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生校园欺凌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欢迎阅读!
学生校园欺凌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 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屡见报端,引起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校园欺凌严重影响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在分析校园暴力成因的基础上,探讨解决校园欺凌现象的方法。
关键词 校园欺凌 未成年 行为矫正 应对策略
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愈演愈烈,殴打施虐、拍摄裸照、强迫侮辱,甚至把同学欺凌致死,手段之残忍,不断挑战人们的底线。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社会心理研究》,校园并不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欺凌现象普遍存在。32.5%的学生偶尔被欺凌,6.1%的学生经常被高年级的同学欺凌。49%的学生承认对其他同学有过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而87%的学生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而遭受校园欺凌的学生中,有52.6%的学生因为怕丢脸、在同学中抬不起头而选择隐忍,不求助。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身心都会产生严重的伤害,必须要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 一、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分析
1. 良好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塑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些家长过度溺爱孩子,一味的崇尚赏识教育,无论孩子是否犯错,都不予以批评和惩戒,使孩童的认知偏差得不到及时的纠正。而有些父母长期忙于工作,不去关注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造成了孩子遇事容易走极端的性格。还有一部分家长恃强凌弱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孩童,把欺软怕硬的表演带进了孩童的世界。
2. 同伴群体的消极影响。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成长中可塑性最强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除了家庭和学校教育,同伴群体的影响也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养成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同伴经历最丰富的时期,他们很容易在这一时期形成自己的小圈子,以满足他们自身的归属感、安全感、自我同一性及自尊。如果青少年所属的这个圈子有经常打架斗殴、欺凌他人的人存在,那么青少年很容易受这种不良行为的影响而习得这一恶习。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往往围观者会进行拍照、起哄,就是受到群体的消极影响。
3. 学校教育的无力。随着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的节节攀升,以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普法教育的重视,现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普法教育已经成为常态。全国中小学每个学期都会举行普法专题教育和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还开设有专门的法律基础课。但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学校教育被称为“戴着镣铐跳舞”,一方面被社会赋予极大的教育和管理责任,一方面没有相应的学生管理权利。在有行为偏差学生的教育纠正方面,只能说服教育,不能停课、不能开除,更不能惩戒,而说服教育收效甚微时,学校教育显得苍白无力。只有赏识,没有惩戒的教育很难塑造健全的人格。
4. 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欺凌者对他人有较强的支配和控制欲望。而这种欲望根源于一些小说、影视作品、网络游戏等媒介过分渲染暴力,使青少年产生盲目崇拜,希望通过欺凌他人获取成就感与存在感,从而逐渐形成错位的价值观。
二、校园欺凌的应对策略
1. 国家应重视校园欺凌问题,针对校园欺凌立法,严厉惩处校园欺凌行为。《未成年人保护法》设立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但在具体实
践中,却成了未成年施暴者逃避法律惩处的利器。被侵害的未成年人的权利却丝毫得不到保障。校园欺凌往往只能由教师从道德层面批评教育,而没有上升到法律问题。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是14周岁以下完全无刑事责任。从与其他国家的横向对比来看,这个年龄底限较高,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实际:法国为十三周岁,印度、加拿大、希腊、荷兰、丹麦为十二周岁,香港和美国纽约州则规定为七周岁。2004年7月,黑龙江时年13岁的赵某强奸同村14岁女孩,因为未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法院仅仅判处赵监护人赔偿9021元,将赵无罪释放。赵某于次日将女孩的妈妈捅死,法院也只作出劳教一年半的判决;2013年,重庆女童摔婴一案,因为女童只有10岁,虽然案件性质恶劣,但是也只能“让家长领回家”;2016年7月18日,广西13岁少年沈某残忍杀害三姐弟并抛尸废弃水井,给被害人家庭带来永难磨灭的伤害,却因为未满14周岁而未被判刑,这些案件引起社会极大的愤慨。同时给其他未成年人做了极坏的示范。国家应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适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同时,通过立法,赋予司法机关、学校对有行为偏差未成年人的惩戒权,从国家层面确保司法机关、学校、社区对未成年人的有效的行为纠正有法可依。
2. 学校应进一步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应创新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公民意识。同时,学校应建立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机制,通过细心工作,及时发现校园欺凌苗头,坚决遏制校园欺凌现象。
3. 家长应意识到校园欺凌事件的危害,配合学校积极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校园欺凌既会给被欺凌者的身体和心灵带来巨大的伤害,也不利于实施欺凌者的健康成长。家长应该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关注孩子的成长状况,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指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交往问题,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校园欺凌的预防。
4. 加强心理干预。学校大力建设心理咨询室,对施暴方和受害方进行心理干预。对施暴方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能有效矫正其不正常的心理倾向,激发其向善的力量,增强其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而对受害方进行心理疏导,能有效排解心灵阴影,消除负面影响,树立积极心态,促进其健康成长。
总之,学生校园欺凌已非个案,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需共同努力,消除校园欺凌的阴霾,还教育一片净土,让校园成为最阳光、最安全、学生快乐健康成长的地方。
参考文献:
[1]丁一杰 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及应用策略研究[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5).
[2]石连海 校园欺凌问题分析与预防对策[J] 中国德育,2016(6)
[3]周松青 中美校园暴力法律规制比较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16(1) [4]汪铮 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及防治[D] 华中师范大学,2013(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6ced24672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