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的另一部分记忆

2022-05-02 06:38: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甲午海战的另一部分记忆》,欢迎阅读!
甲午海战,一部分,记忆
甲午海战的另一部分记忆

西门送客

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走向的影响巨大,其前因后果已经在主流的宣传、教育体系内反复传播,然而,个中还有许多不为人们熟悉的人物和故事,更能引起我们的思索和叹息,尤其是在那场悲壮的海战中 处斩方伯谦

甲午海战后,李鸿章奏称:“兹据丁汝昌查明,致远击沉后,该管带方伯谦即先逃走,实属临阵退缩,应请旨将该副将即行正法,以肃军纪。 济远舰管带方伯谦随后被押至旅顺黄金山下处斩,罪名是临阵脱逃,时年四十二岁。这一处置,当时不但军中哀之,洋员不服,就连敌军主帅都颇感惊异。

方伯谦死后不久,就有人写书为他鸣冤,其中提到方伯谦回港后屡次提请验船,丁汝昌和刘步蟾均不理会,而船有无受伤本是判定属否临阵脱逃的力证。

方伯谦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镇远舰管带林泰曾等人,都是福州船政学堂一期毕业生,一起被公派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校留学。战争爆发前,方伯谦屡次上书给李鸿章,奏请速添快船,改善装备,将舰队聚零为整,“有事则全队出北洋游弋,若遇倭船,便于邀击”,有如此眼光的人才,当时找不出几个。

黄海海战中,济远舰以一敌三,虽有广乙舰相助,但广乙舰不过一国产的千吨级小舰,自顾不暇也不堪一击,很快就丧失了战斗力。就单舰而言,敌方三舰无论在吨位、速度还是炮火指标都在自己之上,一舰尚且不敌,何况三舰?济远舰接战后,舰上人员伤亡非常惨重,包括大副、二副在内,已有五十七人死伤。

方伯谦见致远舰沉没,加上济远舰已经受伤,炮不能发,才率舰先于全队撤出战场的。在被敌舰追击的过程中,致远舰悬挂白旗,继而加挂日本旗。这点,无论是从传统的儒家气节角度,还是站在现代海军的荣誉感角度,都确实不妥。但悬挂白旗以及敌旗毕竟属于迷惑敌人的逃生手段,何况最后还因此麻痹对手,终用尾炮击伤吉野,迫其退却,济远舰从而也得以保船回港。从这个结果来看,就算方伯谦无功,也不至于有死罪。

其实这些都不是关键,像黄海海战这么大的失利,国家确实需要一个人来做坏人、承担责任,以保护朝廷的威信,何况,败战之后,士气低靡,惩处变节分子或者害群之马往往能起到振奋士气的作用。 所以,方伯谦死定了。

殉国录

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和十四名管带,共计十五名高级将领。 一名当场阵亡: 经远舰管带林永升;

七名慨然自尽,主动殉国: 提督丁汝昌

定远舰管带刘步蟾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镇远舰管带林泰曾 超勇舰管带黄建勋


扬威舰管带林履中

靖远舰管带叶祖跬(后被水手拼死救起)

海战正酣时,高升号运兵船不巧经过作战海域。高升被日舰浪速追上并完全控制。英国船长高惠悌在此情况下只得承认被俘,并准备跟随浪速而去,但这遭到了船上清军将士坚决反对。在敌舰大炮对准高升号的时候,清军将士用步枪还击敌人的军舰,不到半小时,高升号沉没。船上官兵一千一百一十六人中,八百七十一名壮烈殉国。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军队啊?

“愤青”与“汉奸”

光绪亲政后,开始要求慈禧放权,他年纪轻轻,雄心勃勃,颇想成为一代明君圣主。从小就跟着翁老师学习,光绪受到他很大的影响,以致“每事必问翁同龢”,过于依赖了。 翁师傅乃当时著名的清流派领袖,此人眼界、能力都有限,但善于占领道德制高点,基本上遇到国际问题便一概主战。李鸿章越不想战,翁师傅就偏要他战,至于如何战,战的结果等技术性问题,翁师傅不屑于考虑,也考虑不明白。

据说,一代中兴重臣恭亲王奕临死前,光绪亲自前往探视,当时就问,“朝中人物,谁可大用” ?小皇帝想让他推荐自己的翁师傅的,但恭亲王就是不提。小皇帝等不及了,就问:“如今的户部尚书翁同龢如何?”恭亲王挣扎着起来,大声说:“是所谓聚九州之铁不能铸此错也!

恭亲王老于世故,阅人无数,如此大的反应,估计不是无缘无故的。光绪毕竟年纪轻,被他的翁师傅一鼓噪,便成了最坚定的主战派。

正因如此,小皇帝才不断辱骂七十多岁的李鸿章,逼迫老李立刻率领他那过气的淮军,杀奔战场,至于有无准备,胜算如何,从不考虑,或者干脆瞎指挥一通。 譬如旅顺吃紧,李鸿章就收到小皇帝的谕旨,著丁汝昌即日前往旅坞,将尚未修好的“定远”“来远”两船带出,倘两船有失,即将丁汝昌正法! 北洋舰队被困威海卫后,小皇帝又下令:“我海舰虽少,而铁甲坚利,则为彼所无,与其坐守待敌,莫若乘间出击,断贼归路。……倘能奋力保全,将登岸之贼迅速击退,朝廷破格酬功,即丁汝昌身婴重罪,亦可立予开释。

小皇帝好激动,火气又大,但他哪里知道,北洋舰队在军舰减少、多数负伤的情况下,乘间出击恐怕只是加速死亡。断贼归路,又如何断起?

李鸿章访问欧洲时,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揶揄李只会打内战,老李渭然叹道:“在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子手底下做事,能有什么办法呢!”最苦《马关条约》的谈判,老李挨了一枪不说,还得背上卖国贼的骂名,如他自嘲:“七十老翁,蒙汉奸之恶名,几有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之势。从战争到外交,老李“以一人敌一国”奈何?还不如当初跟着清流党人意淫,最多一死了之,落个好名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39c5a56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