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手抄报一年级

2022-07-17 10:28: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风手抄报一年级》,欢迎阅读!
抄报,家风,年级
家风手抄报一年级

家风是一个家的道德标准,他就好像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下面是关于家风手抄报一年级的内容,欢迎阅读!

家风手抄报1

家风手抄报2

家风手抄报3

关于家风的手抄报内容:《袁氏世范》

作者,袁采,生年不详,卒于1195年,1163年进士,后官至监登闻鼓院,类似负责信访接待,为官刚正。 “小人为恶不必谏”

袁采为人才德并佳,时人赞称“德足而行成,学博而文富”。在任乐清县令时,他感慨当年子思在百姓中宣传中庸之道的做法,于是撰写《袁氏世范》一书用来践行伦理教育 《袁氏世范》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所以又称《俗训》。

书中有许多句子十分精彩,如“小人当敬远”“厚于责己而薄责人”“小人为恶不必谏”“家成于忧惧破于怠忽”“党人不善知自警”等等。

《袁氏世范》很快便成为私塾学校的训蒙课本。历代士大夫都十分推崇该书,奉为至宝。

(圈点):《袁氏世范》是中国家训史上与《颜氏家训》相提并论的’一部,真正做到了“垂诸后世”。

关于家风的手抄报内容:《朱子家训》

作者,朱柏庐(16271698),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毋临渴而掘井”

朱柏庐的父亲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柏庐侍奉老母,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他始终未入仕,一生教授乡里。他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


进,躬行实践。他与顾炎武坚辞不应康熙朝的博学鸿儒科,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

《朱子家训》全文五百余字,内容简明赅备,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圈点):《朱子家训》全文虽只有506字,却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 家风作文

大概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吧,作为高级工程师的老爸会把“学习第一”作为口头禅,作为教师的老娘会时常念叨“应该文质彬彬”。这两句把我耳朵都磨出厚茧的“圣诏”也可以说成是我的家风。

从记事起,每逢来客+都会看到父母满脸堆笑,落落大方接待客人。于是,不是一顿香甜可口的饭菜,便是一场“之乎者也”类的高谈阔论。我与哥哥则不问不开口,有问必答,大人说话不插言,大人吃饭不上桌,于是博得了客人的夸奖:“你家的孩子真懂

事。”“不愧是知识分子,就是与众不同。”但是平时,淘气的我与哥哥会时不时“犯上”的。例如给睡觉的老爸别上一只发卡,再梳两个标致的小辫,于是老娘手执笤帚将我们统统赶到厕所或阳台上,还能听到老爸的怒斥:“竟敢在皇上头上动土。”

虽说是90年代了,但由于封建意识的影响,父亲总是用些封建教育方法来管制我们。但正是这些教育方法,使天生贱皮子的我与哥哥在学习上总是名列前茅。每当夜晚;家中从无哗啦啦的搓麻将声,也无地动山摇的音响声,只有我与哥哥写作业的沙沙声与父母翻书报的声音。有时,全家人也会为了一道数学题而争得面红耳赤。但毕竟是封建的教育于是出现了一切的封闭政策!收音机不让听,假日不许出去游玩,似乎想让我与哥哥成为书呆子。不,连课外书也只能在厕所或被窝里偷看。我真想对父亲说:“都90年代了,老掉牙的教育方法也该改改了。”但怯于父亲的威严,话到嘴边总是又咽了回去。 这就是我的家风,有利有弊。但我坚信,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时代的家风会落脚于我家。我的家庭将变得更充实,更美好!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38ffc70b2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1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