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佛教建筑研究综述

2023-03-25 16:09:2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辽代佛教建筑研究综述》,欢迎阅读!
辽代,佛教,综述,建筑,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辽代佛教建筑研究综述

作者:褚信坤

来源:《建筑与装饰》2020年第05

通过对辽代历史时期的梳理,理清辽代历史的发展脉络,以辽带现存的佛教建筑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外学者对其研究的梳理,对辽代佛教建筑的基本特征进行总结,并尝试归纳出对古建筑的主要研究方法。

关键词 辽代;佛教建筑;建筑特征;研究方法 引言

辽代是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山西北部均在辽版图之内。因此现有辽代建筑遗存主要分布在吉林西部、辽宁、内蒙南部、北京、天津北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其中木结构建筑建筑群遗存数量较少,全为佛寺建筑,包括山门、殿、阁、木塔,以及相关小木;木结构建筑群仅存遗址。塔、陵墓遗存较多。本次研究主要以辽代现存的佛教建筑研究对象,研究辽代建筑的特征以及古代建筑的主要研究方法。 1 对辽代佛教建筑的特征研究综述

对辽代建筑研究的分期,大体可以1932年为界。1932年以前,对辽代建筑研究工作要由欧洲人和日本人进行;1932年以后,对辽代建筑研究工作才主要由中国人自己进行。从19世纪最末几年开始,欧洲人与日本人已对辽代建筑展开了研究,其中日本人的研究更为主要。1932年,中国营造学社成员梁思成等对辽代建筑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的实地考察测绘并发表调查报告《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这是中国人首次用科学方法对辽代建筑进行的研究,中国人对辽代建筑研究科学阶段由此开始。从1932年到1936年,中国营造学社是中国人对辽代建筑研究的最主要力量。

1944年日本人关野贞和竹岛卓一发表的《辽金时代之建筑及佛像》,其中不仅包含了辽金木构的研究,也对辽上京、庆州、中京、朝阳、锦州、开原、北京等地的辽金砖石塔、幢进行了重点考察,是最早系统研究辽金建筑的著作。在对辽代建筑研究过程中,关野贞将见到的古建筑结构和形制与日本结构形制相近的古建筑物相类比,以此作为初步判断建筑建造时间的依据,之后再利用古籍和实际测绘对建筑进行深入研究。关野和竹岛比营造学社早一些起步专注辽代建筑,考察大同华严寺、蓟县独乐寺等地的時间均比学社早。这篇论文从题目上便显出与众不同:日本人已不满足于对单体建筑研究和发现,而意欲综合它们,得出断代史性质的结论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除上述学者外,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虽未集中于辽代寺院建筑,但也能为研究辽代寺院提供参考,如日本学者田村实造对辽庆陵、辽代移民政策和州县城市建立的研究;法国神父闵宣化参考《乘轺录》对辽代城市遗迹进行的详细考证注[1]德国Ernst Boerschmann的《中国建筑宗教文化》(Die Baukunst und ReligioeseKultur der Chinesen1911年),《中国建筑》(ChinesischeArchitektur1925年)和《中国的建筑与景观》(Baukunst and Landschaft in China1926年)也是经过实地考察后进行整理形成了报告

刘敦桢在《河北省西部古建筑调查记略》中就探讨了南北朝佛寺布局和辽代佛寺布局遗址,是对梁思成在《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中提出辽代院落布局已不可考的问题之探索。他的《河北、河南、山东古建筑调查日记》将文献、碑记、实例比照等基本齐备,是撰写调查报告的极好准备,是今后调研工作必须延续和发扬的。实例比照上,刘敦桢除了像先前一样对比各时代各地区建筑,以及石窟的造像、壁画等材料之外,更比照日本已发现的早期建筑的手法,辅助推证年代。这种新的比照方法是建立在作者对日本建筑的深刻了解和掌握上的。在分建筑手法时,刘敦桢继续从时空限制对建筑营建影响的角度分析问题。 2 对古建筑的主要研究方法综述

1966年,陈明达经过详细实地测绘和对数据的分析研究,发表了《应县木塔》这部专论。在实测所得精确数据的基础上,作者从数据中总结规律,以材为祖,寻找决定全塔设计法的模数,并由此推测当时塔的设计方法与原则,得出了新的结论,比如,当时可能以周长作为全塔高度的设计比例。这种研究方法是前所未有的,它将古建筑研究工作从现象调查与形制总结的表面,深入到设计手法理论的层次。陈明达的《独乐寺观音阁、山门建筑构图分析》继续采用了以材分进行模数分析的方法,尤其从美学比例考虑,对观音阁、山门的外部立面构图和内部空间处理做出分析,其分析方法又深入了一层。

曹汛发表的《叶茂台辽墓中的棺床小帐》采用测绘、查阅文献、研究碑文题记、比照实例和《营造法式》、分析附属艺术、分析功能等多个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沿用了营造学社对大木研究和薄伽教藏壁藏研究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作者注意到当时工匠施工技术的一些做法并加以分析探讨,是以往研究较少重视和论及的,为研究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古建研究者发现了新的研究思路:分析抗震性能。罗哲文的《谈独乐寺观音建筑的抗震性能问题》和孟繁兴的《略谈应县木塔的抗震性能》就对这两座辽代高层建筑历代大地震中保持不倒的力学原理做出分析[1-4]

韩嘉谷的《独乐寺史迹考》引用科技考古中碳14、热释光等方法对构件年代的测试结果,对独乐寺和观音寺白塔做出重修和历代修缮的年代判断,其研究方法是创新之举。 注:[1]引自李若水.辽代佛教寺院的营建与空间布局[D].北京:清华大学,2015. 3 结束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上专著和笔记多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地考察与测量,并结合已有的文献研究等进行探究、校对或者补充;也有研究使用了新的现代技术,例如对建筑材料中的碳元素进行测试推断建筑年代,这种方法为我们今后的古建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研究方法不应拘泥于与现建筑进行对标研究,利用现代技术也许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 竹岛卓一,关野贞.辽金时代之建筑及佛像[M].东京: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19351-4.

[2]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12. [3] 梁思成.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M].北京: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2. [4] 陈明达.应县木塔[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3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484b974fd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