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人杜甫笔下的长安雨灾

2023-01-10 21:01:3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诗人杜甫笔下的长安雨灾》,欢迎阅读!
长安,杜甫,笔下,诗人
大诗人杜甫笔下的长安雨灾

大诗人杜甫笔下的长安雨灾

对北京居民而言,2011年的623日和2012年的721日,都将是终身难忘的日子:一个向以缺水闻名的北方城市,竟然因为数小时的暴雨,两度变成水乡泽国,人或为鱼鳖。尤其是2012年的721日的暴雨,官方公布的数字,这一天,北京地区死于洪水、泥石流、雷击、触电、房屋倒塌、高空坠物等原因的人数,就多达77名。

暴雨成灾,编年体史书中屡见不鲜。但是,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二十一世纪,有如此众多的死亡人数,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我不由地想起了唐朝的一次雨灾,杜甫在诗歌里写过的一次雨灾。 这次雨灾,史书里有所记载。《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云:天宝十三载(754)七八月间,关中一带阴雨连绵,唐玄宗李隆基“忧雨伤稼”。奸相杨国忠专门选了一些长得好的.庄稼,献给李隆基。说是雨水虽多,对庄稼并没有危害。李隆基信以为真。扶风太守房上书报告水灾,杨国忠指使御史,罗织他的罪名。“是岁,天下无敢言灾者。”

其实,是史臣寡闻,天下有敢言灾的,他就是诗人杜甫。杜甫一气写了三首以《秋雨叹》为题的诗歌,如下: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决明,草决明,决明子草)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黄金钱,草决明花呈黄色)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汝,指决明子草)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香泣。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两句形容雨水之大)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禾头句,写淫雨时间之长) 城中斗米换衾,相许宁论两相直。(雨后物价腾涨)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衡门,穷人简陋住所。环堵,家徒四壁)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三首诗,第一首描写决明子草虽经淫雨而生机不减,不像其他百草,被雨水沤烂而死。文学史家多认为,杜甫这是拿决明子比喻君子身处乱世的危险,逃得过秋雨,却逃不过秋风。第二首写雨水之大,之持久,以及对庄稼危害之烈,对物价影响之巨。不难想象,当时包括长安在内的关中地区,一定是洪水泛滥。第三首写雨水对像自己一样的平民百姓的生活的影响,困居家中,以至于门外长满了蓬蒿。不懂事的孩子在风雨中奔走嬉戏,反衬出诗人的忧愁深重。

有论者说,杜甫写这三首诗,是为了揭穿杨国忠的谎言。我认为,这是可能的。但诗的实际意义,决不局限于此。除了本身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我们今天还可以根据它们所描写的长安雨灾,来跟当今的北京雨灾做一个比较:同样是大雨,同样是首都,1258年前的长安,却只是庄稼受害、物价飞涨、百姓困居家中,而今天的北京,除了这些后果之外,还死了这么多人!根据诗圣写诗,对于百姓的苦难从来不加讳言的特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年长安应当没有死于雨水之人。这一点,6.237.21两次大雨,故宫都并未积水成灾,可为证。两者之间后果的天壤之别,令人深思。

雨水面前,现代人的生命反而比古代脆弱的原因,暴露了许多现代化设施的致命缺陷:市政排水工程设计标准过低,道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管理缺乏防患意识,输电线路缺少应急断电设置,消防队之类救灾机构机械设备不足……不胜枚举!孔子曰:苛政猛于虎;我要说:市政猛于虎。

我认为,如今搞市政设计的专家,都有必要去好好地学习一下古(包括唐朝、明朝、清朝的人)是如何建设一个城市的。古人云,“城以盛民”,决不能儿戏视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2c5af4dac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