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之礼

2022-10-23 12:50: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周公之礼》,欢迎阅读!
周公
周公格外重视婚礼,从男女说亲到嫁娶成婚,共分:

纳采(请媒妁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即见面礼);

问名(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 纳吉(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 纳征(是男方向女方送聘礼。民间多用首饰、细帛等项为女行聘,后演变为财礼。 请期(男家先选一个吉日,写在红贴上,媒人送给女方征求意见。女方认为不犯忌讳,婚期即定。);

亲迎(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意义为:一、表现出对女子的尊重。二、表现出女从夫居的愿望。); 敦伦(意即性交)。

七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细致的规定,合称“婚义七礼”、“士婚义七礼”,为让“士”人理解如何执行“七礼”,周公遂与妻子一起演礼,现身说法。可演试到“敦伦”一节时,周公之妻拒绝了。

次日,周公把“士”人子弟召到辟雍(学校)讲解“婚义七礼”,说到“敦伦”时,他拿出一对原配的葫芦瓢来,以此为喻:未分之前如混沌一体,剖开之后如男女有别,敦夫妇之伦,就如同把葫芦瓢重新合为一体,其仪男俯女仰,以合天覆地载的万物推原之理,于是阴阳合谐,乾坤有序,维纲常而多子孙。从此新婚夫妇均据“七礼”行事,原本的教具葫芦瓢也在婚礼上被奉为礼器:用根绳子拴住两个瓢柄,表示夫妇二体合一;又得一仰一合地摆在新房内,象征男俯女仰及子孙繁衍。

到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周公制定的婚仪亦渐废弛,孔子遂重修礼典。到“士婚义”中“敦伦”一节时,他认为时过境迁,可以省掉。“六礼”于是产生。不过民间照旧把世代相传的葫芦瓢置于婚仪中。孔子又顺遂民意收葫芦瓢入礼书,称为“合卺”,不算婚仪中的正规礼器,而是夫妇“共牢而食”(即共吃祭祀肉食)后以酒漱口的器具。时间一久,不少人认为这是喝“同心酒”的器具;也有人仍学前辈的做法将其一仰一合地放着,哪里还知晓它的本义呢?

结合初民婚配的发展史实来考察这类民间传说,似乎不无道理。考古发现,如半坡和马家窑类型的文化遗存中,都有模拟葫芦整体和纵剖面的陶制器物,有人就认为这是人类原始的交媾符号;而在漫长的风俗实践中,葫芦也经常扮演男女结合象征物的角色,如有些地区在男女新婚之夜,婆婆要向媳妇赠送葫芦形状的“礼馔”,上面既有莲花一朵暗示女性,又有突起物一个表示男性;有些地区姑娘出嫁时,要佩戴绣有葫芦的织物;还有些地区流行着在洞房梁上悬挂木勺的习俗,也可看作是葫芦瓢的演变。




此外,后人常称夫妇同房为“周公之礼”,虽然带有戏谑意味,但也能说明古人对此事之伦理性质的看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293046bbd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