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汉语训诂学》,欢迎阅读!
从《咬文嚼字》中看训诂学
《咬文嚼字》是蒋礼鸿先生在他阅读和研究的过程中对某些他认为错误或者有疑问的地方做了校勘和修正,提出自己的一些不同看法和意见。全书内容不多,但看完整本书,足以深刻体会到蒋礼鸿先生在研究训诂学的过程中是十分谨慎、严肃和认真的,其研究是非常深入的。在此,我选取书中的一些内容进行阅读和学习,以及在阅读这本书后所获得的理解和感想。
在本学习的《古代汉语专题研究的课上》,老师教了我们许多关于训诂学方面的知识,包括学习训诂学的方法、作用,学习训诂学的态度等等,使得我在读《咬文嚼字》的过程中能够运用课堂上讲的相关知识进行阅读学习,能较快地理解书中所提出的一些内容知识。 一、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在蒋礼鸿先生所提出的意见下,能注意到许多有关训诂的方法。
例如在“《唐诗选》注解商榷”这一章中有许多关于训诂的方法的内容。
1、写到关于韩愈《华山女》“听众狎恰排浮萍”的注解提出不同意见,可以知道这里所采取的训诂方法是破假借。那么证明破假借需要三个条件:两字同时存在;两字音同音近;要有足够的证据。蒋礼鸿先生根据破假借的条件一一进行了解释。
说“狎恰”是口语是对的。“狎恰”为叠韵连绵词,又作“洽恰”,是密布、拥挤之意。 这里说明了“狎”“恰”两字同时存在并且“狎”作“洽”说明了音同音近。 白居易《吴樱桃》诗:“洽恰举头千万颗”。敦煌变文《降魔变文》:“便向厩中选壮象,开库纯驼紫磨金;峻岭高岑总安致(置),洽恰遍布不容针。”
蒋先生在此提供了充足的证据并以此满足了破假借的三个条件。
2、在对白居易《长恨歌》“椒房阿监青娥老”的注解中采用了考异文的训诂方法。 “阿”应解为“阿保”的“阿”。《汉书·宣帝纪》:“故人下至郡邸狱复作,尝有阿保之功。”臣瓒注:“阿,倚;保,养也。”《列女传·齐孝孟姬传》:“妃后逾阈,必乘安车,輜骈;下堂,必从傅姆保阿。”王照圆补注:“阿者,倚以居处。”“阿监”应指宫廷中近侍的太监,“阿”不是没有意义的语助词。
这属于考异文中的引文异文。引文异文是转引摘抄存见与他书之中的文字。同是读平声的“阿”,但是在《汉书》和《列女传》两部书中分别有不同的解释。
3、在对李白《东海有勇妇》“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中的“暂”的解释中蒋先生采用了审文例的训诂方法。
在《唐诗选》中作者将“暂”解释为偶然的意思。但蒋先生并不这么认为。“暂”也就
是“忽”,“金石忽暂开”也就是“金石忽开”。《史记·李将军列传》:“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就是“忽然腾上”的意思,不能解作“偶腾”。
审文例中包括连文、对文、俪偶、上下文、整部词的用词。这里的解释属于审文例中的连文。“忽”与“暂”同,两者同义。
二、除了训诂的方法,这本书中还提到了训诂学的作用。训诂学能够对中学语文教学起到启示作用,还可以为语文文言文教学起到帮助。蒋礼鸿先生在书中所提的《曹刿论战》“必以情”说就很明确地证明了训诂学的作用。
对文中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浙江省编初中《语文》课本注:“虽不能一一明断,可是必定要合情合理。”先生不赞成这样的注解。他赞成的注解是:“虽然不能够都调查清楚,但是一定要拿出诚心来处理。”(选自开封师范学院《中国文学作品选》的注)蒋先生对“以情”二字作了仔细的解释。通过《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的“诈”和“情”相对,说明“情”就是诚实;《吕氏春秋》的“慈母之爱谕焉,诚也。” 被《淮南子·缪称》改写成“而慈母之爱谕焉者,情也”推断出“情”就是诚。蒋先生通过各种资料的考证证出了这句话的正确注解。这对中学教师文言文的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不能仅仅依靠教材的这点内容进行教学,要在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并且认真研究考证下去,才能在语文教学中补充注释、纠正错误、科学取舍、明其所以。
通过阅读《咬文嚼字》可以让我更加理解老师训诂学课上所讲的知识,对训诂学也有了更大的兴趣。《咬文嚼字》这本书以白话为主,蒋先生用通俗易懂的预言解读了许多古文资料上的难点,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4c2e0c8763231126edb11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