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词作者背景赏析

2022-04-08 13:13: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5、古诗词作者背景赏析》,欢迎阅读!
词作者,古诗,赏析,背景
古诗词三首赏析

《泊船瓜洲》

创作背景

宋景佑四年(1037年),王安石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有着深厚的感情。 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由于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这首诗写于熙宁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

赏析: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从时间上说,已是夜晚。诗人回望既久,不觉红日西沉,皓月初上。隔岸的景物虽然消失在朦胧的月色之中,而对钟山的依恋却愈益加深。他相信自己投老山林,终将有日。

《秋思》

创作背景

张籍原籍吴郡,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当时是秋季,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赏析: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说客居洛阳城,又见秋风。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做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

第二句欲作家书意万重字紧承见秋风。这字颇可玩味。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像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发又开封的行动,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因此,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模写。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长相思》

创作背景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京师中家的思念,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


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下片开头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紧承上片,交代了夜深千帐灯深夜不寐的原因。 是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一更二字反复出现,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风、铺天暴雪,杂错交替扑打着帐篷的情况。这怎不使词人发出凄婉的怨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还是这塞上风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气。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

聒碎乡心梦不成与上片夜深千帐灯相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结句的字用得很灵脱,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606c86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