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亭午之鹰》

2022-06-14 04:11:2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现当代文学《亭午之鹰》》,欢迎阅读!
现当代,文学
《亭午之鹰》 - 杨牧 作者简介

杨牧 (194096),本名王靖献,出生于台湾花莲。

早期的杨牧,深受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经过留美生活的洗礼,开始对社会、进行关注。 1955, 15岁开始以笔名「叶珊」写诗,投稿于各报纸副刊及诗刊。协助陈锦标编辑诗週刊于花莲「东臺日报」。又办「文艺週刊」及「更生报」。

1964年自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随后,赴美进入艾奥瓦大学诗创作班,并获艺术硕士学位。杨牧在艾奥瓦的前后期同学有余光中、叶维廉、王文兴 、白先勇等日后引领台湾文坛的作家。 1966, 艺术碩士学位,论文为诗一卷《The Lotus Superstition and Other Poems》。出《灯船》和《叶珊散文集》。

1972年后改用杨牧作为新笔名。在改变笔名之后,其作品风格亦为之一变;在原有浪漫抒情之外,多了一份冷静与含蓄,并且开始有了关心现实问题的作品。 接着杨牧进入柏克莱大学比较文学系,获博士学位。

此时越战正如火如荼的展开,柏克莱大学是60年代反战的领导者,抗议美国政府介入越战。 这使得杨牧感受到美国身为高度文明国家,却同时也投入战争的矛盾性。

1987年出版文学自传「奇萊书」首部《山海风雨》,获「时报文学奖推荐奖」。编辑《徐志摩诗选》。

曾任华盛顿大学教授、及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所长。 1990, 获颁「吳三连文艺奖」,为文学类得主。

1996年担任台湾国立东华大学荣誉教授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现任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讲座教授。现为东华大学专任教师。

1997年《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中,编者引介杨牧的文字代表了文学界对诗人的普遍认知:「杨牧是位『无上的美』的服膺者, 他的诗耽于『美』的溢出--古典的惊悸,自然的律动,以及常使我们兴起对古代宁静纯朴生活的眷恋」。

杨牧是台湾学府派的诗人和散文家。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兼擅翻译和评论。他最初以现代诗驰名于文坛。

2000年获「第四屆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文艺奖」,为文学类得主。

追求音乐性是杨牧散文的一大特色,他曾说︰「引车卖浆者流的声音是我师,古人刻意的声音是我师,其至西方文字中其尤为骇异的声音也是师。

他反对「我手写我口」,而是「应写我口」精约提链的刻意语言,否则废话连篇,言不及义,白则白矣,散则散矣,何文之有?

《叶珊散文集》,文星,1968 《柏克萊的精神》,洪范,1977 《交流道》,洪范,1977 《年轮》,洪范,1982 《山风海雨》,洪范,1985 《方向归零》,洪范,1991 《完整的寓言》,洪范,1991 《疑神》,洪范,1993 《星图》,洪范,1995 《亭午之鷹》,洪范,1996 《昔我往矣》,洪范,1997 写作背景

亭午之鹰一书收集的文章,自1983年至1992年这十年间的十五篇作品

正是杨牧返台在台大担任客座教授一年,结束后,再回美国定居,这一 段日子中的偶然邂逅的生活感悟纪录。◆ 依据张惠菁, 杨牧传记和亭午之鹰中作品编排的先后次序来推测,杨 这篇文章当是生活在华盛顿湖畔时候的感悟。


主题思想

通过本文,作者以典丽华美的风格写静观生命与自然之喜悦,利用老鹰,抒发自己对文学追求,渴望文学的热情精神。以从容悠闲的语调写出内心的骚动,隐喻自己漂流不定的生命。历程就像小鹰一样, 倨傲并在天地中孤独往来并尝试在刹那的永恒里坚持自己对文学的信仰与自由的追寻。 思想内容

老鹰象征着自由的渴望。 · 它是一种充满寓意的飞翔,而不是生态意义上的飞禽。 · 反映出自己对文学的信仰与自由的追寻。

人鹰对立的屏息氛围。 · 人代表了惊讶,而鹰代表了显示王者的气度。

鹰象征着来去自如,强健从容的生命风格 · “一只鹰曾经来过,然后竟走了,再也没有踪影。”

鹰显示了王者的气度,从容不迫的风采 · “每一根羽毛都可能是调节,安置好的,没有一丝纠缠,冲突,而平 整休息的合着,如此从容,完全没有把我的存在,我好奇的注视放在 心里。

鹰象征着孤独于倨傲。 · “这鹰随意看我一眼,目如愁胡,即转头长望闪光的海水久久,又转 过头来,但肯定不是为了看我。它那样左右巡视,想来只是一种先天 倨傲之姿。” · 鹰经常独来独往,以宽阔的天地译释它的生命。

段落大意

文章中在首二段先以一句话说出作者对于鹰的不再造访感到怅然,着开始倒叙遇到鹰的经过。 第三段到第七段中说到作者之所以会遇到这只鹰的前因,那是因为作者刚搬进一栋靠海的房子,从窗台上望出去,有许许多多可看的事物,有一天,便这么看到了这只鹰。

第八与第九段中,作者详细描绘了久立栏杆之上之鹰的姿态,惊讶而好奇的为鹰孤傲倔强、睥睨一切的姿态所吸引。

第十段中,作者用一首英文诗来攫捕鹰的印象,然后鹰倏地展翅飞去,作者并于末段中表示对此无限的惆怅之感。

写作特色 1. 章法结构 层递法 · 作者慢慢缩小所写景物的范围。首先,他写海边然后写到靠近海边的第九层楼,作者就是住在其中一个单位。最后写的是作者在家的外面看到一只老鹰。 2. 倒叙法

作者以“一只鹰曾经来过,然后竟走了,再也沒有踪影。”这一句先给散文一个结局。之后,作者才开始描述遇到这只鹰的前因, 以及鹰飞去后的冲击。 3.结合中西文学

作者引用了西方的英文诗作为“亭午之鹰”的点缀, 有效地使本文更富有感情。 He claps the crag with crooked hands; Close to the sun in lonely lands,

Ringed with the azure world, he stands. The wrinkled sea beneath him crawls; He watches from his mountain walls,


And like a thunderbolt he falls. ( Alfred, Lord Tennyson )

4. 通过自然、人文文学的三种结合

作者证实赋鹰、凭空画鹰,自然、人文文学的三种结合,三种美学感觉,获致不同高低的效应,产生不同程度的空间与对话。 5.章节严谨

整篇文章共由12段组成。作者一开始就用一句话来说完整个故事。例子:“一只鹰曾经来过,然后竟走了,再也没有踪影。”

过后,作者便以顺序的方式来交代整件事的经过。那就是在作者还没有遇到老鹰之前,遇到老鹰时候和鹰飞走后的故事经过。这12段落之间的联系紧密的,一层接一层,而且衔接自然、顺畅。 6. 风格自然

大自然往往是他沉淀情感的手段,掩饰浓烈情感的面具,在他的许多诗中,自然的描写烘托主题带动全首诗的气氛。 7.描写细腻

仔细的描写鹰的英姿,好像鹰就在眼前。 · 例子:“它的翼色泽鲜明,顺着首颈的纹线散开,聚合,每一根毛都可能是调节,安置好了的,没有一丝的纠缠,冲突,而平整休息的合着,如此从容,完全没有把我的存在,我好奇的注视在心里。” 8.善用修辞手法 比喻

例子: “目如愁胡,即转头长望闪光的海水,久久,又转过头来,但肯定并不是为了看我。”例子: “它的头脑猛厉,颜色是青灰中略带苍黄;它双眼疾速,凝视如星辰参与商,而坚定的勾喙似乎随时可以俯袭蛇蝎于广袤(mào)的平芜。” 对偶

例子: “它以如铁似链的两爪紧紧把持着栏杆,左看若侧,右视如倾。” 排比

例子: “它那样左右巡视,想来只是一种先天倨傲之姿,肩颈接触神经自发的反应,刚毅,果决,凛(lîn)然” 夸张

例子: “就在我默默背诵完六行残缺的英诗刹那,迎着千万支震撼的金阳,它真的翻身落下,劲翮二六,机连体轻,两翼健壮地张开,倏(shū)忽而去,在炫目的日影和水光间扬长相击,如此决绝,近乎悲壮地,舍我而去。” 承接

例子:“这鹰随意看我一眼,目如愁胡,即转头长望闪光的海水久久,又转过头来,但肯定不是为了看我。 假设

例子:“我们住在九楼高处,如若是有耐性的话,是可以看得很远。” 拟人-文中写到老鹰对作者炫耀它的美姿。

例子:“鹰久久立在栏杆上,对我炫耀它亿载转说的美姿。 反复

例子:“她说你从那边怎么样怎么样就飞过来了。” 总结

这是一篇描写作者在阳台上与一只鹰偶然邂逅的文章。详细描绘了久立栏杆之上之鹰

的姿态及被其姿态所吸引,并对于鹰的不再造访感到怅然,作者也通过鹰这个角色的特征反映出作者对文学,坚持不懈追求的精神也显示出作者渴望文学及坚持追寻自己对文学的信仰与自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5f648bf1a37f111f1855ba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