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朗读朗读朗朗上口读出真谛》,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朗读朗读朗朗上口读出真谛
作者:张孝兰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8年第12期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永恒的话题,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通过反复地、有感情的朗读来培养语感。本文认为:通过朗读,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文章内容;可以触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可以进行句式训练;还可以领悟写作方法。 关键词:朗读;阅读;语感;渲染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48-1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精美的文章,我们应该尽量让小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和领会。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得深刻。
一、激发兴趣,借助纯真的生活经验融入文本
明代朱熹说,读书需“眼到、口到、心到”。这三到之中,“心到”犹为重要。因为学生对文本总是在原先的生活和经验基础上去领悟,只有建立起生活和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才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内心世界产生一种阅读期待,从而借助生活经验的纯真把自己大胆地融入文本之中。
如在教学《游园不值》时,对于“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学生没有能够很好地体会出诗人的意外惊喜,句子读得平平淡淡、干涩无味。这时教师故意说:“哎,看来今天‘我’兴致勃勃而来,却要失望而归了!”这时有学生点头表示遗憾,但是也有学生提出了反对意见:“不对,诗人虽然没有进入园中,但还是看到了一枝红杏,心中是比较开心的。”又一个学生说:“诗人虽然没有看到满园春色,但是他从这一枝红杏上可以想象出园中的美景。”这一句立即提醒了原先表示遗憾的同学,他们立即改变了原先的看法。老师微微一笑:“如果你是诗人,你仿佛看见了园中的哪些美景呢?你得通过朗读把你看时的感受读出来吧?”于是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读起句子来。等到再次指名朗读时,学生已经能够自如地、有声有色地朗读了。 二、反复朗读,引导学生真诚地涵咏体会
学生对文本有了浓厚的兴趣以后,应该让学生反复诵读,充分真诚地感知文章的语言精美之处,从而进行语感训练。
记得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时,当读到“艄公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了黄河的主人”这部分时,老师看到许多同学眼里写满了惊奇与疑惑,于是先引导学生质疑:“艄公在惊险的黄河上驾着羊皮筏子,如同在平地上行走一样平稳与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3c9948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