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东方朔画赞碑》赏析》,欢迎阅读!
《东方朔画赞碑》赏析
《东方朔画赞碑》是颜真卿正值盛年所作,全碑笔法雄浑,遒劲严正,为颜碑中的珍品。苏轼曾说:“颜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
标签:《东方朔画赞碑》;艺术风格;用笔;结构;章法
《东方朔画赞碑》是晋初夏侯湛探亲路过古厌次,见先生之庙宇,观先生之画像,想先生之轨迹,“慨然有怀,乃作颂焉”而作。颜鲁公的人品和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都冠绝古今,此碑更是颜鲁公盛年所作,为稀世珍品。
一、《东方朔画赞碑》基本概况
东方朔画赞碑俗称颜子碑。此文对东方朔先生的高风亮节及其神乎其技的思辨能力,机智的处世哲学倍加赞扬。碑建于唐天宝十三载,是颜真卿45岁时所作。背面为唐颜真卿撰《东方先生画赞碑阴记》。
二、《东方朔画赞碑》的技法解析
《东方朔画赞碑》笔墨酣畅淋漓,点画刚峻丰厚,如浇如铸,笔画中段每以中峰铺毫,沉雄深稳,点画起收、转折多出于峭劲的方笔。此碑在线条的形质与意蕴上以壮美厚重为其审美特质,从结体看,端庄雄伟的体势,充溢着恢宏的力量。总的来看,《东方朔画赞碑》的主要特点:古拙自然,气势大气恢弘,宽博浑厚,又古拙自然,趣味盎然。
(一)点議的解析
点:点画用笔为逆锋入笔,侧锋逆势轻下,然后渐按渐提,回锋收笔,此为方点。尖点的用笔:顺势轻下,起笔略尖,向下顿按。点取侧势,需沉着中带灵动,不可呆板。可以看出,碑贴中点的用笔与着力的变化,像图中汉字与守字的点的不同。
横:古人称“勒”。“勒不得卧其笔,须笔锋先行。”意思是写横需逆势推行。起笔或方或圆或尖,行笔有提按,粗细交代,中间略有拱势,手笔饱满。颜真卿其他作品中,如《颜勤礼碑》,《多宝塔碑》,其横画多提按分明,横细竖粗,但在《東方朔画赞碑》中,其横画厚重了许多。
竖:藏锋逆势轻下,行笔不宜太快,那种老辣,厚重的感觉,需要涩行,使竖画更加厚重,雄浑。竖画多中锋用笔。
撇:“为撇必掠,贵险而劲”。在此碑中,不仅仅要“险”要“劲”更要“拙”。此碑中撇画变化多端,起笔或方或圆。
捺:捺画也很有特点,不仅有篆书的气息,也有隶书中一波三折的韵味,蚕头燕尾,力量雄厚又气息润达。藏锋起笔,铺毫而下,将力道送至笔尖,收笔时先是一顿,后轻轻提起。将字的雄浑大气,厚重拙朴表现的淋漓尽致。
折:该碑中“折”变化多端,有几种折,“方”字折时提笔调锋,转而向下中锋行笔,“东”字则需在折时提笔。“赞”字折时需提笔翻毫然后铺毫向下行笔。
钩:逆上落笔,中锋行笔而下,至钩处提笔调锋转而向上挑出。
笔法是书法艺术的基础,对章法结体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东方朔画赞碑》笔法纯熟,善藏头护尾,提按顿挫明显,既体现法书的严谨肃重,又有自然之趣。
(二)结体的解析
汉字各种字体,皆由点划联结,搭配而成。笔划的长、短、粗、细、俯、仰、缩、伸,偏旁的宽、窄、高、低、欹、正,构成了每个字的不同形态,要使字的笔划搭配适宜、得体、匀美,研究其结体必不可少。汉字尚形,书法又是“形学”,故结体尤显重要。《东方朔画赞碑》端庄雄浑,结构丰满,大气豁达。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四角布满中宫疏朗。
二是天方地圆,正极欹生。碑中字大多把上部和下部写正写大,上皆覆下,下皆承上,一横平竖直为律,结体阔达平正,给人一种端庄严谨的感觉。
三是敦足扎布,重心下移。如安字,上部分书写很疏朗,将整个字的重心向下移,给人一种扎实的感觉,突出了此碑稳健厚重的艺术特色。
(三)章法的解析
孙过庭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楷书的常见章法形式有三种,一是纵有行,横有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三是纵无行横无列,多用于金文和草书。此碑运用的是第一种章法布局,通篇字势满格,章法茂密,浑然一体,给人一种磅礴大气之感。
三、《东方朔画赞碑》的价值
《东方朔画赞碑》的艺术价值
颜真卿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大家,一生作品很多,其楷书在书法史上拥有无可取代的地位。《东方朔闺赞碑》是颜真卿45岁时所作,字体浑厚苍健,气势开张博大,为颜碑中的珍品,在研究颜真卿楷书发展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后世对这块碑有着相当高的评价,苏轼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
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宋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说“赞碑笔圆而劲,肥度得中。”,其中董其昌临《东方朔画赞碑》虽然风格体态上已经和原帖大不相同,但其中内涵风韵皆佳。
参考文献:
[1]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王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M].安徽:黄山书社,1990.
[3]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4]陈振濂.书法史学教程[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5]潘运告,张怀瑾.书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6]陈振濂.中国书法发展史[M].上海:中国古籍出版社,1998.
[7]王镛.中国书法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陈振濂.书法美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3.
[9]葛承雍.书法与文化十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7.
[10]丘振中.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1]沃兴华.中国书法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12]白鹤.中国书法艺术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1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7d5ca3d9c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