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佛教对中国社会及文化的影响》,欢迎阅读!
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自魏晋南北朝佛教传入中国以来,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是灿烂中华文明总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佛教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其千古独步的思想体系对中华哲学思想体系的影响方面。凡要影响社会,在思想界引起关注,外来文化必须在本地文化中寻找到一个共振频,以此作为契入点.佛教将出世与入世的关系放在不即不离的恰当位置,为中国士大夫阶级提供了平衡儒家"修齐治平"与道家"遁迹出世"的思想依据.同时,也为近代人生佛教,特别是"以出世心态行入世之道"准备了理论基础.佛教思想体系对中华哲学思想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
佛教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又表现在其对民众心理构成的规范方面.表现为政府行为的王室佛教和表现为社会行为的士大夫佛教,与外来的佛教形成互动关系,推动了佛教得以扎根于中国社会文化的同化过程,并同时共同推动了民间社会对信仰的理解,导致了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民众佛教的兴起与发展.只要深入考察佛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重新认识佛教在中国的历史演变,不难发现,民众佛教是维持佛教在中国社会延续和弘传的真正基础.近二十年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社会环境的日益宽松,佛教寺院恢复迅速,香客盈门,不少家庭供奉佛像,特别是香港设立佛教公众假期等等,均反映出佛教即使在现代高科技时代,仍然在民众中拥有广泛的信仰基础.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佛教对于民众生活的影响是广泛的,深入的.
佛教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同时表现在外来文化对本地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方面.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伴随而至的是西域和印度的文明成果.中国雕塑,绘画艺术的杰作,如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窗中的作品,在创作思路,手法上均受到了印度艺术,从而也间接地受到了希腊艺术的影响.译经事业的高度发达,随着大量佛教典籍翻译为汉文,也给汉文带来了众多的新鲜语汇,丰富了汉语的表达能力,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印两大文明体系真正得到了一次互相交流,互相补充的机会,其交流现几乎遍及当时已有的各个学科,如文学,农艺,手工业,艺术,逻辑,医学,音韵等.
佛教的伦理思想对我国社会的思想观念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佛教伦理思想是其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众生平等观念、克制自我观念和慈悲利他观念。这些思想对现代社会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促使人们自律,反对损人利己,反对奢华。佛教讲求克己,特别强调抑制自己的贪欲和私念。对文化层次不高的人来说佛教的教义对其思想和行为有着较大的约束力,因为佛教强调因果报应,讲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当人们在极端地追求自身利益或享乐时,往往会顾虑佛经中所说的个人行为所招致因果报应,于是就会反省和收敛自己的行为。二、鼓励人们扶危济困,造福社会民众。佛教的慈悲利他观念鼓励人们多做善事,这种精神观念随着佛教影响在民间的深入和扩大,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在现实生活,有相当多的人能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从事许多利国利民的善事,以得到心灵的安慰。三、鼓励人们追求理想中的至善境界,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随着佛教伦理观念同传统观念的结合,佛教伦理观念逐渐为人们所借鉴和接纳,在相当多的人的潜意识中,按照佛教的行为规范办事,是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的,这些观念就起着激励人们去追求一种理想中的至善境界的作用。 中国的社会在发展,佛教也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发展.佛教过去对中国社会各民族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今后仍将继续对各民族产生影响.因此认清佛教曾经并且现在仍然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对于我们思索将什么样的佛教带入二十一世纪,如何使佛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挥其所应有的作用,是有现实和历史的意义的. 由此可见,佛教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我们应正确对待佛教文化,适当对它进行改造,使它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相适应,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宗教是各民族都有的普遍现象。宗教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发展影响很大。特别是佛教对中国的影响较大。佛教在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面从文学、艺术、风俗三个方面说说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 对文学的影响
自东晋起佛经在中国翻译流传后,中国文学的内容形式和思维理念受到了深远的影响。佛经中丰富的譬喻故事令中国文士大开眼界,而主要是佛教思想特别是唐以后兴起的禅宗思想开拓了文学家们的视野和思想境界。禅宗的语录及宋代兴起的以说唱、诗歌合体的佛经变文实为明清白话小说的形式奠定了基础。
在诗歌方面,首先受印度声明的影响,导致了中国汉语言四声的发明及诗歌格律上“八病”的制定。沈约“八病”之说,指诗歌韵律的八种禁忌: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基于此理论的诗歌被称为“永明体诗”或“新体诗”。因当时皇室推崇,而成文坛主流,以致陈隋嗣其余风,演为唐骈文及三唐诗体。到唐代,禅宗盛行。诗人受禅宗的影响,开始追求高远的意境,以情
入景的诗风开始流行。初唐、中唐、至宋代,诗风发展为融景入理。诸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佳句,意境高妙,令人回味无穷。
另一方面,因佛经或是五言、七言诗体,或是长行,长行之中亦有述事、问答,乃至譬喻等,不象早期中国文学作品所具的单一性,所以唐以后中国文学作品出现的多元化趋势,实是受佛经的启发。更为重要的是佛教苦空无常和因果轮回的思想一直贯穿于宋以后的诗词、戏曲、小说之中
2、对艺术和绘画的影响
魏晋的佛教建筑,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建筑形态。佛教的建筑,虽不如近世的西洋的实用,但却由于佛经中叙述入宫及佛国净土的施设,力求艺术化,建筑物的布局、点缀、庄严、雄伟,都足原始印度佛教的特色。又如佛教输入的佛塔建筑,也将中国的建筑史推进了一步,开拓了新的里程。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也给中国带来了塑像艺术,在此以前的中国,尚没有塑像的技艺,唐朝的佛教塑像,曾极一时之盛。中国之美术遂由贵族美术一变而成为宗教美术,建筑则从宫殿楼台而变为寺院佛塔,绘画雕塑则从君臣肖像而为佛菩萨像,工艺则从器皿服饰而变为宗教之佛物法器。此种美术形态之延续,自后汉以迄于今……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占有极重要之地位”。由于佛教的许多碑碣的保存,也为中国的书法储蓄了无价的财富,许多名家的字迹,多由佛教的流传而得遍及民间。 2、 对风俗的影响
中国原有的儒家信仰,是着重于现实人生的建设,无暇推究生前与死后的问题,对于生前死后以及形而上的宇宙本体,都是存而不论。自从佛教传入之后,因果观为中国民间带来了新兴而有力的希望。佛教给我们指出了生死轮回的问题,均由各自负责;善恶报应的问题告诉我们,一切行为均由各自负责,善报属于自己,恶果也属于自己,现生不报,来生必报。这一点鼓励了人们,要积极地去除恶。这一观念,对于千百年来的中国民心社会的安定与影响之大之深,实在无法估量。
中国古人,立身处世,甚至齐家、治国、平天下,皆以孝道为本。佛教之传入,益使中国孝道内容扩大而充实,因为儒家论孝,不仅侍奉供养,继其志,展其业,更要使其止恶行善,进而了生脱死,离苦得乐。佛教孝道之提倡,确可令社会充满孝敬与亲善,而人心之向善,前途之幸福,亦可指日可待。所以说,佛教之孝,不止使中国孝道内容扩大而充实,抑亦可以敦风化俗,有助于道德之发扬。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佛教是历史上一种文化思想变革的产品,而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既深且巨。如果说:儒家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则佛学该是中国文化的心脏。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本位文化,则佛教之传入,竟使中国本位文化第一项变质,而成为本位文化之一,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所以,我们要研究中国文化,首先要研究佛学;要复兴中国文化,首先要复兴佛教,欲想使中国文化传播于世界,更非先发扬光大佛教不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740e7293169a4517723a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