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少数民族典籍译作现状的调查研究 》,欢迎阅读!
关于少数民族典籍译作现状的调查研究
作者:周丽莉
来源:《校园英语》 2019年第14期
文/周丽莉
【摘要】近年来中华文化逐渐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中国少数民族的典籍英译作品也逐渐出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浩瀚的中国典籍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结晶,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门,我们作为中华儿女有义务把我们的优秀的民族典籍成为让世界人民都能够共享的一笔财富。本文通过以《凌云泗城壮族巫调》的英译作品为切入点,分析目前我国少数民
族典籍译作的现状,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典籍译作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典籍;译作现状;改善措施;发展前景
【作者简介】周丽莉(1988.03-),女,壮族,广西凌云人,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文化研究、英语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7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壮族巫调英译研究》(2017KY0681)的成果之一。
一、国内少数民族典籍译作的现状
自2002年10月份第一届全国典籍英译研讨会在河北师范大学召开以来,我国英译典籍工作取得了十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华文明也逐渐通过英译的典籍作品走向世界,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作品都逐渐被世界各国人民所熟知。但是通过对历届全国英译研讨会的统计分析,不难发现我国少数民族英译的典籍占据比例非常之少,因为学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近几年也逐渐召开了少数民族典籍英译学术研讨会,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族典籍英译作品相对较少。我国民族典籍浩瀚如烟,新中国成立以来也在不断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的搜集整理工作,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学作品不断出现在公众面前,被世人所熟知。但是说到英译的少数民族典籍,我们不难发现数量极为有限,我们所知道的有《格萨尔》、《阿诗玛》、《萨迦格言》、《布罗陀》、《平果壮族嘹歌》以及《蒙古秘史》等,也还有一些优秀的民族典籍正处于被英译的过程中,例如笔者所参与的百色学院翻译团队言红兰主持翻译的《凌云泗城壮族巫调》的英译作品也即将出版面世,从上述已译和正在英译的民族典籍来看,现阶段英译的主要是史诗类型的典籍,山歌类和巫歌类也有,但相对较少。所以可见目前的少数民族典籍英译涵盖面较小,相对于我国少数民族数以万计的文学艺术而言,英译本数量相对很少。
2.译者人才严重短缺。我国在近些年来推广英语学习以及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汉语学习的力度逐渐加大,与此同时我们会注意到会英语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很多少数民族人口不能掌握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例如我国壮族的《布罗陀》和《平果壮族嘹歌》已经被翻译成英文作品在世界范围推广成功,但是这只是一个起点,壮族以及其他民族还有更多更好的作品没有被发掘并翻译成英文作品。凌云巫调几千年来的发展都是通过口口相传,在2014年凌云巫调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才逐渐从口传向书面转变,再加之壮语本身有很多特殊的语句结构,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要有较高的英语能力,更需要对壮族文化、壮语有深刻的理解。基于上述严格的要求,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能够将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的人才十分匮乏,这就使得这项工作的开展更加困难。
3.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我国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的研究起步较晚,参与人数有限,尚未对民族典籍的英译形成一套较为标准、完整的理论体系。目前很多民族典籍的英译过程就用一般词汇当做民族特色词汇进行研究,直接泯灭了民族典籍最独特的“民族性”。笔者在翻译《凌云泗城壮族巫调》的过程中也发现民族典籍中民族特色词汇出现频率很高,但又没有标准进行统一精准的翻译,这就直接影响到英译作品的精准性,为更好的提高民族典籍英译作品的质量和水平,亟需有一套完整标准的理论体系做支撑。
4.专门的民族典籍英译资金匮乏。相对于自然科学研究的资金支持而言,我国民族典籍英译工作的项目经费可谓是十分“寒酸”。在高校、社会组织中社会科学领域类的研究工作本来就是缺少资金支持的,而民族典籍英译研究工作更是一个被极度边缘化的领域,它的研究刚刚起步,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很多,因此在现阶段很难申请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十分困难。
二、改善少数民族典译现状的措施
造成我国少数民族典籍英译作品数量少、质量参差不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我国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的现状,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相对应的措施,以改善我国民族典籍英译工作的现状。
1.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的重要意义。在这个多元化、快节奏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国人民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之后也开始逐渐寻求一些传统性、民族性、独具特色的文化作品。我们要认清这一大的趋势,切实认识到加强少数民族典籍的英译工作对于推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提高世界人民对于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具有十分积极的带动作用。通常来说,一种文化的传播范围同它得到的地位和认可度成正比,换言之,文化都是在不断地传播中、了解人群越来越多的过程中,获得的认同感和尊重越来越多。例如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壮族,巫调在其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巫调的传播更是关系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本来巫调只是在壮族中传唱,后来2009年被翻译成汉语,之后又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才逐渐被我国各族人民熟知,并深受各族人民喜爱。因此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我国少数民族典籍英译工作任重而道远。
2.培养民族典籍英译的专门性人才。少数民族的典译英译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像我国科技发展一样可以因为一项技术的钻研就带来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典籍英译工作是个需要漫长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做好我国少数民族典籍的英译工作必然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的专门性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典籍英译的长足发展和稳步提升。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老带新。我国少数民族典籍英译工作现在的开展并非从无到有,而是从有到多再到精,由典籍英译方面的专家学者牵头,积极鼓励青年学者参与其中,形成老带新的格局,保证民族典籍英译工作后继有人。
(2)教译结合。典籍的英译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而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在教学、带领青年人学习典籍英译时,一定要放手让青年人去做、去实践,出现问题再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在实践英译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培养出一批有能力的译者。
(3)注重民族特色。民族典籍的英译工作同汉语典籍的英译工作而言,又多了一道从少数民族语言到汉语的转化,很多时候这需要两个译者完成,这中间每个人对词语的理解不同,就会最终导致翻译出的作品不能准确表达原著本意、甚至偏离原作品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培养译者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注意到民族特色这一最重要的特点,在翻译民族作品时充分了解民族的
语言表达习惯、了解民族文化生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英译出来的作品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民族特色原汁原味的转化。
3.深化对民族典籍英译的理论性研究。为规范民族典籍的翻译工作,离不开相应翻译理论的支持,以保证翻译过程中拥有统一的标准和尺度。2012年在广西民族大学举办的民族典籍翻译专题研讨会、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专业委员会与百色学院主办的2017年全国民族典籍翻译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研究高层论坛等学术性会议的召开,都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信号,我们可以将这种研讨会坚持持续下去,定期常态化举办,可以在研讨过程中进行民族典籍英译的一些理论性研究,了解每个学者、专家的看法观点,从而统一民族典籍英译的标准、过程等。
4.加大对民族典籍英译工作的审批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少数民族典籍英译工作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我们在这方面可以先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等民族地区的高校、政府部门开始试点,民族特色的牌子打出去,民族特色的文化被世界熟知,有利于政府利用这一民族特色开展民族演艺、文化旅游、民族艺术等以民族文化为特色的产业,促进整个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在政府规划、学校科研中加入民族典籍英译工作,从而在政策、资金上对民族典籍英译工作有所倾斜,解决认真从事典籍英译的译者的后顾之忧,从而全身心投入到翻译工作中去。
三、民族典籍英译工作的发展前景
我国民族典籍的英译工作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因此存在诸多问题在所难免。无论是2012年在广西民族大学召开的首届民族典籍翻译研讨会,还是2010年汪榕培教授、王宏印教授等译者界泰斗们在《民族典籍翻译研究丛书》中为民族典籍英译的理论性研究作出表率,我们都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投身到民族典籍的英译工作之中,我们也相信汇集着民族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翻译以及文献学等诸多学科精粹的民族典籍英译工作,是一个有着无限发展潜力的学术宝藏,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更加优秀的学者加入其中,共同为我国民族典籍英译工作开创出新的天地,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典籍走向世界。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在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的发展中都逐渐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也拥有独具民族特色的典籍作品。我们在传播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时应该注意到少数民族文化的精髓,将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典籍也翻译成英译作品逐渐推广到世界文明中去,让全世界的人民都有机会接触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信在我们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定能够在世界文明中拥有更加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王长羽.我国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现状与展望[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4,1.
[2]朱丽.壮族民族典籍应以策略研究之以诗译诗[J].百色学院学报, 2016,6.
[3]梁旦.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现状评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6.
[4]王云.少数民族点击英译现状概述[J].校园英语,2017,42.
[5]马砚涛.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的现状和未来[J].佳木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6c7dd0275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