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外国哲学名词解释(47)》,欢迎阅读!
思辨语法:(英speculative grammer)哲学术语。指对语言的哲学研究。该词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一本手稿《思辨语法》上,但对语言的哲学研究则可上溯到古希腊智者对语法的研究。以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亚派、怀疑派均对语法作了哲学的研究。中世纪的《思辨语法》(又称《意指的模式》)一书原以为是邓斯·司各脱著,但据近人研究,认为是艾尔福特的托马斯(Thomas of Erfurt,1325年前后)著。
该书研究命名、意指的主动模式与被动模式,及这两种模式与理解和存在的关系。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美国皮尔斯用该词指他的指号学分类之一。他把指号学分为思辨语法、批判逻辑、思辨修词学,具有创造性,突破了中世纪思辨语法的本来意义。美国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强调研究语言的能力,把语法作为语言的深层结构,认为由它产生人的言语,作为语言的表层结构。这种语言哲学继承并发展了以前的思辨语法的研究。
意识形态:(英ideology)哲学术语。该词源于希腊语idea(观念)和logos(学间),原意是观念的学问,即追溯观念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认识的学问。以后有不同的理解,最后演变成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略称,指社会经济形态在意识上的反映。法国的代斯屠·德·特腊西最早使用该词,认为该词是说明观念来源于印象,因而应译为观念学。拿破仑一世(Napoleon I,1804—1814年,1815年在位)因这种经验论观点妨碍他恢复天主教的意图,因而以贬义称代斯屠·德·特腊西及与他有共同观点的哲学家为观念学派或意识形态派。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该词指青年黑格尔派B.鲍威尔和施蒂纳的思想,指一种观念的体系看来是客观的,但实际上却是虚幻的,只是社会物质条件的反映。后又将它作为与经济形态相对应的一个范畴使用。英国曼海姆在其知识社会学中研究意识形态,认为意识形态的表面意义与其底层的动机有所不同,并区别部分的意识形态与整体的意识形态,认为前者有心理学来源,后者则来源于社会的因素。
美国奎因把意识形态看成“意义”的同义词,认为意识形态就等于其字面意义。法国阿尔图塞把意识形态与科学对立起来,认为意识形态是具有独特逻辑和规律的表象体系,在特定的社会历史中存在,并作为历史而起作用。认为意识形态不同于科学是在于其实践的社会的职能压倒其理论的职能。
理想:(英ideal)哲学术语。该词源于希腊文idea(视觉,沉思)。从古希腊柏拉图理念论中的“理念”一词派生而来,意为永恒的理念和形式;每一同类的完满性的代表。日常用语中的“理想”保留了该词的评价方面含义,排除了其认识论的和形而上学方面的含义。后一方面的含义保存于同一词的派生词idealism(唯心主义或观念论)中。 在称为唯心主义或观念论的哲学体系中,“观念”是其核心概念,而完满性也同时存在于这种体系之中。德国康德在其《纯粹理性批判》关于与感性、知性相对立的理性的狭义理解中,用“理性的理想”指上帝,作为理性的设定,以包含一切有限存在物于它自身的规定性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主义基础上阐明理想的含义,认为理想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所提出来的有目的的,并合于客观规律性的前景。列宁认为理想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主观的要求,二是必须与外部的现实性相符合。
天赋性:(英innateness)哲学术语。指一些观念和原则在人诞生时即已存在的性质。该词源于拉丁文in(在内)和natus(诞生)。古希腊柏拉图认为人在诞生时即已有一切知识,人由于感觉的刺激而回忆到已知的理念。亚里士多德和斯多亚派都认为基本原则由直观产生,这些原则的共同性带有气质、潜能和倾向上的天赋性。 法国笛卡儿认为天赋观念在人的心灵之中,与外来的观念和虚幻的观念同时存在,后两种是非天赋的。英国洛克则从经验论批判天赋观念论,认为上帝观念、数学观念与原则、道德规
范都是经验的而非天赋的。他的批判为德国莱布尼茨所反驳。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与亚里士多德和斯多亚学派的天赋性来源于气质、潜能和倾向的观点相类似。康德把天赋性改变为先天形式,认为先天形式带给知识以普遍性与必然性,但强调先天形式要与经验材料相结合才形成知识。现代西方哲学大多继承康德以先天形式解释天赋性的观点,但美国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企图恢复笛卡儿的天赋性观念,认为人有天赋的语言能力,可以用固有的语法,生成新的语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4e80ccf68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