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僚政治制度读后感

2023-01-29 00:20: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官僚政治制度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官僚,古代,政治,制度


感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

吴宗国,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隋唐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通过阅读吴先生的《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深有感触,吴先生,全方位的理解和阐述了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和未来的趋势,从马克思政治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多方面理解中国的官僚政治的特点以及其产生的影响。



中国的官僚政治传统十分深厚,历史十分久远,传统封建关系十分强固,在专制时代,官僚政治与中国文化的每个因素都显得水乳交融,这体现在作者在书中不止一次的强调官僚政治的包容性和贯彻性,使得政治渗透到了本身不易达到的几乎一切领域。作者整合前人的思想,对于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角度得出的一系列关于政治的论述十分到位,接着对儒家文化两税制,科举制综合分析。两税制提供了中央集权的物质基础,科举制则拉拢各方势力为统治阶级服务,并借此统一意识形态,拘禁人们的思想,大力的提倡和要求民众接受儒家的“最便于专制”的思想,一切均是为了专制的统治,吴先生对仕宦阶层与农民阶层的生活作了比较,仕宦以“政治作为达成经济目的的手段”,创造出腐败与贪污的风气;农民则实际为农奴,一切受制于官僚,一直受到商业,高利贷,地权兼并,差役,摊派,贪污等各个方面的剥削。本书还以发展的角度看待官僚政治与专制制度官僚政治的包容性和贯彻性直接导致了社会的停滞直至旧官僚制度的覆灭。

当然,作者的某此观点还是值的商榷的,我认为书中将官民对立作为主要矛盾,问题从中国长期的历史说起,历朝历代的制度虽有共性,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官僚内部的分裂合并与相互制约对于历史的整体还是有很大影响的。作者认为科举制不符合官僚政治故有时会采取手段抵消科举的影响,使科举流于表面。事实是科举产生的社会流动率还是很高的,科举只是作为一种流动的手段,部分的重新分配,并不抵抗官僚政治,且能保持社会的稳定性。



说到科举制度这不禁会想起察举制,察举制成立于汉,并最终在隋唐演变为科举制的察举选官制度阎步克先生的《察举制度变迁史稿》系统的讲述了察举制,察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帝国政府的一种选官程序,它主要存在于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古代政治行政制度的发展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贵族世卿世禄制,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等不同样式的选官制度后来又发展了孝廉岁举制度我们从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来看,察举考试和学校考试都构成了科举制度的渊源。在西晋,虽然君主对察举制给予了重视,但是出现的“九品中正制度就是以家族的阀阅等给人以品,然后根据这个来任命官员,这种制度就是一种特权制度我们应该承认,领导考察与群众推荐相结合的察举制,在实行的几百年里也为两汉王朝选拔了大量的有用的人才,只是随着政治腐败日趋严重,察举不实的现象时有发生,至东汉晚期,察举制已成为豪强或官吏安插私人的工具,这一制度才逐步失去其创设之初的功能。察举制成立于汉,并最终在隋唐演变为科举制的察举选官制度科举作为一种制度在最充满活力的时候也潜伏着深刻的危机。

古代官僚政治制度存在大量的问题,几千年积攒的问题不是几十年能解决的。然而,钱穆先生的《中国古代政治得失》一书更加权威的 揭示了中国历代






政治制度的弊端。

中国历代政治从秦到清两千年,我们对以往的传统政治不能简单地说它是专制政治。我们平心从历史客观方面讲,这两千年,在政治上,虽然有很多很可宝贵的经验但也有很多的流弊。以下是我对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感悟:

第一: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这从某一方面讲是好的,一个国家该要有一个凝固的中央。政治进步,政权自然集中,任何国家都走这条路。开始是封建,四分五裂,慢慢地就统一集中。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直到今天,成为中国政治上极大一问题。这问题孙中山先生也提到,对于新的县政,我们该如何建设,旧的省区制度,又该如何改进,实在值得我们再细来研究。当知中国政治上的中央集权,地方没落,已经有它显著的历史趋势,而且为期已不短。地方官一天天没有地位,地方政治也一天天没有起色,全部政治归属到中央,这不是一好现象。如何使国家统一而不要太偏于中央集权,能多注意地方政治的改进,是我们值得努力之第一事。

第二: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治,已造成了社会各阶层一天天地趋向于平等。中国传统政治上节制资本的政策,从汉到清,都沿袭着。其他关于废除一切特权的措施,除却如元清两代的部族政权是例外,也可说是始终一贯看重的。因此封社会很早就推翻了。东汉以下的大门第,也在晚唐时期没落了。中国社会自宋以下,就造成了一个平铺的社会封建贵族公爵伯爵之类早就废去,官吏不能世袭,政权普遍公开,考试合条件的,谁也可以入仕途。孙中山先生曾经说到:他要革命,他跑到外国,只结合一些知识分子,这是不够力量的。他看见中国社会有许多帮会和秘密结社,他认为这是中国社会一力量。中国传统政治向来就注意节制资本,封建势力打倒了,没有资本集中,于是社会成为一种平铺的社会中国人是最平等,最自由的。然而正因为太过平等自由了,就不能有力量。社会平等,什么人该爬上来当官掌权呢?中国传统政治,规定只许读书人可以出来问政,读书人经过考试合格就可做官。读书人大都来自农村,他纵做了官,他的儿孙未必仍做官,于是别的家庭又起来了,穷苦发奋的人又出了头,这办法是好的。不过积久了,读书人愈来愈多,做官人也愈来愈多,因为政权是开放的,社会聪明才智之士都想去走做官这条路,商业就被人看不起。西方社会就不同,先根本不让你做官,实际纵使封建贵族,也没有所谓官。于是社会上聪明才智之人都去经营工商业待他们自己有了力量,才结合着争政权。中国很早就奖励读书人,所谓学而优则仕,聪明人都读书,读了书就想做官去,所以使中国政治现出一种臃肿的毛病。

第三:长治久安,是人人希望的,可是在这种情形下的知识分子,至多也只能维持上三代。起先是一个勤耕苦读的人出来问世,以至飞黄腾达,而他的下一代,很快就变成纨绔子弟了。于是有另一个家庭里勤耕苦读的人物,又再昂起头来。我们只看宋明两代的宰相,多数是贫寒出身,平地拔起的。然而天下太平,皇帝可以两三百年世袭着,做宰相的人,前十年还在穷乡茅檐下读书,但皇帝已是有着七八世九十世的传统了。相形之下,皇帝的地位和尊严,自然一天天提高。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将。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

第四:是中国的政治制度相沿日久,一天天地繁密化。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订一个制度来防制它,于是有些却变成了病上加病。制度愈繁密,人才愈束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2ca25f744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