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口语交际

2022-03-27 19:05: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什么是口语交际》,欢迎阅读!
交际,口语,什么
什么是口语交际?现代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交际对象)为了特定的目的(交际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交际手段)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口语交际核心的意思是“交际”二字,即必须重视口语交际的人际交往功能。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听说双方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所以双方在应对中的情感态度十分重要,表现为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自信心、勇气、诚恳、尊重对方、有主见、谈吐文雅等。标准的口语交际阶段目标,第一学段要求“有表达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第二学段要求“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想别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第三学段要求“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焦急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第四学段要求“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都体现了在情感态度方面的导向。

其要义是重在实践,在交流中学会交际。《标准》中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展开口语交际活动,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标准》小学阶段关于听人讲话、听故事、复述、讲述、转述等要求,就是中在交际过程中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有就是 中在参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学段的要求分别体现了这样的要求。



阅读的根本任务是训练阅读技术,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技术越高明,越熟练,阅读能力越强。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习规范化的语言,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表达和运用。语言的吸收和表达、理解和 运用是互相为用的。阅读各种不同表达的课文,对运用各种不同表达方式的说话能力有重要的借鉴作用。阅读教学活动实质上是理解和消化课文内容和形式的过程,也必然是受作者思想同化的教育过程。一篇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文学名篇,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道德观、幸福观等。

鉴以阅读的本质和作用,学生能不断扩大阅读的深广度,借助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发挥迁移功能,触类旁通,产生联想,发生顿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因此,在阅读中渗透口语交际的训练是必要的,也成为可能。 如何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为学生提供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说”和“想”

理学研究表明,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才能敢想敢说。在教学中,首先要营造一种轻松、活泼、愉悦的语言环境,建立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口语交际的心理障碍;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准确、清晰,让学生明白“说”的内容;再次,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求人人正确,但求人人参与,以培养学生当众说话的胆量。一位教师在教学《狐狸


和乌鸦》一课后说到“这乌鸦到嘴的肉被狐狸骗走了多可惜,同学们,你想不想对乌鸦说点什么呢?”“想不想”是一种商量的口气,使同学们和教师处于和谐平等的地位,首先从心理上消除了学生说话的心理障碍,“说点什么呢”是从语言上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肉骗走了多可惜”则是从说话的内容上给以提示。这宽松的语言环境,激发了学生畅所欲言的胆量。

(二)凭借精妙语言,培养学生能说会道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敢说话的勇气和会说话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凭借教材的精妙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内容,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如《古井》一课中的第二段,描写乡亲们到古井挑水情景的语言文字很美,它是运用景色的变幻来突出人们挑水的时间长,运用“叮叮当当”“吱悠吱悠”这些像声词来描写挑水的热闹场面;运用“络绎不绝”“湿漉漉的地面”来说明取水的人很多。如何将这优美的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首先我们要求学生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运用这段话:一是理解这段话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乡亲们到古井挑水的情景(从时间上、人数上、场面上);二是体会作者运用了那些有特色的语言来表达的;三是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这动人的场面。这一、二项是就课文的语言结构和语言特色的消化吸收给以提示,以促进学生自己语言与课文语言的接轨,第三项则借助课文语言的规范化来训练学生口头语言的逻辑性和形象性。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口头语言既吸取了课本语言的精华,又有了自己的语言特色。这种借教材的语言文字练说,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了口语交际水平。

(三)创设竞争格局,培养能言善辩的技巧 竞争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阅读中,巧设竞争格局,利用课堂这一得天独厚的口语交际的天地,培养学生能言善辩的能力。一位教师在教学《将相和》以后,让全班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对《将相和》中的人物,以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开展辩论。老师则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的表达效果,给予适当调控。学生则在课堂上展开了激烈的雄辩;喜欢蔺相的同学大谈“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上蔺相如的聪明才智;而廉颇举出“负荆请罪”“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功,并提出“渑池之会”的功劳有廉颇的一半,因为他兵集边境,秦王不敢不击否;喜欢赵王的一方则另辟蹊径, 用人上赞扬他的慧眼识才。辩论的各方据理力争,充分运用课文的语言材料旁征博引,学生的思维活跃,语言有理有力,充分展示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这一关于任务的辩论,从心理学限度来说,是顺应学生的好胜心理和表现意识,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千方百计据理压倒对方;从语言学的监督来说,教师是有意激发学生充分运用课文的语言材料,使课文语言在转化吸收的基础上转化为口头语言;从课文的内容来说,材正是通过“将相”的“不和”到“和”,让学生领悟出:足智多谋、能说会道的蔺相如和机智勇敢、知错就改的廉颇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他们的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保证。

由此可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不仅仅促进了学生对课文语言的深刻理解,也实现了学生自我语言与课文语言的接轨,是训练学生能说会道的有效途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3f592125f0e7cd1842536e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