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班音乐《姥姥门前唱大戏》》,欢迎阅读!
大班音乐《姥姥门前唱大戏》
设计意图:首先我听到这个音乐时感觉很童趣,而且是一首民间歌曲。平时幼儿接触的大部分都是儿歌,民间接触的比较少。通过这节课可以让幼儿感受中国文化传统当中非常优秀的东西,所以我选择了这首歌。这节课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因为都是在游戏中进行的。这节课的难点有三个,第一是变速唱,第二是有念的又有唱的,最难的就是咔 兹 /咔 兹艾/咔 兹//后启地方接进去,但教师把这难点溶入到了前面的游戏当中,这样难点迎刃而解了。 活动目标:1.学唱念唱歌曲,着重学会前提音。2.学会看图谱唱歌曲,增加幼儿的兴趣。3.感受歌曲的独特性和幽默感。活动准备音乐磁带、图谱(课件)、鼓、锣活动过程一、游戏《拉锯》――进场。“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姥姥家玩,听(敲锣打鼓的声音),原来姥姥家门前要唱大戏了!”――“大戏还没开始!我们先来玩《拉锯》的游戏吧!”1.两个幼儿对坐,边拉边发出“嘎淄”的声音。(2-3遍,慢)――请你们每人赶紧找一个好朋友手拉手,变成一把踞子。――我们来试试自己的踞子好不好用。――“嘎淄 嘎淄”,诶,踞子工作的时候会发出声音啊?你们的踞子会发出声音吗?2.难度加大,边拉边发出嘎 淄 / 嘎 淄哎/嘎 淄//(1-2)――要锯大木头啦,好难锯啊,用点力,大家加油!嘎淄 嘎 淄哎。二、学习念白部分。1.录音机播放儿歌。(教师拍手跟着念儿歌)――大戏开始啦!赶紧坐下来听喽!2.学学念白。――这段大戏是唱出来的还是说出来的?怎么说来着?(都说了些什么
啊?)――嗯是谁发出的声音?二妞为什么会发出“恩”的声音啊?――二妞生气啦?生气会做什么动作啊?(教师学学表现好的幼儿动作,加上“恩”)谁谁做得真好,谁谁学得真象。3.边念儿歌边做拉锯的动作,幼儿跟做。――让我们一起学学这出戏吧!――想知道这首儿歌叫什么名字吗?《姥姥门前唱大戏》。三、学唱歌曲部分1.教师清唱一遍。――告诉你们吧,这段歌曲还可以唱出来呢!――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教师语气神秘)(嘎吱 噶吱)――我们来一起学一学(最多2次)。教师边引导唱出来,边做动作。2.幼儿跟着钢琴来学唱三次(难点学才唱第一句)3.教师轻声唱,幼儿大声唱师:你刚刚在唱的时候有什么问题,觉得那一句是最难唱的?(难点练习 )4.教师出示鼓。――一出大戏是由好多中国的乐器演奏而成的,有笙、笛子、唢呐、古筝、琵琶、二胡、鼓、锣、钹、木鱼等等。现在我要请出一种乐器,你们猜猜它是谁?(鼓)――鼓是拿来敲的还是拿来吹的或者是弹的?哦,它是一种打击乐器。――跟着鼓的节奏来一次。(教师唱前奏)那我来演奏鼓,你们来唱大戏啦!5.幼儿听音乐――我们来听听小演员们是怎么唱的?一共要唱了几次?(三次)――(听后)这几次有什么变化?(慢慢加快)(最后的几个字慢)四、看图谱来唱1.教师出示图谱――你们这么聪明,那老师请你看一样东西。看看谁聪明能看得懂。――波浪线有几段?刚刚什么也刚好有三段?所以波浪线是表示什么?为什么它们越来越短呢?(介绍:波浪线表示三段歌曲,越来越短表示唱得越来越快。)――最后几个三角形表示什么?(表示要慢下来)2.幼儿看着图谱跟着鼓的节奏来唱一次。――哇,这么难得图也被你们给看懂了,真聪明。那我来演奏鼓,你们看着图来把大戏练得更好听吧!3.完整欣赏歌曲,出示念白部分(引导幼儿说出有念的和唱的)。介绍(锯齿线表示念的部分)
――锯齿线是什么意思啊?这首歌和我们平时唱得歌一样吗?4.看课件图谱,完整欣赏一遍音乐。――练习“恩”。我把说的和唱的画出来了,好象还少了一样,你们看是什么?(课件上出现二妞的图片)5.跟着鼓,看着图片集体唱。――你们都学会唱大戏啦!那我们一起来当当小演员表演吧!教师唱前奏,幼儿跟唱,唱到“恩”时用锣敲下――我在请出一样乐器,它叫锣。它和鼓一样,也是用敲的,那它是一种什么乐器啊?(打击乐器)有锣的帮助,大戏表演就更热闹啦!五、大戏表演――幼儿表演一次。你们唱的真好听,表演得真棒。我们一起给大家表演大戏吧!1.找客人老师演唱一次。――下面的客人老师也学会了,我们每个人去找个老师一起表演吧!2.退场。师:“时间不早了,我门要回家了 跟客人老师再见吧!” 《姥姥门前唱大戏》教学反思《姥姥门前唱大戏》是一首很童趣的儿歌,而且是一首民间歌曲。因此我们在环节设计中加入了乐器鼓和锣的伴奏,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体现了整个主题活动的气氛。在观摩活动时,我们发现了在目标的设定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目标一:学唱念唱歌曲,着重学会前提音。这条目标强调了活动的结果是让幼儿要学会唱前提音这一技能,并且从“着重”这一词中看出本堂活动要花大量的篇幅在教幼儿学习这一技能上。而我按照这一目标上下来,发现课堂上我的过分强调,反而间接强化了幼儿在这一环节上出现的问题,课堂气氛变得不够生动、自然。整个在教授前提音这一环节,我也过分紧张,害怕孩子们在这一环节的效果会不好,反而过度地练习并没有多好的效果。如果将目标一改为:学唱念唱歌曲,初步学习前提音,或许这一环节的压力就会减轻。因为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前提音,因此要求全体幼儿都在一节课上学会前提音是有难度的,毕竟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和掌握能力参差不齐,我过度的强化可能使得有些能力差的孩子甚至紧张得不敢开口练习,害怕自己会出错。初步学习的话,就强调了学习的过程,并没有强调要求每个孩子掌握。因此,教师可以在这一教授环节轻松的带过。轻松的氛围反而使得孩子们更愿意去尝试和学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二:课堂上我没正确的把握好上课时间。大班的课时为25-30分中,我没掌握好时间,一个是孩子们在最后时间注意力分散,听课的老师也感到疲倦。大班孩子的注意力在25-30分左右,一旦拖长,就很难保持注意力,失去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三:在认识图谱这一环节,我的语言过于繁琐。由于在试教时,看图谱的环节,孩子们的表现很好,我按照计划顺利的表达清楚。而在正式的观摩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令我意外,三段波浪线和三段唱的部分的联系没说出来,三段变化越来越短(速度越来越快)没说出来,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延续原计划的时间,花了一段很长的时间请几个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到最后才总结。由于孩子们回答问题的方向已经偏离原计划的答案,我没有及时的将孩子引导回来。在这一环节上我浪费了很长时间,也没很好地完成目标二:学会看图谱唱歌曲,增加幼儿的兴趣。这一环节上没有体现出孩子的兴趣。只注重在教授幼儿看图谱。第四:注意提问的设计。在引导孩子们说出《姥姥门前唱大戏》这一首歌由说和唱两歌部分组成的环节中,我请孩子们完整欣赏一遍音乐前问:你们听听这首歌由哪两歌部分组成?欣赏一遍音乐后我问:它有什么不一样?幼儿的回答只局限在本首歌前后段里的不一样。有的说“前面有猫也去狗也去,后面没有“,有的说“前面没有嘎吱嘎吱,后面有……”答案只围绕着前后句内容的不同,没有孩子回答出形式的不同。我当时急了,不知道该如何提醒幼儿。其实现在想想,只要在听完后问孩子们:“这首歌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5d8e60b5b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