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在古诗文中的寓意

2022-12-16 01:19: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月”在古诗文中的寓意》,欢迎阅读!
古诗,寓意,文中


在古诗文中的寓意

在众多的自然景观中,较多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的当数月在古诗文中的寓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为自然景观入诗文

清风明月,自然美景,古人吟哦不绝,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以飘洒的文笔,描绘了一幅生动迷人的月夜江色图: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相接。这里的清风白露交融,明月江水辉映,作者浩荡阔的胸怀,在江月一色的秋夜中得到了绝好的净化。



自古景语皆情语。唐王维在《山居秋暝》中诗道: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山照,清泉石上流。

诗人以独特的感受,天色已瞑,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暇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写出了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



二.喻时光时间,抒迟暮之感

《论语·阳货》云: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大意是说时光一天天过去,岁月不会等待我。这可能是古人以喻时光的较早记在。以后文学作品中常出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习惯语,更是时光悠忽而逝的通俗比喻。



刘宋时作家谢庄有《月赋》一篇,作者在篇末假曹植之口哀婉道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展现了一幅月已没,夜已阑,微霜降临大地的深邃画面,触景生情,瞻念前景黯然自伤的心理,面对友人亡故的悲痛现实以及月落岁尽,时不再来的迟暮之感油然而生。



三.喻容貌姣好

《诗·陈风·月出》篇三章,以月出姣兮作比起兴,以月出东山的美景关合姑娘的容貌姣好。这是见诸文字的以喻美女的最早记载。至于花容月貌闭月羞花之貌等俗语,则是以后的继承。



喻女子之貌美,进而引申为男女情事,有其必然关联。《红楼梦》第五回有一孽海情天对联云: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联中的风月债即喻男女情事,至于以设喻,是说爱情不免要付出痛苦的代价。



四.喻人品才能

(一) 喻品质纯洁,精神长存。《宋史·周敦颐传》: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脱,如光风霁月。霁月本指雨后日出,天晴月朗。黄以光风霁月取譬,喻周敦颐人品之磊落,坦荡无污,实乃匠心独运。



春秋楼大门有楹联(作者翁广居)云:

圣德服中外大节共山河不变;

英明振古今精忠同日月长明。

日月同喻精神不灭,英名永存。

(二) 喻才情卓越。《论语·子张》载,子贡对人夸师仲尼: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德而逾焉。才高如日月实乃大智大贤者流,子贡敬师之情溢于言表。以日月同喻英明由此引申而成。诸葛亮《后出师表》曰: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险被创,危然后安。即此用法。



(三) 喻功高恩泽大。明末抗清将领张煌言被俘后曾作《甲辰八月辞故里》诗,其中有句云:日月双悬于氏暮,乾坤半壁岳家祠于氏指战友于谦,月双悬言于抵抗瓦刺侵略的功绩永存,可与日月同辉,以此明已心迹。



唐女皇武则天执政前曾自名曌。曌(读zhao)意为日月当空,万方临照说她的恩泽将如日月之光布于万方。



五.团圆之象征,思念之寄托。

月缺月圆,盈虚有数,但人偏以情寄之。当月圆人难圆时便会生出无限感伤和眷顾。



游子征人在外,最难熬的是乡情。李益有《夜上受降城闻笛》云: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沉黑的回乐峰,高耸的烽火台,幽悠的芦管,积雪般带着寒意的沙海,交织成一幅凄楚迷离的特有环境,乡愁以无法抵抗的魔力涌上了征人心头。



李白有《忆秦娥》词,寄情,抒发少妇闺中之思。清秋素节早已来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5fffe2175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6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