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高校大学生沉迷手机网络现象及对策》,欢迎阅读!
浅析高校大学生沉迷手机网络现象及对策
作者:韩笑,赵楠,刘玉凤,李霞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21期
韩笑,赵楠,刘玉凤,李霞
(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预防网络沉迷,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目前各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难解
决的问题。就如何应对高校学生沉迷手机网络的现象进行探讨和剖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手机网络;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033-02
基金项目:2015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与实践,2015JGA230;2014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地方理工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特色培育及实践,2014JGB148
作者简介:韩笑(1994-),女,汉族,河南濮阳人,本科;赵楠(1994-),女,汉族,陕西杨陵人,本科;刘玉凤(1990-),女,汉族,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李霞(1981-),女,汉族,黑龙江肇东人,桂林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生物活性。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大大提高,以及通信工具的普及,智能手机已然成为当代不同阶层人们用来掌握信息、通讯和娱乐的工具。且当代大学生是使用智能手机的重要群体之一。不可否认,智能手机能方便快捷地开阔我们的视野,获取知识,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我与当代众多大学生一样对智能手机上丰富的网络世界表示出极高的兴趣和热情。虽然许多大学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手机网络理念,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对手机网络过分迷恋沉溺其中无法自拔,渐渐荒废学业,走向消极。面对各高校部分学生沉溺智能手机网络的现象,如何引导他们合理运
用手机网络资源,健康上网,防止他们沉迷网络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回避、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沉迷于手机网络的原因
目前,大学生沉迷于手机网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大学生涯规划缺失,奋斗目标的不明确
这个方面主要是体现在大一的新生。他们告别了“寒窗苦读”时期的紧张生活,一下子没有了学习目标,奋斗方向。在高中阶段,考大学是努力学习的唯一目标,因此没有时间接受综合素质教育和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好不容易考上大学,本以为应是人生最美好、最愉悦的阶段,可进入大学后,却渐渐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大学与自己的理想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那些未被期望的理想学校录取或对学校所调剂的专业不认可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但又无法改变现状因而更加迷茫且不知所措。不想学与不得不学的矛盾造成情绪的波动和低落,对现实状况感到难以捉摸,产生情绪的消极、焦虑、压抑,无法确立奋斗目标,对过多的课余时间不知如何安排,因此通过智能手机网络这种具有相当吸引力的新事物来打发自己的“空余”时间和缓解寂寞。
(二)不适应大学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缺乏心理发展及保健知识
对于大二的学生,入学一年,但还是难以接受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这是因为大部分同学在知识、经验、能力及思想方面还未成熟。部分独生子女大多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主义,导致了多方面的取向的偏离,这类同学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较差,缺乏对失败和挫折的心理体验。面对复杂的学校环境和人际关系,极易产生受挫心理,呈现孤独的心情,造成情绪波动。还有部分同学自尊心过强,在过去的初高中曾是学校或班级中的佼佼者,进入大学后,因无法接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而倍受打击,产生自我否定的消极情绪,尤其当个人奋斗达不到预期结果,极易造成心态失衡,又无法解决和宣泄,自我放弃并通过智能手机网络消磨时间。另外,大学生大多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第二反抗期,而在虚拟网络上可以让他们隐瞒真实身份、年龄,甚至性别等特征,避开在现实中必须面对的压力,从而畅所欲言,既满足了他们因心理闭锁而产生的“烦恼”的宣泄,也满足了其他学友的需要。
(三)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下,大学生需要得到的信息量大,但同时自我控制力差
这主要针对大三大四的学生而言。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已然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在面临着即将毕业步入社会的特殊的过渡期,部分大三的学生则表现出对于未来未知世界的恐慌和迷茫,他们需要通过手机网络来查阅各种资料,从中获取他们所认为的“有价值”的信息。而还有部分大四的学生,则需要通过海量的信息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就业方向。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许多网站就是利用当代大学生的单纯和急于就业赚钱的心理,迷惑和诱惑大学生们,时期对手机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二、制定防止网络沉迷现象的对策与措施
(一)制定可行适宜的阶段性目标与长远目标
学生会、各社团组织因地制宜的搭建互动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引导学生认识到不能以自己幻想的大学和所学专业来否定现实中的大学,而是需要积极主动的适应大学生活。要明白现在自己的任务仍是学习,必须加强自身约束,多想想自己的未来,想想大学毕业后自己能够做什么,为社会、为家庭能承担多少责任;想想在自己挥霍金钱与青春的时候,家里亲人那些满怀希望的眼睛;想想父母为自己创造条件却省吃俭用,而自己却在高学府的殿堂之上荒废学业,毫无目标的玩手机的时候,父母会有多么的失望。老师,辅导员要尽量多的了解掌握班级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引导上面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把大目标分成一个个小目标来实现。同时指导老师可根据相关专业知识和学生实际情况,帮其设计学习和职业规划,把他们的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的任务去实现。针对心里有偏差的同学成立帮扶小组,根据个人表现作相应奖惩。小组一方面严格监控其上网行为,一旦违背,就要进行相应的惩罚,相反如果坚持得好,要给予奖励。另一方面,在学习和生活中为心理条件较弱的同学提供关心,在现实中感受更多一些爱与支持,充实生活,以减少其沉迷于手机网络机会。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内心修养,引导鼓励学生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写写作,打打球,加强与亲人、同学、朋友的交流与沟通,把心理不良情绪都发泄出来,不要自闭等等,按照阶段性目标计划努力实现,从而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二)拓展新思路,积极展开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对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以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为中心,不仅仅只对大一的新生,让更多的90后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形成一定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能够具备对外来手机网络的诱惑有自觉分辨和控制的能力。因此,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应该列入学校正规教育的内容。
1. 通过设立必修课程使心理健康教育趋于科学化,正规化。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都放在针对大一的新生,而且几乎都是以调查或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在大学生涯中。这样的教育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可以在每年都设置不同的必修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让学生进行自我意识分析,自我思考和反省,将案例融入到教学中去。也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的课程中让任课老师突出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上与学生多多互动,解决学生的心理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及学习适应等问题。
2.提倡心理咨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许多大学生都认为进行心理咨询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甚至有同学则认为只有心理不健康的同学才会去进行心理咨询。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事实上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定期进行科学的心理咨询,让专业的老师为大家解决各类心理困惑,建立学生们的心理档案,并且对学生在任一阶段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心理辅导,让当代大学生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3.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我服务的重要作用。学校各社团组织尤其是心理协会各发挥其重要作用,定期请老师做一些心理知识讲座等,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只要长期坚持心理教育,就会发现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如自卑感问题、人际紧张问题、恋爱与学习问题教师与学生在年龄和经验等方面差异带来的障碍,增进心理教育效果。
(三)强化校园网络媒体宣传的正能量,促进网络时代大学生健康氛围
目前,各大高校对校园网的建设还是比较快速的。但是,还是缺乏一定的推广力度,许多大学生对如何运用校园网络并不是特别知晓。因此,各高校应加强对校园网络的媒体宣传,让校园网给各个专业,各个年级的大学生带来便利。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多设置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与学习,生活和娱乐相关的版块,并且对各网站进行严格的管理。让大学生从中不仅能获取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也能从中体验到生活和学习的乐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635da7fa7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