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欢迎阅读!
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生物系已有80多年历史,1992年成为现在的生命科学学院。老一辈科学家为本学科打下了坚实的研究基础,创造了优良的学术氛围。植物学、生物化学等二级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办首批批准的博士点。1999年,我院生物学学科成为全国首批一级学科。我院生物学学科的二级学科方向齐全,历史悠久而又勇于探索和创新,师资队伍强,人才培养经验丰富,使本学科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我院植物生理学等四个博士点在1988年被当时的国家教委评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在2002年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北大生命科学院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和细胞生物学博士点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自1996年以来,得到了国家教育部“211工程”,北京大学“创一流大学985工程”等重大项目支持,获得这些项目支持经费超过8000万元,极大改善和装备了科研和教学基础设备和设施,优化了科学研究条件,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科研和教学氛围,进一步提高了办学水平。同本学科直接挂钩的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蛋白质工程与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生物膜及膜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凝聚力强,努力向上,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博士生导师36名,教授43名,其中中科院院士3人,长江特聘教授8人,获杰出青年基金者12人,获博士学位者68人。根据本学科发展的趋势与规律和我国的特点与需求,结合我校的条件以及长期的积累,本学科已形成了下列几个方向并各具自己的特色: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植物分子生物学及发育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信息学和生物技术及工程。目前,我院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多项,科研经费每年4000余万元,其中包括科技部“转基因专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主持项目和子项目若干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近3年来,本学科共发表SCI级刊物上的论文数百篇。近年来还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刊物(如Nature, Nature Cell Biol., PNAS, Plant Cell, JBC等)发表论文,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我院一贯重视人才培养,从多方面创造条件,培养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获得了很好的成绩。近两年来,我院三次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不少获得了博士学位的毕业生在世界一流学术刊物(如Cell, Nature, Science等)上发表学术论文,获得国际国内同行的高度赞扬。
我院重视培养和吸引优秀研究人才和师资,加强基础研究,重视学科交叉,注意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国际合作和增进学术交流是我院总体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院同多个世界著名大学和研究所保持着紧密的学术关系,并且有多名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毕业或在读,为提高我院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生命科学学院部分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和领域: I.植物功能基因组学
随着双子叶植物拟南芥(2000年)和单子叶植物水稻(2002年)的基因组项目的相继完成,人们已经在基因组水平上了解了这两种高等植物的组成和结构,因此,植物功能基因组学已经成为国际植物生物学研究前沿的一个焦点。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就是在基因组水平上大规模、高通量地在DNA水平(基因组学)、蛋白质水平(蛋白组学和结构基因组学)甚至
代谢产物水平上(代谢组学)上对基因的功能进行鉴定。我院学术带头人书要从事的研究领域包括植物发育生物学,植物功能基因组及蛋白组学,光合作用光反应机理研究,植物系统学及进化,等。主要博士生导师有:许智宏院士,邓兴旺教授,朱玉贤教授,赵进东教授,顾红雅教授,瞿礼嘉教授,白书农教授,崔克明教授,饶广远教授等。
II.细胞增殖分化生物学
细胞是整个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整个生命活动依赖细胞增殖和分化来实现。没有细胞增殖,就不可能有细胞数量的增加,也不可能有真正的独立生命体;没有细胞的分化就没有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器官的出现,包括我们人类。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增殖和分化伴随着整个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组织器官的更新,而这一过程又受到多途径、多层次的细胞信号通路的调节。开展对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机理的研究,是从根本上认识生命活动结构和功能本质的基础。细胞分化是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干细胞、动物克隆、修复医学研究及其应用的理论基础。细胞分化往往涉及细胞的不对称分裂和细胞程序性死亡,而这一过程又通过细胞信号传导网络来调控。
细胞生物学学科于1996年获教育部“211”工程的重点支持,1998年又获北京大学“985”项目的支持,极大地改善和装备了科研和教学基础设施,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主要博士生导师有:翟中和院士,朱作言院士,丁明孝教授,陈建国教授,张传茂教授,苏都莫日根教授,张博教授,舒红兵教授。
III.生物大分子结构学及后基因组学
结构生物学是从结构的角度研究生物大分子。它主要使用X-射线衍射晶体学、核磁共振、电子显微镜学以及其它光波谱学和生物物理学手段,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化学方法,来测定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运动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从而在分子水平完整描述生物学现象的机制,揭示生命现象本质。一般认为只有当蛋白质分子表达后形成特定的三维结构时,才能完全表现出其专一的生物学功能。因此从分子水平研究有机体的重要生命活动规律,不仅需要基因序列的信息,还必须依靠全面了解相关蛋白质的精细三维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人类基因组的初步测序已经完成,同时也有许多其它生物基因组的测序也已经完成。此时,各国已经开始把目标集中在后基因组的研究上,其中一项,就是结构基因组的研究,目前已经成为结构生物学的热点领域。罗明博士、苏晓东博士相继被北大聘请为长江教授,于2000年开始组建结构生物学实验室,开展结构基因组学研究。目前已配置了一套国内目前最先进的X-光生物大分子单晶衍射仪,在北大初步构成了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团队和相应的设备条件。它在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如863结构基因组学研究项目中,起着主导作用。
Ⅳ.动物多样性及保护生物学
在科技和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口的迅速膨胀,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生物多样性的下降速度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生物圈的整体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的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存在之间发生了强烈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生物学作为一个新兴的、并带有强烈挑战性的学科迅速发展起来。在我国,生态危机也是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最严重的而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团队具备较大的优势。研究团队在动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已经进行了二十余年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已经培养了一支二十多人,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野外工作经验的年轻队伍,先后承担了大熊猫、白头叶猴、网蛱蝶、银鱼等物种的长期研究,以及有关中国自然保护区研究、青藏高原和藏东南生物多样性考察、台湾海峡生物地理格局的研究、中国关键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洞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36e42ba1a37f111f1855b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