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北京的春节听课笔记》,欢迎阅读!
北京的春节 【第一课时】
1、
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北京春节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如图所示)
2、作者将叙述重点放在腊八、过小年、除夕、元宵,抓住特定的节日活动进行 详写,将北京的热闹与北京人过春节的快乐表现了出来。 3、作者对吃食的描绘极为细致。
(1)第1 段写“腊八粥”。三个“各种”,表现腊八粥中食材的种类丰富。老 师抓住第一段句子中的关联词(可是、所以、可是、不是、而是),感受到了北 京人因对春天的希望,而进行的民俗活动,不因寒冷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以及 对农业丰收的自傲。表现出作者对年末丰收的骄傲,还有作为北京人的骄傲。 (2)第2 段写“腊八蒜”, “色味双美”,调动读者视觉、味觉的双重体验。 “色入翡翠”,比喻。把蒜瓣比作贵重的翡翠,不仅写出了它的贵重,不仅是蒜 的贵重,而是这种民俗在作者心中的贵重。
(3)第4 段写“杂拌儿”。与写“腊八粥”相似。强调期间包含的粮食种类丰 富。以“孩子们”的视角来写。可见对这种民俗的喜爱从孩童至成年,从时间角 度,表现这是一种长期的喜爱。
(4)第6 段写过小年时吃糖。一一列举糖的种类与形状,表现事物的丰盛。一 句“但是……“强调了有的民俗不仅是为了祭祖祭神,更是为了共享快乐。 (5)第7 段、第8 段。“必须“、”家家“,这种热闹与快乐是属于整个北京 城,属于所有北京人的。
——总的来说,今天,我们从吃食的角度,读出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北京人的自 豪与快乐,以及作者的喜爱。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从“吃食”的角度,读出了老舍对民俗由衷的看重与喜爱。本
节课——我们继续关注作者详写的“节日活动”,尤其是12 段的元宵节活动。 虽然“除夕“、“大年初一”也很“热闹”、“体面”,作者通过“可是” 转折来写“元宵节”,可以看出作者对元宵节的喜爱是最为强烈的。
作者总结说元宵节“火炽与美丽”,哪些地方可以让人感到元宵节“火炽 而美丽”呢?同学们请在文章中划出这些句子。】
看看这些描写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在写视觉效果上的美丽;
有什么不同点?——是不同的光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效果,不同的美丽,汇集在一 起,整个元宵节变成了一个视觉盛宴。
与写“吃食”一样,作者也一一列举了灯的种类,强调了灯的数量、种类
之多。但写腊八粥种类多时用了3个“各种”,这里写灯多却用了5个意思相似 的不同的词,更能表现灯的变幻。
元宵节只有“灯”在发生变化吗?我们来关注下列句子中的主语。
作者频繁地变换主语,显示着作者的观察对象也在变换着,由此读出场面的
热闹,让人目不暇接,仿佛所有人都参与其中。这种对元宵的热情,也可以称之 为“火炽”。
以“铺户”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在春节的整个发展阶段里,铺户的变化。从
腊八“加紧上年货”,逐渐忙碌到初一开始休息,初六重新开张,再到元宵节, 达到鼎盛,为所有人准备了最热闹的场面。
以“人们”为例,从腊八、小年、除夕,一直紧张地忙碌,到了初一也是忙
着拜年。虽然忙碌,但是在忙碌中快乐着。但到了元宵,则不再如此忙碌,真正
放松地全身心地感受快乐,是最大的快乐。
以“孩子们”为例,在有吃有喝、有玩有乐的快乐基础上,又多了有光有色 的快乐。
所有人的快乐都在元宵节达到了顶峰。 大家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啊”要稍稍提高音量,代表一种提醒与激动的情绪;
重读“的确”,起到一种强调的作用,强调作者对这种“美好快乐”的认同。 正是元宵节这些民俗活动带来了美好和快乐,而且这是整个春节阶段最让人感到 美好快乐的一天读“美好欢乐的日子”,要读出作者对这些民俗活动由衷的喜爱。 通过作者对元宵节的细致描绘,我们可以感到元宵节是整个春节阶段最美 好、最快乐的。
与写“吃食”相同,不只是写自家,而是在写整个北京城、所有北京人。
从腊八到元宵,总有那么多让人感到美好、快乐的事情。同时,我们也读到了作 者作为一个北京人对于老北京传统民俗活动的认同和喜爱。这些传统民俗活动, 有吃的、有玩的、有看的,给所有人的生活带来了快乐。
如此一来,春节对很多人来说就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时间段,所有的节日也
不仅是简单的时间点,而是与我们的生活习俗紧密相关。虽然地域不同,习俗有 所差异,但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感受到的快乐一定是相通的。我们也能从文字 中感受到同样的热闹、快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719ff2474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