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

2022-12-29 13:20: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论《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欢迎阅读!
美学,思想,音乐,乐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论《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

作者:魏松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1

要:《乐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汉族音乐理论著作,它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扩充了新的美学范畴和美学内容,创新了以为主体的美学概念与思想。

关键词:《乐记》;音乐美学;思想内容

作者简介:魏松(1972-),男,重庆市云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重庆三峡医药高等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1--01

《乐记》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秦汉音乐美学思想体系,记载了关于音乐审美中的物( 声)的关系,包括音乐审美情感范畴、音乐社会理论和人性论思想。由于音乐美学思想的理论是以为前提的。所以,《乐记》中音乐美学思想的一些选项、概念和范畴的分析音乐美学思想早期的完整体系密不可分,并使之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固有特征。 一、感于物而动的美学思想

《乐记》卷首语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这段话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明了音乐中的--音(声)-的构成因素以及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说明了感于物而动审美主体介于音乐审美中的运动中,反映了音乐产生于对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是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的表现对象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基础上的。其音乐的本质在于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一音乐美学的基本问题。

在《乐记》的音乐思想体系中《乐本篇》记载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强调从情感产生和乐舞的形成来研究的产生,即制礼作乐的必要性。这表明在《乐记》中,人之,一则是与生俱来的心智感情的能力与的特征,再则是具有应感起物而动的本能欲望,无论是在音乐创作中的表现还是音乐审美中的情感体验都需要节制人的欲望,否则就会堕落成性,这就是制礼作乐的必要性。 二、情感与声音的美学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情感为,音声为声或音是指人与外在事物接触中产生的各种情感,如人的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音声则是指音乐的旋律运动形式和音响效果感应,其表现对象就是具有情感性质的。《乐本篇》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说明了情感产生于对外物的接触,音乐的组织形式和表现凸显情感特征的音乐思想,音乐思想的表达来反应人的内心情感社会观念以实现乐与政通的思想。并以此构成音乐审美的逻辑关系:音由人心所生,则由声可以知情;情感于物而生,则由声可以知政。构成了音声(-情感(-政道)三者之间审美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心情,创作出来的音乐就有什么样的情感性质,什么样的音乐情感性质,反过来也会影响人的情绪变化,强调了的作用与反作用的辩证关系,以及音乐所表现的人的真情实感对于人心的感染力和音乐对于人心影响的出发点,以达到制礼作乐的目的。 三、的内容与形式的美学思想

音乐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其审美形式在《乐记》中反映了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音乐观。在音乐美学思想中,关于的存在形式和内涵作了科学的界定。一是以快乐、愉悦之情的存在的情感特征。《乐记》中的的情感性质是以的感情上的融洽来调和由的等级规范造成的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差距;二是作为音乐、诗歌、乐舞三者结合的综合性音乐艺术形式,是以音乐形式为主,涉及音声的音响运动形式、歌舞形式和文学的表现形;三是具有即具有观念性的音乐内容。只有具备了的内容,才能够形成的完整意义,并构成的完整的存在方式。

所以,《乐记》中的,包含了快乐愉悦的情感特征,形成于人的音乐审美观念。音声、诗歌和乐舞的综合艺术形式以及音乐观念)的内容共同构成了的基本特征。 四、乐的美的表现形式的美学思想

美的本质表现在于真善美在中的内在表现,在《乐记》中虽没有专门论述和表达,但是的美与审美的认识在《乐记》的笔迹中还是显露出美学史学家们的一些观念。其一是以德音为美,这是《乐记》审美认识的基础。德音作为之美,既具有伦理道德的属性,也具有血气心智的情感属性。德音音声都具有情感表现力,又拥有自己的情感特征和形态特征。

在《乐记》中,有淫乐和乐,都有不同的情感表现,都反映着人与社会的意识形态问题和思想观念问题,给予人们判断的美的标准和审美的范围,而淫乐和乐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具有中和的情感特征。从和乐的思想上看,要求情感上要乐而不乱乐而不流,气质上要刚而不怒柔而不慑。从淫乐来看,则是惑而不乐哀而不庄乐而不安。从正反两个方面强调了的情感表现必须处于中和的状态,从美学思想史来看,《乐记》中的中和更接近于孔子讲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和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4fd656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