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视域下风险防控研究

2022-05-04 10:26:2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基层社会治理视域下风险防控研究》,欢迎阅读!
视域,防控,基层,治理,风险
基层社会治理视域下风险防控研究

万盛经开区党工委党校 重庆万盛 400800

我国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发生转变,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广泛应用,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大量涌现,社会风险在治理范式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中显现出来。探寻风险防范化解的有效路径,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成为新时代安全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基层社会治理视域下风险防控的现实依据

当前社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各类社会安全事故频发,由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尤为迫切。 (一)国家安全发展的新要求

习近平在2014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明确提出要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的发展要求,把握国家安全发展的新形势、新内涵,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在全面夺取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安全发展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前进的行动指南。在党的十九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1]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国家安全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1]”。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2]”,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风险集聚累积的新挑战

当今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类风险交织,由风险结构要素变化带来的衍生性、复杂性的公共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重点。基层社会治理中以各类突发事件的高发、多发、频发为突出表征,主要包括一是政治安全风险,在意识形态领域,涉及敌对势力捣乱、暴恐分子活动和邪教问题。二是经济金融风险,随着经济结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性债务、金融领域违法犯罪和地方金融机构风险隐患增加。三是社会安全风险,生产安全领域的重大安全事故频发,2015年天津港爆炸事故、2019年江苏天嘉宜爆炸事故等。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等方面风险依旧突出。四是网络安全风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犯罪、电信诈骗等事件日益增多。四是公共卫生风险,包括食品卫生问题、由环境问题引发的传染性疾病等。风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成为基层社会安全治理中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基层社会治理视域下风险防控的问题分析

风险社会的到来凸显出现阶段社会发展复杂多样、机遇与威胁并存的本质属性,安全管理水平与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不适应、不协调,基层治理主体在风险识别、研判、控制等环节还需要改进。

(一)治理主体对风险认知不足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提高风险识别预判的能力成为一项紧迫的议题。我国面临风险隐患点多、面广,脆弱性明显上升,治理主体对风险及其发生规律和趋势把握不足等现状。各主体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工作重心持续在事件应对方面,忽视风险隐患点和危险源的排查工作,造成在风险处置过程中较为被动。由于风险系统性、非预期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明显,单一治理主体在分析风险的属性特征及其背后结构因素的逻辑关系仍旧存在一定困难。其次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建筑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加剧了城市和乡村脆弱性问题的凸显。在应对风险过程中容易引发衍生性、次生灾害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为社会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最后,治理主体在安全意识宣传教育方面不到位,大众对风险认知存在片面性,容易触发社会风险隐患临界点,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 (二)风险应对中行政资源条块分割

风险处置过程中强调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共同应对。但在实际中政府部门之间存在严重的数据壁垒,出现数据部门墙行业墙,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和存在滞后现象,削弱部门风险防范能力。其次在应急资源和能力建设中存在部门分割、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造成资源共享困难和浪费。另外根据属地管理分类管理的应急管理原则,在风险防范化解中强调重心下沉、关口前移,但各级政府部门由于资源条块分割则出现相互推诿的状况,导致一


些矛盾纠纷和安全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甚至引发影响较为恶劣的群体性事件。风险涉及多领域,风险治理的思路范式需要紧跟时代变化特点的新趋势,相对应的风险治理边界不断向外拓展和延伸,促使治理边界模糊成为主体权责不明晰的主要诱因。 三、基层社会治理视域下风险防控的路径措施

基层社会治理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提升基层社会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基本保障。风险防控要聚焦重点,也要统揽全局工作,建立健全风险应对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连锁联动。 (一)树立安全发展的底线思维

基层社会治理中应当准确把握新时代社会变化趋势的新特点、新挑战,加强对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内在联系认知,深刻理解现代社会风险形成的复杂诱因和传导机制,增强风险研判的能力,为防范化解风险保障基层社会稳定运行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坚持主动防范、系统应对、标本兼治、守住底线的总体治理思路。牢固树立安全发展意识,以防为主,从源头避免和减少风险的发生。另外风险演化的复杂态势逐渐成为基层社会安全治理的难点,各治理主体要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以防抗救相结合为任务重点,制定风险降低和风险防范规划,突破工作任务中由事件应对的单一环节点转变为风险预警、防范、控制等全面系统的风险应对架构体系,坚守社会安全运行的底线。 (二)运用制度威力的标准思维

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织密筑牢基层社会安全防护网。首先建立健全风险排查机制,一方面区县、乡镇街道等不同层级部门要建立完善风险隐患动态排查机制,以网格化管理与安全排查制度相结合,查明落实风险隐患点。另一方面对重点人群、重点行业、重点场所等加强监管排查,对所显现出的风险安全问题及时追踪,避免风险的发生以及风险发展态势的扩大。其次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制度,风险是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内在动力相互作用而直接反映出的结构性矛盾。积极引入专业机构强化风险评估工作,将风险评估纳入日常治理工作的程序中来,保障风险评估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最后建立健全风险协同参与机制,在政府、企业、社会、大众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下推进群防群治,打破行政资源条块分割的风险治理困境,及时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营造安全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 (三)强化科技支撑的智能思维

当前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主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促使我国社会治理方式发生转变,基层社会治理中更要注重革新与嬗变,充分运用科技力量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牢牢把握新科技、新手段的新特点,引入现代创新科技,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搭建科技化、智能化的网络平台,形成与制度化、常态化风险防控相统一的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风险防控工作的深度和广度,确保防控工作的精细化。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信息报告系统等,以科技支撑强化各部门联系,促进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互动,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和风险防控体系的提档升级。 (四)坚持规范约束的法治思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推动社会发展改革、化解社会矛盾。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到要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运用法治思维提升化解矛盾、应对风险的能力。基层在风险防范化解中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强化落实主体责任,切实维护人民大众权益,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形成。以完善的政策法规和防控体系作为治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制度保障作用。准确把握风险应对工作的形势、特点和规律,在主体责任、事项范围、事项流程等方面强化风险防控流程的刚性约束,规范、引导和推动风险预防控制工作依法运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30

[2]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

作者简介:倪博月,万盛经开区党工委党校教师。 周耷,万盛经开区党工委党校组教科科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26bbf9149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