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校工科学生发展趋势》,欢迎阅读!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校工科学生发展趋势
摘要: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是国家的一项重大举措,面对智能化时代,制造类人才的转型和培养是关键。本文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简单的概述,也将其与工业4.0进行比较。最后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制造业人才的需求,结合学生自身发展要求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旨在高校可以培养,学生可以发展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人才需求
1.中国制造2025概述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发达国家为确保在世界制造业中地位,掀起了 “再工业化”浪潮。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发展跟进。 同时,中国制造业也迎来了技术革新的重大战略机遇。随着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与生产制造的融合发展,可以实现全新的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
为了更好地迎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双重挤压的挑战,同时积极顺应新一轮全球产业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1]。 2.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的比较
中国制造2025也被称为“中国版的工业4.0”。作为指引制造业发展方向的重大战略举措,由德国提出的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在面对新科技革命时,其首要任务都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从发展基础来看,德国的装备制造业水平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实施工业4.0战略计划的目的在于巩固德国的竞争地位,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之相比,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在技术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等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 其次,从发展程度来看,德国是在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保障下推行“工业 4.0”。而中国制造业正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道路上,必须走“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情况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
最后,在发展目标方面,德国工业4.0旨在推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而中国制造2025是关于我国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侧重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希望能解决我国在制造业长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可以看出,“中国版的工业4.0”绝不等同于工业4.0,但是工业4.0可以给我国实行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供经验[2]。 3.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是中国开始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一步。“三步走”的战略为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实施目标。中国的商品贸易总额在多年就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在中国的加工所产生的附加值较少。要从“中国制造”
向“中国智造”转变,要加强供给侧改革,加强产品的质量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数量。现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也已见一些成效,但是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1]。而针对这样的问题,要及时做出调整然后加以改正优化。
“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作了整体部署,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在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至关重要,这对肩负着培养制造业高端人才使命的工科教育提出了新挑战[3]。以教学体系改革和引导学生的发展趋势配合培养适应时代的制造业人才。作为工科类的大学生,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丰富自身。同时注重培养自身创新能力,多参加学科竞赛,吸收经验,积累灵感,为祖国的制造业添砖加瓦。 3.1学生自我发展趋势
德国作为老牌的工业强国,提出工业4.0,开始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对于国家制造业的一个巨大变革。它将会颠覆现在的运行模式,但也可以持续巩固它制造业的地位。工业4.0的三个方面,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都是带着“智能”两个字的。显而易见,智能化是一种趋势,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智能不是简单的闭环控制,笔者认为是机器或者产品有自身的能力去设计控制闭环。机电一体化是一种趋势,很多学科竞赛也在不断加入机电一体化的项目,智能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变化。
从制造开始的时候,制造过程中的很多控制和制造都是需要人来完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进步,机器逐渐代替了人力。人们制造的产品范围开始扩大,随着电气技术的发明,机器也可以代替一部分控制,但很多时候还是需要一对一的操作。而智能带给我们的是一对多的操作,几个人就可以控制整个工厂的正常生产运营,机器有更强的处理能力,不简单通过程序,更加靠算法,加上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人工智能的帮助,实现高度的智能化。可以想象,未来的制造,说不定人可以在家控制工厂的运行,机器的维护维修更换都可以由机器人来完成。
由无人汽车将零部件从仓库运送到工厂,这就是智能物流,智能物流机器人快速分拣包装出库装车,随后在工厂卸货。然后由维修机器人拆装,如果较难的更换可以让人远程操控,维持生产线的正常运行和更换余量,这就是智能生产。产品又由物流机器人装入仓库,以备销售或者使用。交易可以在线上进行,实现无人工厂,这就是智能工厂。个人的设想很美好,但是现在完全实现还是不太可能,还是有些重要的控制需要人来完成,目前还不能机器替代。但是随着这样的趋势发展,人做的事会越来越少,越来越轻松,一个人的生产效率和产量会不断上升,这就是机械制造变革带来最直观的感受。
通过工业4.0的提出,笔者认识到了中国的制造工业还有待发展,同时,在中德合作的新时代,我们可以借鉴优秀的管理经验和制定适当的支持政策,也能借助此来帮助中国解决一些当下的挑战。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跟风,我国国情不同于德国,工业水平也不同于德国,发展速度也不同于德国。不能被工业4.0“带跑偏”,得沿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道路走下去。 3.2高校教学体系改革
高校也在针对性的制定一些教学方案来培养合适的人才,要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要能把技术握在自身手里。为培养国家所需的具有两化融合特色、能驾驭未来智能制造发展方向的工程人才,以竞赛带动教学,以企业工作任务模式来组织实践教学,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特征,不仅克服了理论实践脱节的问题,也增强了教与学的互动性[4]。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知识,多多关注国内外领域
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多多参加学科竞赛。同时要加强对自身行业的了解,找时间多参加企业的实习,深入到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高青松,李婷.“中国制造2025”研究进展及评述[J].工业技术经济,2018,37(10):59-66.
[2]兰筱琳,黄茂兴.工业4.0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条件与发展策略[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5):47-59.
[3]聂珍.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J].价值工程,2018,37(31):184-186.
[4]王志强,倪敬.基于工业4.0管理的机械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1):223-227.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81f513cbe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