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份标准的大肠息肉肠镜报告-息肉部分、数量、大小及形态》,欢迎阅读!
一份标准的大肠息肉肠镜报告,应该包含以下要素:
(1)部位:结肠镜检查通常从肛门进镜,依次逆行检查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回盲瓣,回肠末端。所到之处,均有可能出现结肠息肉。因此了解息肉的部位至关重要,对息肉切除后的内镜随访,意义重大。
(2)数目:大部分人群均为单发或多发息肉,但数目往往小于100个,均统称为大肠息肉。
但是,息肉个数超过100个,就要高度警惕“息肉病”,这是一组疾病群的总称,以累及结肠为主的多发性息肉为主要表现,大部分与遗传性疾病相关,伴有肠道外的表现。
(3)大小:0.5cm以内为微型,0.5~2.0cm为小型,2.0~3.0cm为大型,3.0以上为特大型,这不仅能反映息肉的良恶性的可能性,同时能判断内镜切除的可能性及难度。
(4)形态描述:最为经典的大肠息肉内镜下分型就是日本学者创立的“山田分型”(具体如下图)。临床上粗略地根据息肉是否有蒂,分为有蒂型、亚蒂型(广基型)及扁平息肉,带蒂的腺瘤样息肉癌变率较低,而广基腺瘤样息肉癌变率较高。
山田分型
(5)手术方式:基于上述的镜下表现及前期可能有的大肠息肉活检报告,内镜医师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病人的术式,完成内镜下息肉摘除。
一般来说有(热)活检钳直接咬除、圈套器摘除、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SD(内镜下粘膜整片切除术)等。其中ESD主要针对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
参考文献:
[1] Kudo S, Hirota S, Nakajima T, et al. Colorectal tumours and pit pattern.[J]. 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 1994, 47(10):880-88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62f94d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