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最后一位社工部主任》,欢迎阅读!
最后一位社工部主任
作者:暂无
来源:《环球慈善》 2012年第7期
文/徐 佳 图/北京协和医院
人,一直是所有医院社会服务部最大的困扰。
这是一张不太清晰的老照片,照片中的张中堂,宽宽的额头,上扬的嘴角使他谦和的脸庞又多了几分亲切感。他的名字和北平协和医院(也就是老协和)社会服务部一起尘封了一段历史。
服务保障加速
1932年,22岁的山东小伙子张中堂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正式开始在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工作。这是社会服务部正式招收毕业于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的第二年。
对于在社会服务部工作的人员,创始人蒲爱德提出:社会工作者必须有解决和妥善处理普通人、医生、护士和其他专业人士、各个社会阶层的病人,以及病人家庭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因此大学生是首选。
但事实上,在社会服务部成立之初,由于人员紧缺,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大多学历只为中学学历,各种与人交往的不愉快经常发生。直到1931年,专业社工才真正进入社会服务部。也就是这一年,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的张中堂,开始在社会服务部实习。他很高兴能为贫苦的病人服务。
毕业后,张中堂在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就接手了一个案例:一个得了疝病的12岁男孩儿,刚在一个杂货铺做学徒两个月,父亲是拉洋车的,母亲是家庭妇女。这个孩子交不起住院费,被大夫领到了张中堂的面前。
男孩儿说,他不敢告诉雇主自己得了病,怕是雇主一知道他有病,就不要他了。张中堂在第二天就找男孩儿的雇主求情,但是这位雇主拒绝支付男孩儿的住院费。经过劝说,雇主最终同意在男孩儿出院后让他继续工作。张中堂也到了男孩儿的家,亲眼看到了那个小平房中简陋的家具。几经汇报和协调,男孩儿最终得以免费住院。
从1932年到1938年,张中堂一直在做着类似的工作——想办法给骨折的病人改善住房的卫生、为需要截肢的病人减免住院以及假肢的费用、帮助截肢病人找工作……
据社会学家吴铎统计,1921年10月至1927年3月间,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共接纳个案3158个,各个年龄段和各种职业的都有。社会服务部社工服务这种“个案工作”在当时中国还是个新鲜事。社会服务部创立之初,主要工作是核查受助者的经济背景,为医院减免病患治疗费用提供依据,病患的社会背景却因为人手不足而被忽略。并且,由于社会服务部最初受理个案的模式是经由医生、护士等人的引荐,而这种时间差导致社会服务部接手的时候,病人可能已经离开。
张中堂来到社会服务部时,已经是另一番景象了。除了主任及助理外,还增设了副主任、高级社工、初级社工及书记等职位。队伍壮大之后,社会服务部将一线工作人员直接分派到医院的每一个科室。得益于社会服务部的分科制度,社会服务部能够对每个门诊病患都做初步的
谈话工作,并视情况决定是否对患者采取进一步的帮助,调查范围不再局限于调查患者的经济背景,而是扩大到患者的整个社会背景。
历史的参与者
医务社工不仅是问题的发现者,还是解决者。在国外,医院社会工作制度与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密切联系在一起。当时协和医院医务社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主要是吸收引进欧美国家在医院社会工作领域的最新知识和技巧,但中国本土的正式福利机构较少,不能像欧美国家那样依托正式的福利机构来进行。
为了满足病人对社会服务的需要,协和医院开发和培育新的福利机构是理所当然和必不可少的。社会服务部逐渐衍生出几个相关的部门——职工社会服务部(成立于1925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工会;怀幼会(成立于1923年),医生的夫人们出资,组织照看病人的孩子或者被遗弃的孩子;调养院,病人出院后如果应该休养一段时间,但家里条件不允许,就在调养院休养,只收很低的费用甚至免费,分为男调养院和女调养院两处;救济部(成立于1937年),是为了收养七七事变时受伤的第二十九军官兵。
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存在的特定历史时期,决定了它无法逃避在战争中扮演角色。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就在卢沟桥的战斗打响后,在北平郊区许多通州第一保安大队和二十九军的伤兵倒卧在血泊中,协和医院的医护人员用卡车接回伤员300余人,先在丰台东大地,后收容在帅府园,和原卫戍医院遗留下来的200余伤兵合并在一起,医院改名为红十字会医院,主要由社会服务部副主任于汝麒负责。
在与日军的明暗斗争中,医院没有任何一名伤兵落在敌人手中,在整个抗战期间,社会服务部冒着风险为近郊的游击队、八路军输送医疗器材和兵员。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时期,社会服务部还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为抗美援朝战士发放全国各地捐来的慰问品、读报、代写书信、成立娱乐室等等。
人才之忧
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可谓命途多舛,1942年尚未来得及盛开的花儿被掩埋于炮火之下。直到1948年3月,正在天津中央医院辅助成立病人服务室(即社会服务部)的张中堂收到协和医院院长李克鸿的来信,邀请他回到协和恢复社会服务部。
此时的社会服务部工作人员只有张中堂和另外一人,外加一名办事员。在专业人才缺失的情况下,多数患者得到的帮助仅仅是费用上的减免,只有少数患者能得到社会服务部的彻底救助。
张中堂在1 9 4 9年任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主任后,曾试图解决这个问题。1949年至1952年,张中堂开办了两期进修班,除了业务培训,还邀请医院各科的教授来讲课,学员还会在门诊和病房参加实际工作。学员的待遇依然不错,拥有学生宿舍,三人一室;每月425斤小米,折合人民币54.5元。毕业后,由协和医院颁发毕业证书,学员或留在本部,或到其他社会福利机构工作。
但历史并未给这个出现在非常时期的社会服务部多一点时间。许多医生以及病患还没有来得及认清这种模式,认为这仅仅是社会救济的另一种形式,社会服务部就被撤销了。在社会服务部被撤销之前,甚至还未来得及发展出一套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工作方式。
1952年,人们幸福地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只会充满幸福。中国各大学的社会学专业被取消,失去人员动力的社会服务部也一并被取消,张中堂结束了与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的缘分。很多最初的愿望,都没有实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44a1b2804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