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社会学分析》,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社会学分析
作者:张国平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5期
考试作弊现象在社会各类考试中普遍存在,在高等院校也不例外。清华大学何兆武教授曾说,如果哪所学校没有作弊者,倒是出人意料。美国学术诚信研究中心2005年6月发布的研究报告称,将近1/4的大学生承认在过去的一年中曾在考试中严重作弊。[1]作弊虽然明显偏离了社会的价值标准,但高校作为一种向上社会流动的阶梯,其中大多数人有着对成功的强烈渴望,当学子们错过实现目标的正当路径后,作弊也就自然成了一种常态性的行为,甚至成为一种文化。①为什么大学生考试作弊如此猖獗?学者和多数公众将其主要归因于个体原因和教育问题,但如果我们从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这种越轨行为,那么也许能发现不一样的缘由。 一、文化传递理论的分析
萨瑟兰德(E.H.Sutherland)认为,每个人都受到了遵从和越轨行为的双重影响。这些影响在个人的思想中展开斗争,哪个占了上风,哪个就会引导人们的行为。如果走向越轨的社会化强度超过走向遵从的社会化强度,一个人就会变成越轨者。
考试作弊像遵守法纪一样,也是个人从其生活的社会环境中习得的。失范的成人社会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不良的参照。虽然成人们试图劝导大学生遵从社会规范,但他们施加的影响并非总是一致的。父母、教师、政府部门、商家、媒体以及其他社会化主体,有时传达出的不是顺从规范的态度。在社会生活中,弄虚作假事件此起彼伏。许多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视为一种生活的必然存在,丧失了对越轨行为价值判断的敏感性。因此,大学生的考试作弊行为其实映射出的是公众生活中欺骗事件普遍存在的现实。 二、社会失范理论的分析
默顿(R.K.Merton)认为,人们在社会中有共同的价值取向,文化价值为社会树立起发展的目标,同时社会也为人们提供制度化的合法手段。失范是在人们用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时发生的。[2]
学业成功是高校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目标,它主要是靠分数来衡量的。高校除了为大学生提供这个目标外,对于如何取得成功也提供了特别的指导:激发学习动机、教授学习方法、管理学习时间、传授考试技巧等等。考试作弊者大多认可学业成功的目标,但他们并不认可学校的课程、教学、考核模式等等。因为高校的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也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教学形式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考试中,特别是文科类的,试题大量是书本内容的再现。学生们只要考试前集中复习,花费短暂的记忆时间,就能在考试中过关。许多学生认为,学习的机会成本增大,而课堂学习的收益“变小”。因此一些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到了期末考试时发现通过正当的手段无法实现目标,作弊就成为其“备选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亚文化群理论的分析
科恩(A.K.Cohen)认为个体可能生活一个有着稳定的,但与主流文化不太一样的价值体系的群体中,这种群体被称为亚文化群。个体如果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群体里,受其价值体系的影响,就可能产生越轨行为。[3]考试作弊就是一种典型的学校越轨现象。
在亚文化群中,个人对于群体具有很强的依赖感,离开了它,成员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大部分社会空间。大学生易把同侪作为自己的参照群体,通过同辈的反馈,与他们进行社会比较来构建自我概念,向他们学习来形成自己的态度,强大的群体压力使其作出与其他成员相一致的行为。大学生可能处于一个或几个亚文化群的影响之中,虽然多数群体在许多时候反映并强化成人社会持有的价值观(如诚实、责任、合作、竞争等),但其成员由于社会化不完善、不适当而拥有与主流文化不尽相同价值体系,有时甚至与主流文化相背离、相抵触。如果大学生受到违规型亚文化的长期影响,如考试作弊。那么他们为了寻求所属群体的认可、接纳、赞许,可能会在压力之下表现出从众的行为。 四、成本理论的分析
成本论认为,作弊率与作弊成本和作弊收益相关——作弊成本越低,作弊率越高;作弊收益越高,作弊率越高。违规者在违规行为和规范行为中之所以选择了前者,是因为其认为实施违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收益,大于他从事规范行为的收益。
在中国许多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成本并不高。原因主要有:1.教师不愿意对涉嫌作弊的学生采取行动。有研究者曾对10000名教师做过调查,结果有44%的教师坦言虽然发现了学生作弊,但并没有向学校举报。2.一些作弊的新式高科技工具层出不穷,使得作弊被发现的概率降低,助长了作弊文化的形成。3.人们对作弊的道德敏感性逐渐降低,对作弊的社会宽容度正在增加。2005年2月3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做了一项关于考试作弊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作弊现象选择“介意”“不介意”“说不清”的比例分别为23%、51%、26%。4.中国的法律法规中上没有任何一条对考试作弊的处理作出清晰规定,多数学校对考试作弊者只记过处分或留校察看处理,最严重的后果——开除学籍有时也没有威慑作用。因为在作弊大学生状告母校的案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校方败诉。如2011年6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一名学生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时,使用“电子橡皮”作弊,被学校开除学籍,这名学生状告学校处罚过重一审胜诉。5.学生朝夕相处,容易形成一个相对紧密的小团体。在这样的社会组织中,人际交往的空间非常狭小。如果有人揭发同学的作弊行为,这个“告密者”就被视为不光彩的角色,几乎没有任何的立足空间。所以,在这样的氛围中,一旦形成了作弊的文化,高密度的作弊就会产生。 五、小结
社会学的视角只是为我们提供了审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一扇窗,并不足以探明问题的所有症结,任何理论对某种现象的解释力度也是有限的。比如文化传递理论可以阐明人们的惯性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6e1d691d15abe23482f4d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