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欧洲的均势

2023-03-15 17:02:3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欧洲的均势》,欢迎阅读!
均势,欧洲
论欧洲的均势

均势思想在历史长河中一直被很多杰出的外交家所推崇,是统领近代欧洲史的灵魂支柱。均势体系虽不能避免战争或是危机,但如能做妥善安排,其作用则在于使一国控制他国的能力及发生冲突的规模受到限制,它所追求的是稳定缓和。

在此种思想下,欧洲的国际关系经历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及之后的雅尔塔体系。

一、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发生于1618年至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是在神权受到削弱的条件下,欧洲世俗专制政权之间争夺权力与财富的集中体现。三十年战争的结局破除了中世纪以来形成的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神权政治体制,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衡状态的政治格局。七年战争:奥地利战争后的《亚琛条约》不仅没能解决英法间和普奥间的旧有矛盾,而且还平添了许多新矛盾。于是英普集团和法奥俄瑞(典)集团双方发生了这次混战,史称“七年战争”。战争的实质:普奥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和英法争夺殖民地与海上霸权。战争的结果是奥地利地位削弱,鲁士地位上升;法国失去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英国最终确立了海上霸权;国际政治的中心从西欧开始转向东欧。战争改变了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形成了列强争夺欧洲霸权的新格局。

随着《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不但结束了30年战争,而且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建立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但它在调和原有矛盾的同时,又造成了新的矛盾,从而摆脱不了最终瓦解的命运。

二、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在欧洲纷乱几十年后使欧洲维持了相当长时间的和平与稳定。它是拿破仑帝国瓦解后,维也纳会议上所确立的欧洲新的均势。它重新划分了欧洲的政治版图,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形成了难得的和平环境。俾斯麦是19世纪推行均势外交的代表人物,他利用

个人杰出的外交才能对维也纳体系进行了一次修补,到19世纪后期各大国多位外交大臣对体系又一次进行修补。俾斯麦为孤立法国、防止两线作战,俾斯麦的均势结构是拼凑德、俄、奥三皇

同盟。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非正义侵略战争。主要原因是沙俄与英法之间在近东争霸,尤其是争夺君士但丁堡和黑海两海峡控制权。欧洲政治格局也暂时由英、俄居优势转变为英、法占主导的均势。1914年,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空前激化,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维也纳体系,由于未能阻止大国战争的重新爆发,也走到了尽头。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各国根据新的力量对比调整彼此关 1929年起,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空前的经济危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惨败并被迫向战胜国支付赔偿的德国,境况尤为困难。希特勒在1933 130日出任总理。在垄断资产阶级支持下,号召用战争来建立霸权地位。1935年德国彻底撕毁《凡尔赛和约》关于限制德国军备的条款,开始了大规模的公开的扩军备战。法西斯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暂时出现的欧洲和解局面。凡尔赛体系面临彻底崩溃,新的世界大战危险急剧增长,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四、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是对1945年到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苏、美、英三国首脑194524日至11日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了关于攻击法西斯德国、德国的赔偿、关于被破解的欧洲宣言、关于和平时期保持并加强在战时所实行的合作以及苏联对日作战等问题,秘密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发表了《克里米亚声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法,降为二等国家,大大改变了世界格局,使以欧洲为中心的


国际关系舞台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美苏两极格局。美国在二战后其军事经济实力膨胀,意欲领导整个世界;而苏联的军事力量也由于战争得到壮大,也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于是国家利益的冲突两国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其对峙经历了“冷战”和“争霸”两个阶段,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雅尔塔体系风云变幻四五十年,七十年代,美欧日经济足鼎力,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动摇;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俄罗斯经济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异军突起,这都成为多极化的一极,两极格局演变为世界多极化趋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7fbc33e10661ed9ad51f3d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