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工作导论论文综述与感悟》,欢迎阅读!
《社会工作导论》
学术论文综述与感悟
个人信息:11114741 田印宏 社会工作专业
一、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是短暂的,至今也不过30余年,而且,就目前来说它的专业发展并不是非常成熟。但是,了解社会工作的人都知道,社会工作并不仅仅是一个专业,它还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一种利他的助人制度,一种知识体系。作为一种工作方法,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源远流长。尽管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的发展尚处于开端阶段,但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有学者对社会工作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北京大学的王思斌教授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工作的发展,指出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工作的特点——政府负责、非专业化,并且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不同的角度阐述这种特点存在的现实基础。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以及历史的局限性,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工作模式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足之处,比如重政治运动轻群众参与,重思想教育轻实际利益的提供,重一般性原则而轻个别性原则。尽管有这些不足,并不是对它的否定,毕竟是时代的产物。王思斌理想地解释出它的积极意义:对社会上最困难的那部分人的生活和安全起到了基本保障作用,解决了当时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造就了一代人的奉献意识。如此就要求我们采取乐观态度去看待,最好的做法是取彼之长济此之短。紧接着,王思斌教授从四个方面总结了促使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因素,即工业化,体制改革,一般社会问题加剧和社会进步,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今后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方向。再谈及如何对待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王思斌教授辩证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更要立足于中国实际和社会工作发现的经验积累,充分发挥创新作用。
对于社会工作是什么,很多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中国矿业大学的尹保华教授主张从“社会建构”的理论视角来探讨。这种视角与传统的社会工作本质的探讨相比有很大的先进性。他是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以辩证的态度去定义不同情境中的社会工作,也就是说,社会工作的定义不是固定的,而是随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转移的,这与传统的定义是截然相反的。基于这一点,尹保华教授选择“高度人文关怀”来诠释社会工作的本质。首先尹保华教授论述了“高度人文关怀”的社会工作本质的理论依据有如下几个方面:(一)人文关怀孕育于现代社会工作的历史演化之中,(二)人文关怀蕴涵于专业社会工作的金三角(价值、知识、技能)之中,(三)人文关怀的本质建构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依据,(四)人文关怀的本质建构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强烈诉求。作者从历史与现实的四个方面向我们表明:人文关怀的思想是贯穿于社会工作发展的始终,必须始终坚持的,就像马列主义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一样。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以人为本的政治思想恰恰契合了人文关怀的社会工作本质,所以说社会工作的发现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将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1
2
1
本文在开头已经提到,社会工作不仅仅是一门专业,它还是一种制度。社会工作的本质属性是助人,所谓助人,必须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出来。也就是说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多方面的。北京大学的夏学銮教授从实践、专业、制度三个维度来探讨社会工作的性质,从一个比较全面的角度向我们展示社会工作。首先是社会工作的实践性质。实践是社会工作的灵魂,缺少实践的社会工作是无法立足的。社会工作助人的本质决定它离不开实践。社会工作自它产生起就是实践的,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一门专业,甚至是制度时依然是实践的。社会工作的实践是先于它的理论产生的。其次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性质。专业性质是社会工作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实践的发展对理论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就有必要建立一门专门的科学科来研究它。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又能促进其实践的发展。一方面,专业化有利于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专业化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投入到实践中。夏学銮教授在列举了诸多学者对专业的评判标准后得出一个结论:社会工作已经成为一门专业。社会工作在其发展中形成的知识体系、伦理规范、价值理念及专业协会组织促成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最后是社会工作的制度性质。在这一方面,夏学銮教授主要是从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的关系上讨论。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工作依托社会福利制度,并且成为社会福利的发送体系。
二、感悟
以上三位代表了我国社会工作发现的前沿,他们以自己深厚的学识对社会工作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王思斌教授在中国社会工作刚刚起步就提出了社会工作本土化与创新,尹保华教授的“高度人文关怀”体现了社会工作发展的现实要求,夏学銮教授对社会工作实践、专业、制度三维性质的阐述有助于我们对社会工作更全面的认识。这些理论都极大地丰富了社会工作现有的知识体系,有力推动了社会工作的发现展。
尽管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由来已久,但古代中国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工作的思想是处于极其萌芽的状态。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统治者对人民的救济和抚恤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其政权的稳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的问题。而且,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并没有实质性的转变。西方自16世纪开始出现针对贫困的制度,虽然它的本质依然是维护统治,但在此后的工业革命中这种思想在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并且出现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从这一点来说,西方的社会工作发展是远远超过中国的,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所以说现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应该积极吸取西方社会工作的优秀理论与实践经验,但这并不是说完全依赖于西方,中国有自己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发现环境以及社会现状,所以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否则只能会误入歧途。
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要做到以人为本,党和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都只是理论,具体的工作需要体现在实践中。这种实践是一种微观的实践,它表现在与受助对象面对面,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由于人文关怀所体现的社会工作的发展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决策的价值追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所以,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在党和政府的市政工作中的作用,有助于让人民充分感受到“人”的根本。
2
3
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与实践性相辅相承。实践的发展提出专业化的要求,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理论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就要从实践中总结出新的理论,培养具有新知识的社会工作者投入到社会工作中去,这个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就是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实现过程。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社会工作也会因此而得到发展,变得更成熟,工作方法逐渐规范化,伦理规则也不断为人们所接受。这种上升使得社会工作有能力解决更高层次的问题,社会工作就会自然而然地向制度化发展。 1
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第97-106页。 2
尹宝华:高度人文关怀:社会工作的本质新释,《学海》,2009年地4期,第137-141页。 3
夏学銮:社会工作的三维性质,《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第140-148页。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249fc8ab3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2.html