出,除了少部分是政府买单,大多数都是企业赞助。因此,印度的戏票上面往往印有赞助商的名字,甚至还印有广告。要知道,这不是赞助一两场演出,而是一年到头,每个剧场都对观众免费演出,这笔费用是何等巨大。这说明,就赞助演出来说,印度形成了捐助机制。
传统宗教节日是印度最重要的节日,印度人注意维护自己的传统节日文化,把过传统节日的过程当成了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印度是世界上的节日大国,节日在印度人民的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印度的节日文化,很大程度上就是传统和宗教文化。不仅各种宗教有各自传统的宗教节日,印度政府也规定了名目繁多的政治性节日达40多个,堪称世界之最。不少节过起来,不是一两天,而是几天,甚至整整十天,如象神节、灯节等,都是连续欢庆十天,遇上12年一次的昆梅拉节,参加节日活动前后要花去整整一个月!连国大党主席索尼亚这样的洋媳妇也千里迢迢、风尘仆仆赶到圣河--恒河河畔去与民欢度昆梅拉节。达官显贵在传统节日期间会深入群众之中,以增加与选民的亲和力。印度媒体对此总是连篇累牍地加以报道,但对过圣诞节、情人节等外来节日,政客们一般都不抛头露面,否则会丢失选票,媒体也总是低调处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823d63010661ed9ad51f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