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如何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摘编

2023-02-16 15:23: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如何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摘编》,欢迎阅读!
意识形态,社会科学,摘编,主导,哲学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如何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1、理清哲学社会科学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哲学社会科学是对真理的自由探索,属于私人领域(一般称学界或学术界)的知识或探索,因此,近些年有人主张淡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意识形态属性,宣扬“让学术的归学术,政治的归政治但是,安维复认为哲学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两者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当某种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解决了学术问题,而且还能解决社会—政治问题的时候,这种哲学社会科学就具备了成为意识形态的可能性。哲学社会科学在得到学术共同体的认可的同时,表达了更多的利益诉求并兼容了更多的思想情愫,得到了公众和国家的认可的时候,这种哲学社会科学的影响力就从学术的自由探索嬗变为具有国家权威的意识形态,从学者的个人发现跃迁为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即从学术走向了政治

哲学社会科学处于多种社会利益诉求经济基础)和全社会的核心价值(上层建筑)之间,多种社会利益诉求经过哲学社会学的“加工”和“提炼”变成社会思想或公共舆论,成为全社会核心价值的“思想库”;同时,国家的指导思想也通过哲学社会科学的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多种社会利益诉求的深层结构及其政策空间。哲学社会科学的本分就是对真理的自由探索,但其社会功能之一就是必须成为全社会核心价值的“思想库”

在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是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本质体现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和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诉求的集中体现。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其中中介的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来,有着明确的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传递多种社会利益诉求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还具有向在校的大学生传递和构建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的特殊社会功能,是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力。

2“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解释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理论对日常生活领域的疏远,没有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传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解释力长期基于崇公抑私的价值指向,市场经济则在现实生活中拓展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个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公共领域的话语与民众在日常生活领域的话语存在着背离,并使得认同主体形成二元价值现象和双重人格现象,很难从内心也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的学者躲进象牙塔中,自诩远离世俗生活,不参与人民群众的实践,学术话语中崇洋媚外蔚然成风。

解释力已经远远落后于社会现实的需要,无法为剧烈变化的社会中出现的新问题给予正确的解释和回答,从而失去了大多数民众的认同和支持。在很长时间里,国内学者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研究形成了一种惯性和套路,大多避重就轻,就事论事,往往只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本身或建构的方式方法上去思考问题,而不注意把握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当前,伴随着社会的变迁,新的时代问题大量涌现,完全沿用主流意识形态中旧的话语


已不能对现实世界作出合理的解释,甚至一些旧的问题也同样如此,“迄今为止,还没有从理论上对化会主义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问题、剥削问题、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为什么‘垂而不死’等问题作出令群众信服的解释。而阐释主流意识形态的文章对重大问题避而不谈,即使谈也是牵强附会。”其结果导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弱化。

3“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与时俱进,理论创新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解释力是指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体系,需紧密联系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活动并能够给以科学全面的阐释,具体内涵包括:“其一是从实践中来,依据当代视野予以解读,使其本真规定得以说明并获得生命力;其二是到实践中去,对当代人的生活和实践起着正面的积极引导作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解释力是变化的,其内涵随化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这也是其解释力的基本保障。能否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解释力是应对多种社会思潮对主流意识的冲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关键。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滞后是造成其解释力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新变化反应不够灵敏,对新成果吸收不够及时,造成理论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实践,致使其在与其他意识形态的斗争中有时陷入被动境地。意识形态的解释力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理论研究不能及时有效地解释现实问题只会增加认同主体的困惑。理论究过程中,有的研究者打着理论创新的旗帜进行所谓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重构,甚至注入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其结果不但不能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反而进一步加剧了思想领域的混乱。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解释力下降也与当前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浮躁化有关。从事社会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需要能够长期坐下冷板凳进行深入地研究非一日一时能够奏效。市场经济中各种利益的诱惑致使部分学者并不能够潜下心来,所出的理论成果重复性的应景之作多,原创性的、深入思考的高质量成果少,对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解释力贡献不大。部理论研究者缺乏使命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不自信,理论研究中常常不自觉地淡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地位,把具有政治诉求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变为坐而论道的学术清谈,理论研究对现实问题回应乏力。这一现状如不能改变,势必会削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解释力,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

总之,为了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主导地位,首先必须明确高校哲社会科学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诉求和对主流意识形态间的中介作用。同时还必须做到“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加强大学生等社会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做到“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当代社会义建设的实践活动,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387fcf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