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欢迎阅读!
谈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摘要:小学教学是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其开展质量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状况,而在学习中,教师往往会将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作为重点,对传统文化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这样就造成教学沦为了语言工具课,难以发挥素质培养的作用。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是必要的,可以引导学生巩固自我文化认同,并能在学习中实现本土文化与文化的交流,从而为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传统文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课堂的重要性 (一)让学生了解与认识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财富,是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的精神基础,作为中华儿女,要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并通过代代相传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得以持续闪耀世界。小学生年龄尚小,但不能忽略传统文化的熏陶,尤其是在课堂中,可以通过传统文化培养让学生了解与认识传统文化,并且还能让学生在文化的对比中培养文化意识。了解与认识传统文化是让学生明确自身是炎黄子孙的重要途径,从而让学生拥有更加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比如《愚公移山》告诉人们做任何事要有坚定的信念,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滥竽充数》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不能耍小聪明,否则终究会被发现;《曾子杀猪》告诉人们要讲究诚信,不能撒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思维水平正处于不断成长中,只有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而通过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引导学生明确是非以及了解做人做事的道理,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降低误入歧途的几率。
(三)为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奠定基础
学习的效果最终需要通过交际能力进行体现,而由于是外来语言,因此在交际中必然会涉及“跨文化”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课堂能够让学生认识与了解传统文化,并能在与文化的对比中明确两者的差异,这样有利于在交际中使用最适宜的表达方式,从而避免因文化冲突而造成的“不礼貌”。从目前情况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如果能从小学阶段开始注重这一方面的培养与引导,则可以为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一)提升教师文化修养,为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提供支撑
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是影响文化传达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都是“一知半解”,又何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提升教师文化修养是促进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的重要支撑,而想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从两个方面做出调整:一是在教师培养中融入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让教师可以接受到系统化的文化教育;二是在教师入职后通过培训的方式提升教师的文化修养。在促进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课堂的过程中,要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是教师还是教学内容都需要一定的调整空间,如果盲目追求速度,反而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的负面效果。教师的文化修养需要配合良好的教学方式才能切实发挥作用,这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从而可以“对症下药”让学生接受和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二)设置传统文化实践课,为学生紧密接触传统文化提供渠道
在小学课堂中,需要构建合理的传统文化培养体系,而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加强与调整。
第一,要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从知识层面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
第二,要设置传统文化实践课,通过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获得更深的认识,比如在介绍Spring Festival时,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包饺子、贴对联等实践活动。实践课的开展能够拓展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渠道,并且这样的实践课不仅要出现在课堂中,也需要成为传统文化课程的构建基石,从而让学生在多渠道熏染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改革教材,促进语言知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改革教材、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占比例是促进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课堂的重要策略,而在改革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认识特征,所加入的内容应该随着年级的提升逐渐增加广度与深度。语言知识是学习中的重点,只有掌握扎实的语言知识才能更加顺畅地表达,但是仅仅顺畅是不够的,还需要“言之有物”,而将语言知识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比如教师在讲解传统文化知识时,要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语言来描述传统文化,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跨文化交流意识,从而为达到更加专业的交流能力奠定基础。 (四)开展阅读教学,实现语言与文化水平的同时提升
对于小学生来说,文化知识的讲解会显得较为空洞,因为其中有的内容是需要用心体会的,仅仅通过讲解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开展阅读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并且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征,这些阅读素材应采用图画结合简单语句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很多寓言故事都可以通过图画来呈现,比如《东郭先生与狼》《愚公移山》《鹬蚌相争》等,学生能够在图画阅读中了解故事内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其中的做人道理,而且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掌握与图画相关的语言知识,从实现语言与文化水平的同时提升。
(五)调整教学评价,将传统文化知识纳入评估范围
教学评价在教学开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完善的教学评价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在小学教学中,教学评价内容不能只局限于知识,还要将传统文化知识纳入评估范围,这样不仅可以能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还能让学生更加充分地接触传统文化。另外,教学评价的调整也能让教师转变教学方式,除了积极引入传统文化外,还会积极构思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水平的策略。教学评价的调整要上升到制度层面,这是避免“形式化”的重要举措,从而让传统文化得到由学校领导到教师再到学生的整体重视。 参考文献
[1]张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课堂的教学策略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9.
[2]王宁,周以涛.小学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J].文教资料,2019(9):239-240.
[3]覃静.论小学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渗透[J].教育观察,2019(18):121-123.
[4]黄瑜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实践与研究
(A),2018(11):52-53+5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26d0d306a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