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教材一年级识字写字的解读及教学建议

2023-01-05 07:37: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本”教材一年级识字写字的解读及教学建议》,欢迎阅读!
识字,解读,写字,教材,年级
“部编本”教材一年级识字写字的解读及教学建议

作者:卢晓惠,李丹

来源:《广西教育·A版义务教育 2018年第7



【摘要】“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识字板块在编排上体现了定位更明确、内容更丰富、学法更灵活的特点。教师应结合教材特点,做到关注全程识字,引导灵活识字及培养精准识字,达到优化识字教学的过程、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效果。

【关键词】“部编本” 教材识字写字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A-0102-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1]

“部编本”语文教材体现识字写字教学内容,落实课标理念,构建指向文化传承和儿童发展的识字课程,实现儿童学习汉字的意义,开启了识字、写字教学的新境界。

一、识字与写字教材的特点

(一)定位更准确

不管是新旧教材,识字板块都是占约四分之一的比重[2]。“多认少写,识写分流”是“部编本”低年级识字写字板块中一个显著的编排原则。部编教材识字板块以集散并行,板块兼容,相辅相成。“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将识字部分单独设为一个单元,如此集中识字既能掌握丰富多样的识字方法,又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灵活运用,达到多次重复出现,强化记忆的效果,突出识字教学的关键作用。

识字在阅读板块以随文识字呈现,在识字任务中占很大比重。“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在阅读板块落实字音、字形、字义方面作了充分设计,发挥了语境识字的强大功能。如阅读文本中的生字上方都标注了跟随式笔顺,同时在要写的生字旁明确标注新出现的笔画,使学生一目了然。在理解字义方面,连环画课文的课后练习中,提出了看图猜字的读音要求。

(二)内容更丰富

“部编本”教材选择的内容大部分是小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儿歌,共计15首,在内容上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体现汉字文化的内涵,凸显了中国元素,循序渐进地渗透了人文启蒙教育。如一年级上册的首篇课文《天地人》《金木水火土》一下子将学生引入悠长的历史中,营造了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氛围;而下册的识字单元精心编排了《姓氏歌》(第一单元)、《人之初》(第五单元),有助于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几千年来庞大兴盛的中华民族以及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部编本”教材凸显了“守正出新”“蒙以养正”的新理念。

此外,“部编本”教材最大的改变在于将汉字的笔画、偏旁及笔顺规则等相关基本知识穿插在每一个单元中,进行循序渐进的认知、积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字和写字习惯,体


现了丰富的内容,对于学生更好地明确自己的学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体现了将“教材”转变为“学材”的课改理念和时代精神。

(三)学法更灵活

“部编本”教材注重插入丰富多样的认字方法,将象形字、会意字以及形声字的识字方法渗透其中,并在一年级两册教材中重复频率高、穿插融合、反复强化。教材十分重视识字方式的多样性,凸显了新教材“多元认字”的编排理念。如此独具匠心的安排,有如下优势:第一,小学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比较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时若能采用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就很容易突破字形难点,引导学生有效识字。第二,对于刚上小学的学生来说,拼音学习比较枯燥乏味且难度较大,容易打击学生的识字兴趣,而部编教材设计多样式的识字方法,打破传统单一乏味的识字方法,让识字不再完全依赖于拼音认字,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字理识字、归类识字、结合字形结构等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极易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促进低幼衔接,自然过渡到无拼音识字阅读阶段,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主动识字能力。

二、识字与写字教学建议

识字、写字是语文学习的根基,新教材的使用让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呈现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对教学的实施者——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更新观念,认真研究教材,正确使用新教材,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

(一)关注全程识字

识字学习是一个整体系统。部编教材识字板块以集散并行,板块兼容,相辅相成,以更好地达成识字教学目标。教师要树立全局意识,关注语文课程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多维目标,学会探寻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这五大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各板块发挥其识字优势。同时引导学生探寻知识的内在规律,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并在广阔的语言环境中加以理解、运用,促进识字教学的全面、均衡、协调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汉字素养。

(二)引导灵活识字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识字方式的多样性也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比如小学语文年级上册识字单元第四课《日月水火》中呈现了生活中常见的八个象形字,教师可以采用字理识字方法,结合象形字观物取象、以象示意的特点来教学生识字。学生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会主动地将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图像与汉字的字形建立关联。由此,促进识字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发展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再如以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识字课《动物儿歌》为例,课文生字中带有虫子旁的字最多,一共有六个,而且都是左形右声(左边的虫字旁表意,右边的部件表音)。这是该课生字“类”的特征,教学中可以整体呈现,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主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毫无疑问,多样化的识字方法为小学生打开了一扇灵活识字之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鼓励识字方法多样化,但并非多多益善,而是需遵循一种方法为主,多种为辅的原则;二是识字应密切结合语言环境,语言环境是识字的土壤,缺乏“土壤”的识字难以长出“参天大树”;三是心理逻辑和学科逻辑是学习的两翼,识字教学要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还要结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四是明确识字是为阅读和习作奠基,为识字而识字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可见,识字教学要根据所学汉字、文本体裁、单元整体等特点,选用合适的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三)培养精准识字

“部编本”教材遵循“汉字应循序渐进”的编排特点,这启示我们识字教学要做到循“序”而教,即精准定位每一次的教学内容,灵活适度、有层次,稳步提高。如一年级上册“口字旁”教学,识字3《口耳目》首次出现独体字“口”是作为基本字,且先于拼音板块出现,编者的用意是学生先学先用,由口头语自然过渡到书面语,教学重点是会认写独体字“口”。第一课《秋天》安排的会认生字“叶”,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口字旁”的字,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口字旁”,不要求书写。随后的课文《影子》出现了要求书写“后”字,课文《雨点儿》《明天要远足》《乌鸦喝水》《小蜗牛》四篇课文也先后安排了“问、同、只、石、回”五个带有“口字部”的书写。此时教学的重点并非认识“口字旁”,而在于让学生辨别“口字部”在不同的字呈现不一样的书写形状和位置。教者要在识字教学中明确教学程度,在不同阶段施以不同的任务,遵循识字课程的序列化,使识字教学的序列目标顺利达成。

总之,针对“部编本”教材的编排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把握其特点,科学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程度,灵活进行识字教学,进而培养学生主动用一个字带动认字、写好更多字的能力,学会发现字与字的内在关联,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郑雪琴. 比较视野下“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识字板块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J ]. 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7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5a981e082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