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资本与中国人的关系网》,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社会资本与中国人的关系网
作者:周凡
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8期
社会资本自从被引入国内社会学界社会学以来,便成为了社会学界的研究热点,当然也受到各个领域的青睐与运用,它开拓了社会学家对于社会现象研究的新视野。但是目前关于社会资本的研究并不完善,在社会资本的概念上存在着多种分歧和争议,导致其内涵并统一。社会资本的概念最早由法国的布迪厄引入到社会学的领域中,科尔曼对社会资本理论进行推广,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通过体制化关系网络的占有而获取的实际或潜在的资源的集中大多数人也秉持这一观点认为社会资本是嵌入在个体关系网中的资源。科尔曼对社会资本的形式加以界定,他认为社会资本包括义务与期待、社会关系网络、规范和有效惩罚、权威关系以及多功能的社会组织这几种形式,被大部分学者认同。学者(李东旭,2010)将现有国内外的各种学者观点分为:一、资源说,将社会资本当成一种资源。代表学者有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美国社会学家林南。二、能力说,社会资本是一种获取资源的能力。代表学者有外国学者亚历詹德罗·波茨等人,国内学者边燕杰、丘海、王珺、姚海琳、赵祥等学者都持此观点。三、功能说,认为社会资本具有重要的功能。国外主要代表的学者有博特、科尔曼等人。四、社会网络说,社会资本就是一种网络社会关系,代表学者有布迪厄、波斯特。在社会资本界定的角度上来看有的学者侧重于社会关系网络,另一些学者则侧重于个体获取社会网络的能力。从在概念的研究主体上来看有的学者侧重于研究个体,而另一些学者则侧重于企业、社区、一些群体性的组织的社会资本研究。
一、中国人关系网相关概念研究
关于关系网,尤其是中国人的关系网更是一件难以界定的概念,引用边燕杰教授的一个概念:“所谓关系主义”,是相对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而言的,关系主义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论逻辑,关系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伦理本位、关系导向。在关系主义理论家看来,个体和集体的利益及其边界是动态的,因为它们是植根于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集体与集体的关系之中的。一个行动个体,如果生活在伦理本位、关系导向的文化中,那么他她的基本行为准则就是“划圈子”:最外围是熟与不熟的圈子,熟人之中是亲与不亲的圈子,核心圈是既熟又亲、再加上义、利高度一致而达到的信任。关系主义文化中的行为规则是熟、亲、信。”从关系文化上来看边燕杰教授将中国人的关系文化赋予了具有中国人特色的内涵例如人情、面子、回报等而在西方则不存在这些内涵。在中国人关系的研究中,最为经典的便是边燕杰教授将宴席主人、客人或陪吃的频率是来衡量中国人关系社会资本,他将中国人关系资本分为三种模型,第一是关系作为家庭义务延伸的网络,主要针对家庭成员你和拟家庭成员而形成的关系网络,是一种情感型纽带。第二是关系作为特殊工具性纽带的交换网络,主要针对自己亲密好友,同学。第三是关系是作为非对称性交易的社会交换网络,主要针对具有多样性关系网络好友,被认为是一种情感型和工具性相结合的纽带。中西方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植根于中国人传统文化背景中的中国人关系网则和西方到底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中国人关系网与社会资本的关系
在翟学伟发表在《社会》中《是“关系”还是社会资本》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资本与中国人的关系网的概念有重合的趋势,但是却忽略了中国人关系网中的特殊情况和微妙的区别。所以他从社会资本和关系的抽象度、对应性、和社会形态中辨析,认为社会资本的基础是公民社会。而中国人的关系网则是以家庭为本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当然他认为在中国人这个特殊的文化环境下,“人情社会”、“面子社会”所以有时候社会资本理论并不能解释关系社会中所发生的一些现象,例如一家农户请客吃饭至少在中国人,许多请客吃饭不仅仅是简单的祝贺、聚会,或炫耀性消费,而可能是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求人办事、向众人显示自己的网络优势或储蓄人脉等等。如果我们认定此农民的请客活动只是限于前者的收支相抵。那么这种现象用社会资本理论解释足够了;如果其用意在于后者,那么最好就要回到关系理论当中去,因为中国人人想在关系中所做的投入和收益在社会资本理论中是看不到的,或者会被忽略,至少在研究网络规模、信任、规范、合作、互惠和参与等方面不足以解释这些现象。
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主要的表现形式概述为义务与期望、信息网络、规范和有效惩罚、权威关系。这些方式很难将中国复杂的关系之间的互动表达清楚,但是目前还是有很多国内学者将社会资本等同于社会关系网络,这种研究是否科学,社会关系网络是否能够完全代替社会资本的存量这是一个让人质疑的事情。在笔者看来直接说社会资本就是中国人的关系网这个命题显然是不成立的,虽然两者有着共同之处,但是在中国人关于关系网中的“面子”、“人情”、“仁义”用社会资本这个概念则是很难讨论到这一层面的内容。 三、社会资本与中国人关系网的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交友方式,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社会资本和社会关系网的变化。林南预测到,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的方兴未艾,为社会资本研究者提供了另一重要阵地。这种刚出现的新制度和文化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间的互动提供了一种新的基础。在他看来,所有形式的资本发展的全部范围和效用都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中考察到,计算机网络基本上是关系和嵌入性资源,迫切需要做的工作是理解计算机网络是如何建立和分割社会资本的。
互联网具有的匿名性、异步通信、不受时空限制的技术特征可帮助人们维护社会联系、扩展社会互动拓宽了人们关系网的发展渠道。但是,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世界带来一系列改变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问题。1998年,克劳特等人最先发表了关于互联网使用与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发现,人们在互联网上花的时间越多,与家庭成员的互动时间则越少。这使人们变得更加抑郁(Kraut et al.1998)。还有的学者经过实证研究,认为互联网的使用减少了人们的社会交往。另一方面,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互联网使用能够促进人们的社会联系,提升人们的社会资本。关于互联网到底对社会资本是如何影响的,这种影响结果在已有的研究中褒贬不一,笔者认为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每个学者研究目的和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则导致了此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象的发生。所以未来的社会资本和人际关网络的主要发展,在互联网的影响之下,将会呈怎样的一种趋势都是值得学者去探索去思考的。 四、总结
中国的社会关系网络是一个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关系网。以家庭为本位,强调亲缘关系的一种关系结构。学者张文宏在考虑到中国农村文化传统将关系网解构为以亲缘关系为主,以业缘关系、友谊关系和地缘关系为辅的一种关系网。然而社会资本由西方引入它的基础是西方的“公民精神”强调公民的地位,它是对结社、合作、信任、互惠及信息渠道等整合性思考的产物,而关系对应的是中国家庭本位社会的展开,它是对血缘、地缘及扩张而来的同门、同学、同事等关系的概括性思考。其差异是前者多以社团方式存在,后者多以个人关系方式存在。社会资本中的社团是自愿性的因此个人的追求关系着个人的抱负、志向和兴趣等,个人可加入、参与或退出,这些特点同个人主义价值观相联系;而家庭是非自愿性组织,它同生存依赖、光耀门楣、切身利益的有效性等相联系,它无法加入,也无法退出,但可以逃离。但是在关系网中只能是个体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种“差序格局”的网络。 【参考文献】
[1] 翟学伟. 是“关系”,还是社会资本[J]. 社会, 2009, 卷缺失(1): 109-121, 226. [2]李东旭.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J].世纪桥2010(11) [3]张文宏. 中国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30年[J].
[4]林聚任、刘翠霞:山东农村社会资本调查[J].开放时代,2005年第4期
[5]边燕杰,丘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2000(2): 26-3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2a6d88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