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生与死的思考》,欢迎阅读!
死:古人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自己之死,想必是重 不了泰山的,可和鸿毛相比,却也怕还沉点?(实事求是,我可没误人子弟过.) 但若真死了,还去计较什么重与轻呢? 世间万物,生死轮回,数人最苦,所以哭着不愿来到人间.花草树木,能从 容面对秋风横扫;飞禽走兽,能无惧生命的短暂;可人,有几多能看透生死呢? 留恋红尘者, 想长生不老; 有新仇旧恨者, 想与敌人同归于尽; 为情所伤者, 想不再见到这个世界;为生活所累者,想早日脱离苦海.可生死天注定,岂能如 人愿! 唉!真是生也难,死也难,左右都难.既如此,随他去吧! 无惧死,又何惧生呢? 只要今天我们还活着,就好好珍惜这一天吧! 一 生和死是一对矛盾,如果承认死是没有理由的,那么就应该承认生同样是没有理 由的.从哲学上来说,既然人生前和死后都只表现为物质的存在形式,那么生和 死又有什么区别呢?生和死除了物质上的形式转换以外, 再没有其他更高的意义. 所以从哲学上来说,人根本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从美学上来看,生是痛苦的,人一生下来就坠入了痛苦的网中.婴儿初来人世时 那一声啼哭宣告了它与这个世界的不和谐,于是它用反抗来表达自己的不满,那 么一点小东西,却能发出那么响亮的声音,足见它的反抗是多么强烈.人一生下 来就对这个世界有意见,然而对于一个婴儿来说,除了用啼哭表达自己的不满以 外,它还能做什么呢?生是痛苦的,在艺术家和哲学家看来,死是美的,正如夜 色是美的一样.综上所述,哲学和美学共同证明了一个命题:死优于生,生不如 死. 二 米开朗基罗认为: "生下来就死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尼采在《悲剧的诞生》 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米达斯国王在树林里久久地寻猎酒神的伴护西勒诺斯,却 没有找到.当他终于落到国王手中时,国王问道:"对人来说,什么是最好和最 妙的东西?"这精灵木然呆立,一声不吭.直到最后在国王逼迫下,他突然发出 刺耳的笑声,他说:"可怜的浮生啊,无常与苦难之子,你为什么要逼我说出你 最好不要听到的话呢?那最好的东西是你永远也得不到的,这就是不要降生,不 要存在,成为虚无.不过对于你还有次好的东西——立即就死!" 自从人类的始祖犯了原罪被逐出伊甸园以后以后,从事痛苦大派送,便成为上帝 永恒的职业.受命运摆布的人们付出一定的代价以后,便身不由己的拿着自己的 篮子,在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收获一份痛苦.因此,人生的过程即是受累的和 痛苦的过程. 三 人生是痛苦的. 蒙那丽莎的微笑是一种飘忽不定的隐晦的微笑,我们无法断定她笑的原因和目 的,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确定无疑的说,她绝不是因为幸福而笑.就作者创作的 意图来说他想创作一件体现人类幸福和快乐的作品,结果却把它创作的不伦不 类,似是而非. 人类的聪明不可限量,但却无法描述幸福和快乐,当人们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只 能够说: "我幸福极了!"如此而已.一般作家如此,天才作家也不例外.但 丁描述地狱得心应手,而描写天堂,他的智慧却受到了限制,这是为什么呢?因 为人对受苦和受罪有深切的体会,而且还有很多间接体验,而对幸福,人却了解 很少,在前人的著作著述中,对痛苦的描写远比对幸福的描写多得多,悲剧作品 得数量远多于喜剧作品得数量,而大多数喜剧作品,更多的部分仍是悲剧,一旦 转为喜剧时,作品也就该收尾了. 幸福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顶点,就象爬山一样,爬到顶了,也就该下来了. 四 人生是一场梦. 快乐的人生是一场美梦.在某一个美好的晚上,我们做一个好梦时,由于受到惊 扰或其他原因,梦被打断了,于是我们对自己说:我要把它做下去.快乐的人生 何尝不是如此呢?生的过程也就是梦的过程,当梦做完的时候,我们就再也没有 醒来的必要了,因为所有的戏都完了,接下去便是那没有梦的睡眠:死. 痛苦的人生是终生都在做的一个噩梦,与快乐的人生不同的是,快乐的人生是从 天堂到天堂,痛苦的人生则是从地狱到天堂. 积极的人生是受到调节的梦的人生.人用生命意志的力量对梦进行调节,这些调 节有成功,也有失败,而且失败的次数远多于成功的次数.消极的人生是不受调 节的梦的人生,即人对生命放任自流,顺其自然,梦到哪里算哪里. 五 叔本华认为:"人生是一场迷误". "从健康和生命的享乐两方面来看,生命之始与终之间的道路常呈下坡之势.欢 乐的儿童期,多彩多姿的青春期,困难重重的壮年期,虚弱堪怜的老年期,最后 一段是疾病的折磨和临终的苦闷,很明显的是一条斜坡,每况愈下.这样看来, 生存本身便已是一个先错,接着是一错再错". 六 人生只是一种偶然. 人是偶然的存在物,如果在那一个美丽的晚上,我们的父母
千点其他的事,我们 就不会降生;这样推上去,如果我们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不在那一个特定的晚 上结合,我们的父母又不会降生,这样层层上推,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一世世相 递的链条上,如果有一个结出了毛病,我们就无法成为存在.如此看来,我们实 在是幸运的,而我们又实在是偶然的存在物. 与生的偶然相比,死则是一种必然,人迟早要死.人从一生下来后就面临着死的 威胁. 七 佛家弟子常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其目的无非是劝人们修行灭欲,脱离人世 之苦.而在他们看来,脱离人生之苦的唯一办法是出家.然而出家就能摆脱痛苦 吗?显然不能.所以说皈依佛门并不是摆脱痛苦的办法,至少不是最彻底的办法, 最彻底的办法是:死! 八 看武侠电影时, 曾看到这样一个镜头: 一个侠客被拦路人截住了, 拦路人问: "你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侠客道: "我从来处来,到来处去!"许多人都为此侠 客的回答叫好,但我以为这句话远不如佛陀的话深刻:"我从来处来,还到来处 去!"这正应了耶和华的话: "人啊,你本是尘土,死后还要归于尘土!" 九 为了追逐那远不可得的幸福,人在痛苦中不断的挣扎,抗争,但人却是偶然的胜 利者,说高了人是一个猜谜者,说底了人是一个赌徒,当他拿自己的生命去赌的 时候,赢了,他就是爆发户,输了,他就是自杀者. 十 1925 年,叶赛宁自杀,马雅可夫斯基说:"死是容易的,而活者却更难!"五年 以后,马雅可夫斯基也自杀了. 十一 在我们中国,庄子是第一个为死人叫好的人.亚里士多德认为:"自杀在他个人 来说没有什么不对,但对国家来说则是不正当的."欧他巴欧斯认为:"自杀是 最不幸的善人和最幸福的恶人的一个义务."普利尼也说:"自然所赋予人类最 优厚的财宝是在适当的时机而死,尤其是得以自杀." "人能够自杀,这是人 类在诸多不快中,神给予我们的最大恩赐." 十二 叔本华说: "如果生的恐惧战胜死的恐怖,那么人就会勇敢的结束自己的生 命. "对死的恐怖, 是阻碍人走向死亡, 慨然赴死的最主要原因. 但对死的恐怖, 无论如何是荒谬的. 十三 人是自由的.既然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选择生存的方式,那么人也可以选择死的 方式.死也应该是自由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6751d02bed5b9f3f90f1c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