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咏史诗阅读鉴赏

2022-10-04 11:11: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怀古咏史诗阅读鉴赏》,欢迎阅读!
咏史诗,怀古,鉴赏,阅读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怀古咏史诗阅读鉴赏

()阅读点拨 1. 概念及类别

怀古咏史诗,一般以凭吊古迹、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借以抒发情怀,讽刺时事。诗题中往往含有“咏史”“怀古”“览古”等字样,有的干脆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此类诗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评判历史,发表观点,诗人只是旁观者,不置身其中。如杜牧《题乌江亭》。另一种是把史实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或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类比对比,寄托伤感;或借古讽今,哀叹兴衰;或总结经验,以古谏今等。

怀古咏史诗的结构为: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类别有咏古迹、怀古人、忆古事。 怀古咏史诗的主题:感慨国运衰微(国家),感慨昔盛今衰、盛衰无常(名地),揭露昏庸腐朽、奢侈淫逸(统治者)感慨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抒发爱国情怀(古人/诗人)

对比、用典、烘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虚实相生、借古讽今 4.解读怀古咏史诗的步骤和方法

从表达的方式看,怀古咏史是手段,抒怀讽今是目的。

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有关人物。比如赤壁、金陵、汴河等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

其次,要体会作者的意图及思想感情。怀古咏史诗大多是借别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引发思古之情,一定有现实的因素。 5.附例: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石头城(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后庭花,指南朝亡国皇帝陈叔宝所作的艳冶淫荡的乐曲《玉树后庭花》此曲实际上成了陈朝的亡国之音。 诗人借古讽今,借陈后主昏庸亡国,鞭笞权贵荒淫,沉溺于声色,含蓄深刻。 侧面烘托,以景衬景(情) 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效果,即是侧面烘托。

【析】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二)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悲愤 的思想感情。 2“古人”“来者”指的是 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 “独”字表现了作者 独寂寞凄凉 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 直抒胸臆 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 苍凉悲壮 的感情基调。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2.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3.一水:亦作“二水” (1)首联写“江自流”,对应着“凤去台空”,同时又引出下联对 六朝繁华一去不复返 的慨叹。

(2)诗人为何要把吴、晋作为咏怀的对象?

答: 吴、晋是六朝的代表,金陵是六朝古都。 (3)“浮云蔽日”是个比喻,再联系“长安”这个特定的所在,说说诗人愁的原因。

答: 君王被奸邪蒙蔽,自己不得任用。 鉴赏: 该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仗工整,气象万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答: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始终如一和六朝繁华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咏史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情感?又是如何表现的?

答案:抒发了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之情。大主题通过小事物来表现。先从前朝遗物写起,引出对历史人物和

2“铜雀春深锁二乔”形象地表现了什么结果? 答案: 国家蒙受屈辱(灭亡)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7c450605b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